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懂得你的爱

  《与孩子一起炼爱》

  大概在鲁鲁七岁那年,有一次我看报纸上说,现在很多孩子自私、冷漠,不懂得爱,就问鲁鲁:“你觉得我爱你吗?”

  “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多了。”

  “那你觉得我什么时候最爱你?”

  “你说apple时。”

  听了这话,我心里很感动。那时候我经常捧着鲁鲁笑盈盈、红彤彤的脸,边轻轻地搓揉着,边说:“好乖!apple!apple!真像个大红苹果!”那一刻,我的眼里必定是满含着爱意的。

  但我真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我原以为他会说是给他买玩具的时候,或者说是给他买零食的时候,因为每到那时,他都会高呼着“妈妈”,冲过来亲一口。我以为那才是他最高兴的时候,也是他最能感受到爱的时候。

  其实不然。我的爱纵然是表现在每时每刻,但他感受最深的却是在我说apple的时候。的确,一双温暖的手捧着他的脸,一双含笑的眼睛看着他的眼睛,一句无比赞美的话发自肺腑,这一切就足以构成爱的含义了。

  孩子并不是不懂爱,他知道什么是幸福。而我们,并不一定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

  不要以为挣钱养了他,就等于是爱了;也不要以为给了他玩具和糖果,他就应该永远感激。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更宝贵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时间,只有时间是金钱买不到的,必须亲身去付出。如果你舍得从电脑桌前走开,从麻将桌前走开,从电视机前走开,从你自己所沉迷的事情里走出来,笑盈盈地,暖洋洋地,耐耐心心欢欢喜喜地和孩子玩一会儿游戏、说一会儿话,你的爱就有了更实在的表达,也许会让他牢记一生。

  现在的孩子冷漠,是因为现在的大人就冷漠。挣钱养家也许只是一个借口,就像很多借口应酬的人,其实并不都是在应酬。很多人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人和保姆,并不完全因为太忙。如果你都把自已看得那么重要,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自由、自己的所谓人生意义放在高于一切的地方,你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无私地爱你、爱别人、爱这个世界呢?

  有些妈妈认为我之所以能为鲁鲁付出那么多时间,是因为我的闲暇比较多,我可以不用去上班。确实,这是一个重要条件,但并不是答案的全部。我虽然可以不外出上班,但并非不工作,只不过工作的地点是在家里而已。如果我白天陪了儿子打球,那么晚上就得工作到更晚。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损失,陪儿子玩,对我何尝不是一种调剂?和儿子交谈,我自己不也得到了很多快乐和启迪吗?

  儿子并不只是我施恩的对象,我们在付出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回报。把孩子看成什么,以什么样的态度去付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成长的过程,就是送行的过程

  刚上幼儿园时,鲁鲁不乐意,哭,到了门口硬是不进去。我就抱着他在小区里逛,一边走,一边编故事给他听。记得编的是一个熊妈妈要出门去打猎,熊宝宝不让妈妈走,妈妈就告诉它为什么自己必须要离开,还鼓励它与别的小动物们一起玩……反正故事很长,尽管漏洞百出,鲁鲁还是听得津津有味。等我们在小区里逛了一大圈,再次来到幼儿园时,儿子虽然还是不舍,但情绪已经缓和了很多。我亲自将他送到教室门口,并不急于推他进去,直到他泪水盈盈地说“早点儿来接我”,我才松开了手,让老师把他领进去。

  到北京,该上中班了,好不容易落实了幼儿园,面对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还有他不熟悉的普通话,鲁鲁感到很不安。虽然迟疑,不愿意去,但已经不需要我编故事了。鲁鲁坐在我自行车的后座上,我们一路说着话,说的什么已经忘了,反正从那天开始,每天接送的路上,我们就这样一路聊着。到了门口,他仍然会说“早点儿来接我”,我也仍然会站在门口,目送他直到背影完全消失。

  上小学,还是我送他,每次进校门,都会说声“再见”,嘱咐他“多喝点儿水”,在他背上轻轻一拍,目送他向教学楼走去。他也总是会在进楼前的最后几步停下来,回过头,向我挥一挥手。

  鲁鲁到了小学高年级,在校门口经常会遇到他的同学,同学的个子有的已经快要赶上我了。小伙子们说说笑笑,一起走进校门。偶尔,他还是会回过头来向我挥手,但更多的时候,是我站在门口,默默地望着他们热闹的背影。

  到了初中,他读寄宿学校,每次送他去校车停靠点,看他背着书包,拎着装满换洗衣服的旅行包踏上校车,我和他爸在下面,跟着窗内的儿子从前门往后走,看他找到座位,放好行李,开始和同学说笑。同学都穿着校服,十多岁的少年,脸上已英气勃勃。车窗紧闭,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车外的家长们三三两两散在四周,直到开车,车上车下互相挥手。要再见他们,就得等到下周了。这一周之内,孩子和家长,各忙各的。

  没有儿子的家里,特别冷清。突然之间意识到,我已经成了空巢的留守者。

  也不过只有几年时间啊,那个当年紧抓着我不愿松手的孩子、那个眼泪汪汪要我早点儿去接他的孩子,现在已经自己提着行囊上路了。他已经一米六几,和我差不多高。

  成长的过程,就是送行的过程,就是我们慢慢松手的过程。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给他依靠,不需要的时候,就静静地退到一旁。鸟儿飞了,还会归巢。这就是人生吧,有许多怅然,也有许多欢欣,明暗交织,构成美丽的图案。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