育儿频道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 > 正文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家训书籍中最早、最系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颜氏家训》呢?《颜氏家训》作为“百代家训之祖”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所属的山东琅琊颜氏家族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上百个大门阀士族之一。颜氏家族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后代,汉末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士族。在曹魏时,颜家就出了几个两千石的大官,东晋时的颜含做到了侍中、国子祭酒,封西平靖侯。颜之推就是颜含的九世孙。这个家族一直很昌盛,直到唐宋。例如唐朝有名的学者颜师古,就是颜之推的孙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平原太守)、在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颜杲卿(常山太守,颜真卿的堂兄)也都是颜之推的后代。
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卒年不能确定,大约在公元595年左右。他出生在南朝梁代的江陵,二十三岁时北朝的西魏军攻陷江陵,他那时已在梁朝为官,因而被俘,遣送西魏。两年后他举家冒险逃往北齐,想假道北齐返回江南,不料又碰到陈霸先废梁自立,建立了陈朝,于是他只好留在北齐。二十年后北齐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隋代周,他又入隋。
所以,颜之推一生经历了南梁、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在四个朝代都做过官。其中,以在北齐做官的时间最长(二十年),为黄门侍郎,官位也最清显,所以《颜氏家训》一书他自署“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颜氏家训》一书,他在北齐做官时就已动笔撰写,但最后成书的年代应在隋文帝时,因为书中有几处提到“天下一统”,而且书中凡“忠”字都以“诚”代替,是为了避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的讳。)
《颜氏家训》共分七卷二十篇,第一篇《序致》是全书的序言,最后一篇《终制》则是颜之推的遗嘱,中间十八篇,分别为:《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
书中所讲内容可以大致分为几大部分:
第一,如何教育子女。
第二,如何处理兄弟、妯娌、继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第三,如何治理家庭、维持门风。
第四,告诫子孙要努力读书、要务实、要知足、要注意养生,等等。
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这几方面的思考,今天仍然是我们大家关心的问题。
颜之推为什么要写这本家训呢?他自己在序言中说,对于修身齐家,古代圣贤已经讲得很多,也有很多著作传世,再写这些,会不会像“屋上架屋,床上施床”一样重复啰唆呢?
当然不会。有些道理虽然圣贤都讲过,但经由自己身边的人讲出来,往往更有说服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同样一句话,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就信服;同样一个吩咐,因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就遵行。要禁止儿童的过分顽皮,那么老师、朋友的告诫,就不如侍婢的劝阻命令有效;要制止兄弟之间的争斗,那么尧舜的教导,还不及自家妻子的规劝诱导有效。)这其实也解释了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家长为主,因为与孩子相处最多的是家长,孩子最容易接受来自家庭的影响。
颜之推写这本书,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孙一些有益的训诫。他尤其感慨,颜氏家族虽然素来“风教整密”,但是他自己因为九岁就遭到家难,父亲过世,没有受到严格的管教,长大后养成一些坏习惯,经过长久的磨练才改掉。他说自己“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经常是心里跟嘴巴作对,理智与情感冲突,夜里觉察到白天的不对,今天追悔昨日的失误,自己哀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以至于落到这种境地),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蹈覆辙:“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所以,我留下这二十篇文章,用来作为你们的后车之戒)。
《颜氏家训》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深思熟虑的产物,包含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