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越小,情绪感受力越强

http://www.sina.com.cn    《别以为你会爱孩子》 

  一个才几个月的小婴儿坐在婴儿椅上。他的妈妈坐在对面。妈妈双手握着婴儿的小手,正在逗孩子玩儿,看起来十分愉悦。小婴儿被妈妈逗得咯咯发笑,手舞足蹈。突然妈妈沉静下来,一脸漠然。小婴儿看着妈妈,继续叽里咕噜“说”着话,看妈妈没有反应,他一边笑,一边用小手拍打妈妈。妈妈依然一脸漠然。小婴儿再度尝试,想要吸引妈妈的注意,可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于是,他沮丧地哭了起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表明,即便是几个月的婴儿,他们对妈妈的情绪也有着强烈的感受力。

  另一个实验更加神奇。

  同样是妈妈与婴儿面对面。首先,妈妈以愉悦的表情向婴儿表达一些愉悦的情绪。婴儿接收到妈妈这种愉悦的情绪,显得十分开心,手舞足蹈,不时咯咯发笑。接着,妈妈改变脸上的表情,表现得很不开心,或者换之以其他负面的表情,但表达的却是一些愉悦的情绪。婴儿依然显得很开心,似乎看得出妈妈的表情与真实的情绪有反差,认为这很滑稽,并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之后,妈妈再度变换表情,装出一副笑脸,去表达一些负面的情绪。婴儿看到妈妈的笑脸,显得很困惑,继而哭了起来。当妈妈再度以前两种方式跟婴儿互动时,他又表现得很开心。最后一个环节,妈妈以负面的表情表达负面的情绪,婴儿立刻又哭了起来。实验的结果呈现出惊人的一致,婴儿总是能揭开妈妈虚假的表情面具,敏锐地察觉到妈妈真实的情绪,并以咯咯发笑、手舞足蹈等积极的方式回应妈妈那些积极的情绪,以哭等方式回应妈妈的负面情绪。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婴儿对他人的情绪有着非常好的感受力,并且在接受外界信息时,他会忽略表情,呈现情绪优先的特点。

  出于好奇,很多家长私下也作过同样的尝试。结果发现,越小的孩子,对情绪的感受力越强,越大的孩子,越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孩子的这个特点,可以解释我们育儿过程中面临的很多困惑。

  相信不少爸爸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耐着性子给孩子讲半天道理,他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挑战自己的极限,非要等到爸爸妈妈失去耐性,大光其火,他才意识到爸爸妈妈是动真格的,变得老实起来。这样的因果关系很容易给爸爸妈妈一个假象,以为爆发情绪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于是,我们可能会更多地依赖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结果是,孩子的挑战不断升级,爸爸妈妈爆发的力度也随之升级,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就会发现,孩子之所以无视我们“耐着性子”跟他沟通的事实,“故意”挑战我们的极限,问题恰恰就出在“耐着性子”这四个字上。倘若有摄影师跟随我们拍摄,事后再回放我们与孩子交流的镜头,我们一定会发现,当我们“耐着性子”去说服孩子的时候,每一张“耐着性子”的脸上都隐藏着急躁、焦虑、不耐烦甚至愤怒等情绪。尽管我们试图隐藏这些信息,并自以为隐藏得很严密,但是我们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说话时的语气、语调、音量、肢体语言及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感受等,总会不经意间泄露秘密。而孩子往往会忽略我们那张“耐着性子”的好脸,直奔主题,透视我们内在的情绪,并受我们情绪的左右,产生恐慌、焦虑、委屈、愤怒等情绪。一旦这些情绪产生,孩子就很容易受这些情绪支配,失去安全感。为了重获安全感,他们不得不变本加厉去试探爸爸妈妈,“故意”挑战我们的极限。这就是我们“耐着性子”给孩子讲道理,而孩子并不领情的真正原因。

  记得有一次,会所来了一个3岁多的孩子。上完课后,小家伙非要留下继续玩儿,不肯跟爸爸妈妈回家。眼看都快1点半了,妈妈“耐着性子”开始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回去吃午饭,但小家伙不为所动。爸爸妈妈一脸尴尬站在一边,眼看就要按捺不住了。孩子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但他不想屈服,而是更加强烈地坚持要留下来。最终,亲子对抗升级,孩子倒地撒泼,爸爸妈妈完全没了主张。我走了过去,将孩子抱了起来:

  “我知道,你不想回家对不对?”

