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好胜

http://www.sina.com.cn    《从零开始做父母》 

  行为现象16好胜心强

  典型表现

  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争第一,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甚至耍小性子。

  成因

  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逐渐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来源。所以,“好胜心”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本能。当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了一种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我输给了别人,他们可能就不喜欢我了。于是,便出现了为了讨爸爸妈妈欢心而好胜的行为。

  对策建议

  1 父母认识到好胜行为在某个年龄阶段的合理性,在坦然接受的同时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的好胜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 日常生活中,父母在跟孩子互动时,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好胜的孩子。

  3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儿”失败了,你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大,但跳得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4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儿”之类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他,观察他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他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父母输了罢工时他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他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他“输得起”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他赢,进一步引导他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或阅读绘本、观看碟片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入相应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渐渐明白最重要的是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5 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当然,这要把握一个度,不要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儿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由上述对孩子常见问题行为的分析可见,孩子的问题通常是特定年龄阶段的正常表现,无须大惊小怪,但要细心体察,善于从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本质,对照下药。另外,但凡特定年龄阶段都容易出现的问题,就不要对改善对策抱“立竿见影”的期望,有时候需要把问题交给时间,但这不等于放弃引导!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