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弊端:忽视孩子精神成长

  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很多家长陷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尽管还没有一抓即灵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改变,但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家长仍然有许多选择

  怎样做父母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1919年鲁迅曾在《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一文中呼吁要“救救孩子”,当时的背景是新文化启蒙,要以割除陈旧传统的方式来为孩子成长开辟一条新路。斗转星移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讨论这个话题,又会产生丰富的联想。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东平,就这个话题在一次教育沙龙中针对城市的家长提出己见。他特别提到,家庭教育在城市是过度、在农村是缺失。

  输在了起跑线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家训、家教经验,但今天许多号称爱孩子的家长之所为,非常典型地严重违反了基本的教育准则。具体表现包括:

  认为在考试分数面前可以牺牲健康。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中小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比国家规定的少了1小时24分,在全球范围内垫底。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睡眠不足是导致儿童肥胖的最直接原因,因为儿童的生长激素主要在深夜的睡眠时间分泌。日睡眠不足9个小时的小学生,发生肥胖的概率是对照组孩子的四倍。

  做人教育欠缺,削弱了诚实、正直的人格养成。中国传统的君子之教,培养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的教育空间被挤压。

  许多孩子没有获得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些15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还止步于十岁、八岁的状态,离开一直依赖的父母就寸步难行,没有自己做基本判断和基本选择的能力。

  忽视孩子的精神成长。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各种课外培训班,认为学习好就完成任务了,却没有帮他构建一个充实的内心世界,没有给他一个精神健康成长的方向。

  我们与日本儿童作比较就会看到一些差距。日本的幼儿园对孩子实行严格的人格养成教育,秋冬季节都要求穿短衣短裤。还有幼儿园要求家长准备不同尺寸的包和很多套衣服,以备小孩在不同的场合背不同的包去远足,以及为不同场合的表演换不同的衣服。三年以后日本小孩上小学时的自理没问题,而中国城市中不少七八岁的孩子还不会系鞋带。

  日本的幼儿园不怎么进行知识教育以及所谓的综艺教育,而是通过过这个节过那个节,让每个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在展示中学会微笑、学会向别人说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等,这就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人格养成教育的失落

  今天的家庭教育究竟失落了什么?

  首先,是人格养成这个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功利化面前被逐渐淡出了。

  尽管学历和名校有时被看得特别重要,但关键时刻的选择还是把好的人品作为首要指标。比如家长评价女婿,比如企业招聘员工,都会把好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培养一个好人。

  其次,性格决定命运。社会各行各业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归根结底都不是靠自身有限的知识,以及高学历之类,而是靠他的综合素质或称人格特征,即勇气、意志力、坚持、兴趣爱好等等。

  再次,情商大于智商。美国有过对1000名成功企业家的调查,其中大多数人说到自己的成功,一部分说是出于爱好,一部分说是由于坚持。上世纪初,美国还持续跟踪调查过10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学生,50年后其中被社会认可的七八十个成功人士,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比较好的综合素质,是他们情商中妥善的为人处世、广泛的兴趣爱好、幽默的性格等因素共同支撑起各自达到成功的高度。

  第四,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人发展个性和实现自我。评价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要看他的青少年时,第一,能否与书为友,养成了一个阅读的习惯?如能与书为友,就可以保证他不会学坏。第二,能否在高中阶段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如果能够,就奠定了他自我发展和找到自我的基础。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长的权威性、引导性和家庭文化的传递性非常深刻。其中,父亲的榜样对男孩的影响特别重要,会塑造男孩今后人生中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此外,女孩形成自己的性别认知,以及对异性的基本判断能力也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总之,孩子的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主要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关注,不可能像家长那样一对一地发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变化。发达国家的学校,特别注重为一对一的家庭教育留有足够的时间。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