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自序

  《有梦想的孩子不寻常》

  这是一个严酷的世界,孩子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赢,但怎样才算赢,很多人却并不清楚。

  龟兔赛跑,如果比速度,自然兔子领先,但如果比耐力,就很难说了。比赛的场地,是山地,还是沼泽,还是水中,结局都会截然两样。孩子们的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生的竞赛充满着不可掌控的因素,因而,人生的输赢不到最后落幕的那一刻,是无法知晓的,对孩子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在未来很久以后才能判断。

  一个家长给我写信说:“在中国,平凡的孩子是得不到善待的。学校要求的是分数、纪律、尖子,没有考虑孩子内心的需求与渴望。平凡的孩子注定要在学校经过没有尊严的洗礼。而经过这种洗礼之后,孩子们又会拿这种态度对待同学和社会。”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摧残。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一部机器,是批量制造人力资源的行业,其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个泯灭个性的地方。而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个都独一无二,都有着各自的生命旅程。当老人们回忆人生的时候,那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谁和谁会完全相同呢?世界是如此广阔,人生充满无穷的可能性,对于未来,你只能期盼,不可预测,更不可能去精确设计。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必要按照某种统一的标准去塑造孩子呢?

  标准从来不是死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牛人,随波逐流很容易失去自己,当你按照流行的标准把孩子培养出来时,也许标准已经变了,你的孩子也就过时。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走自己的路的人。

  何况,我们通常所谓的成功,只是一种功利性的成功,是职位高低、财富多寡这类能够数字化的东西,成功与否外人一目了然。但内心的愉悦和宁静,却只有自己能够感受。

  许多教育孩子的故事都是在孩子终于获得某个胜利时戛然而止。这个胜利通常是获得某项比赛大奖,或者进入某个著名学府,或者得到著名人物的青睐。这就像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终于嫁给了王子,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以后呢?以后是漫长的一生!戴安娜当年嫁给查尔斯的时候,也是像灰姑娘变成王后一样辉煌,让人羡慕。但是最后的结局呢?戴妃死了,王子又娶了老情人。

  任何浪漫和美妙都挡不住时间的侵蚀,家长处心积虑,孤注一掷,不惜牺牲孩子童年的欢乐而换来的所谓成功,其实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一个人,一辈子要经历太多的事,在瞬间的成功之后,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琐碎的人生,由你自己去过。

  美国发生过一个钢琴神童杀死恩师的事,后来法院判定这个神童是得了精神病,不用负法律责任。他的童年是在十分严厉的教育下刻苦学琴度过的。当然,并不是所有这样的孩子都会精神分裂,但至少这是他得病的因素之一。

  当年他也辉煌过,也让人羡慕过。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为什么家长们还不警醒呢?说到底,我们太缺乏对人的尊重,对名利之类的东西还是看得太重。或许这又从反面说明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恶劣,普通人生存的压力太大,人们不得不拼命奋斗。

  人都是血肉之躯,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是有血有肉的,当我们为了某种目的驱使着孩子去拼命奋斗时,实际上是剥夺了他对丰富多彩的生命的体验,剥夺了他对人生的选择权,剥夺了他的快乐和健康,是对他的囚禁和压迫,我们有这个权力吗?而且,即使你有这个权力,你又有能力完成你的伟大理想吗?孩子不是面团,你想揉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在现实中,失败的教育比比皆是。

  所以,对于我自己的儿子,我并不打算刻意把他培养成一个名人、伟人,孩子有多大的造化、有多大的福分,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只能给他一些基本的东西,有助于他一生平安、一生幸福的东西,这样,哪怕将来没有了我,哪怕他最终不能出人头地,他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力量,得到人生的意义。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培养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快乐的孩子,永远比培养一个“优秀”的、“卓越”的孩子更重要。何况,所谓的优秀和卓越,也只有真正健康的、快乐的孩子才能达到。世界上真正卓越的人只是少数,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不是那少数之列,他只要有了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人格,只要他有自己的梦想,一直向着那梦想走,他就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他的人生就圆满美好。

  那天,电视里介绍袁隆平,一个著名的专家说,袁隆平引领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我说:“中国这么多人,要吃饭,上帝派来了袁隆平。”

  儿子说:“上帝派来了李鲁!”

  “上帝派你来干什么?”

  “吃饭!”

  “上帝不派没用的人来。”

  “是啊,我就有用啊!没有吃饭的人,种粮食的人也没有用了!”

  说得好。施的人固然伟大,受的人也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是上帝派来的,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世界上没有废物,世界上更没有废人。“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每个生命都是珍贵的,不管他漂不漂亮、优不优秀,最终都会绽放,都会散发自己的芳香。

                                                                          鲁稚

                                                                      2012年6月10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