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不合群

http://www.sina.com.cn    《从零开始做父母》 

  行为现象11不合群

  典型表现

   孩子不喜欢跟小朋友玩,也不知道如何交往。

  成因

  1 交往敏感期前的正常表现。对于2岁之前的孩子来说,不合群往往是交往敏感期之前的正常表现,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尚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虽然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但往往只是被一个共同的玩具或游戏吸引而已,很难跟同伴发生实质性的交往行为。

  2 缺乏同伴交往的积极体验。对于三四岁的小朋友而言,由于此时的他们已经进入交往敏感期,理论而言应该已经对同伴交往产生兴趣,如果仍然喜欢独来独往,就可以考虑是否由于家长平时给孩子提供的同伴交往机会太少,孩子无从建立对同伴交往的积极情感体验,自然难以产生对交往的兴趣。

  3 过分保护,交往技能不发展。有的孩子,虽然平时不乏交往机会,也到了喜欢交往的年龄,却依然不善于与小朋友交往。家长就可以反思一下,是否平时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交往,致使孩子没有在独立的交往中锻炼交往技能的机会。

  4 孩子性格内向,没有勇气交往。

  对策建议

  1 提供交往机会,但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对于那些平时缺乏交往体验的孩子来说,家长有必要给他们提供交往的环境,让孩子有在交往中体验交往乐趣、习得交往技能的机会。可能最初给孩子创造条件时,孩子会比较茫然,特别是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往往很难跨出第一步,此时的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适应的时间,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2 不干涉孩子的交往,给孩子在实践中成长的机会。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懂得放手,即使孩子吃点儿小亏,只要孩子不过来求助或者没什么危险,就要沉得住气,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甚至,即使孩子过来求助的时候,也可以反问孩子该怎么办,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交往冲突。

  3 给孩子提供糖果、玩具等有助于孩子结交朋友的条件。孩子最初的交往行为,往往是受到糖果、玩具等实物吸引产生的,虽然这些事物只是十分幼稚的交往纽带,但对于孩子启动自己的交往之旅来说,却常常有着重要意义,经由这些实物建立的友谊,会让孩子对同伴交往产生最初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形成对交往的积极态度定势。另一方面,因为实物带来的友谊往往是短暂的,当实物失去对同伴的吸引力时,也会逼着孩子想办法探索其他可以建立友谊的东西或行为,这对交往技能的发展大有裨益。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