  孩子哽咽着说:“嗯。”

  “你还想继续玩儿,对不对?”

  “嗯。”

  “你也不想吃饭,就想在这里玩儿对不对?”

  “嗯。”

  看到我理解了他的感受,孩子的情绪略微平稳了些。不过,他还在伤心地哭。我不再与他共情,只是安安静静地抱着孩子,轻轻拍着他的后背,等待他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孩子的哭声小了。与此同时,我感觉到一只小手在我的后背上轻轻地拍了起来。他在模仿我的动作。感受到这个动作之后,我意识到这场风暴很快就要平息了。果然,孩子把小脑袋靠在我肩膀上,完全安静下来。看到时机成熟,我温和地对孩子说了一句:“嗯,现在好了,你先跟爸爸妈妈回去吃饭,下次再来玩儿吧。”孩子高兴地点了点头,下了地,开开心心跟着爸爸妈妈走了。

  我之所以能成功地解决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因为我平静的表情背后没有隐含其他情绪,孩子从我的脸上读到了安全,从我内在的情绪上也读到安全。我的平静无形中给了他安抚,帮助他更快速地平息下来,并最终听从了我的建议。

  我们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是被很多人忽略了的事实。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曾作过一个持续3年的研究,涉及169个样本,样本年龄范围在5~10岁之间。这项研究发现,具有较多负面情绪的父母,其子女的患病概率明显偏高,而性格开朗、幸福指数高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明显偏低。这表明,父母的不良情绪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疾病侵害。因此,养育孩子,我们需要时刻牢记一个原则:哪怕不给孩子一张好脸,也要给孩子一颗“好心”。

  既然小婴儿可以敏锐地察觉我们的情绪,那么,提升我们自身的幸福指数,消解我们的负面情绪,就可以提供更多正面能量喂养孩子内心,给他更多美好的回忆,一个快乐的童年。当然,我们不是神,难免会有烦躁的时候。不妨通过一些静心活动来协助自己摆脱这些影响,更积极地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教我一招,屡试不爽。正在读书的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微闭双眼,视线集中在鼻子尖,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坚持5分钟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一两分钟也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如果这时脑袋里有什么想法,请不作评价,随它去,再将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

  冥想也是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平稳起来的好办法。时间不见得要多长,一两分钟也会有效果:闭上双眼,想象你的脚下有一座美丽的楼梯,顺着楼梯走下去,走进一座美丽的花园。那正是你梦想中的花园,有大片的草地,各色的花朵、树木,有流水、土坡,还有你喜欢的小动物……你喜欢什么,就想象里面有什么。走进花园之后,找个地方坐下来,或者干脆躺下来。清风徐来,花香扑鼻,流水潺潺,小鸟在树枝上舞着、唱着……观想着这一切,你自在、喜悦、充满了力量……等到准备好,睁开双眼。你会惊奇地发现,负面情绪不见了,疲累消失了,一切都在神奇地改变。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影响 
  • 新闻国航北京飞纽约CA981航班受到威胁返航
  • 体育西超级杯-皇马2-1力克10人巴萨捧杯
  • 娱乐张敏明年嫁前经纪人 感情经历大盘点
  • 财经焦作健康元被曝采购1.45亿元地沟油制药
  • 科技苹果开始回收iPhone 4S 最高价345美元
  • 博客日本驻华大使讲述袭车事件细节(图)
  • 读书毛泽东重新用小平内幕 江青腐败生活揭秘
  • 教育全班仅一男:男女比成世界性两难问题
  • 育儿数十万婴儿信息遭泄露 取消奥数更拼爹?
  • 健康十大短命活法靠谱吗 小心心脏问题引猝死
  • 女性中国名媛是暴发户 时尚圈10大生存现状
  • 尚品奢侈品大牌的酒店帝国 世界各地海景豪宅
  • 星座鬼节4法转大运 测试爱情中你欠揍吗
  • 收藏冯小刚曾梵志共同作画 玉器保养六大忌讳
  • 热点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