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主动和老师交流

http://www.sina.com.cn    《个性化教育》 

  我家壮壮上学了。做教师的经验告诉我,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昵感。孩子喜欢老师,也特别希望老师喜欢自己,这种情感甚至有些排他,以致低年级老师常会看到孩子间互相告状争宠,希望老师只喜欢自己等等有趣的情景。作为老师,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尽量公正是教师师德规范的要求,一般老师都会努力做到。但人总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做老师的也一样,会更喜欢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是穿着整洁、有礼貌的孩子,而在小学里往往女孩子在前者中占比例比较大。

  壮壮是男孩子,单纯天真有礼貌,教养比较好,只是学习不算优秀。作为母亲,我当然希望老师喜欢他,而且我以为在上学后最开始的几个月里,积极争取获得老师的认同、赞扬,使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加温暖快乐也很有必要,它能促使孩子喜欢学校和老师,建立信心,适应学校生活,积极进入角色。

  于是在孩子上学后我更辛苦了,再忙再累,我也会把壮壮收拾得干干净净,我要让老师和同学每天看到的壮壮都很精神可爱。北京9月的天气还是很热的,那时空调还没有普及,孩子中午吃着饭满头大汗,我这边就忙着给他弄个湿毛巾擦脸擦身收拾干净。孩子穿的衣服更不用说,每天换洗还要把上面一块块污渍都用手搓洗掉——男孩子到处折腾弄脏的衣服用洗衣机都洗不净的。当然,我不会忘记“及时进行思想教育”:“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做家务很辛苦,壮壮少打闹,注意卫生,衣服就好洗一些”;“老师喜欢讲文明、懂礼貌、干净利索的孩子”;“你是小学生,和在幼儿园不一样了,要比过去更懂事”,等等。

  这些还不够,最主要的是我主动和孩子的老师交流沟通。孩子的性格特点、小时候的体弱多病、平时感兴趣的问题,还有我们的家、我们对孩子的希望,特别是我和丈夫的教育观念等,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老师。我也介绍孩子的缺点:壮壮接受新知识比较慢;上课听讲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比较爱走神;壮壮活泼好动又胆子小还比较爱哭。。

  我知道“壮壮很可爱”只是妈妈的主观心理感受,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我的努力还是有效的,积极的沟通加深了老师对孩子的了解和对家长的理解。我也注意尽量把老师对壮壮的积极评价带给孩子,比如“壮壮上课爱发言”、“壮壮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壮壮昨天见着老师,老远就问好”。

  似乎是一种回应,壮壮告诉我他喜欢老师,他每天帮老师抱作业本,他喜欢上音乐课、体育课,他喜欢学校喜欢同学!

  我很高兴也很有成就感。我观察到课间时壮壮很合群不孤单,跟同学们笑闹玩耍很快乐;我听壮壮给我讲班级趣闻,“今天画蛋壳,欣欣的还没画好就‘烂吧儿’了”;我在听壮壮老师做公开课时,看到壮壮和其他孩子一样高举着小手。我知道,我与老师间的沟通没有白费。

  回想壮壮的成长过程,从刚上小学甚至在幼儿园起,直到孩子上高中最终走出国门,我始终十分注意和老师的交流沟通。我还想把应该怎样和老师沟通最有效、对孩子成长最有利告诉家长朋友。

  首先要尽量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家长在家里只带一个孩子,每天看着孩子长大,纵向看孩子总是比过去强多了,何况还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当然老是看自己的孩子“这也好那也好”。而老师则是把孩子放在班集体中观察,孩子的优缺点都是横向比较,班里几十个孩子,好中差一目了然,评价孩子自然不会都是夸奖表扬的话。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感情用事,觉得老师过于严苛。特别是有的家长谈起孩子的优点和可爱之处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而老师一说孩子的缺点不足就不以为然或极力辩护。老师碰到这样“护孩子”

  的家长往往比较无奈——毕竟家长不是自己的学生,不能理直气壮地“批评教育做思想工作”,下次处理问题会有所考虑和选择,这样长远看来对孩子成长肯定不利。

  其次要尽量选择好时间地点。孩子有功课表,家长可以选择老师没课的时间和老师交流。没有特殊情况时,还应尽量提前跟老师约好谈话的时间,这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能让双方都有个准备。那种在老师下班后经常打电话问作业或是给别人家孩子告状的家长会让人比较反感。需知老师也有家庭有家务,也需要休息。有一件特别典型的事,一个孩子因为发烧夜里两点在医院输液,家长一着急就忘了时间,于是给老师打来电话:“老师呀,孩子明天不能上学了。”任何人都能想象得到,我那个“本来就有失眠症,被吵醒就再也没睡着”的同事第二天走进办公室时,会有怎样的抱怨。。

  还有就是从积极的方面交流和沟通。比如问老师,“上次我们交流后,孩子在您的课上有什么进步”,这等于请求老师帮忙观察,老师一般都会更关注孩子,并且指出些孩子的变化和进步,家长更可以借此鼓励孩子。特别是对在班里处于中等水平的孩子,你是询问“他是不是还有某某问题”,还是肯定“他好像在您的帮助下比过去有些进步”,这两种说法,或许能够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教育的智慧也蕴含其中。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