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为什么孩子不告诉你心里话

  《孩子的压力》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想要好好培养孩子的愿望驱使下,父母们变得席不暇暖,他们疲于奔命,根本不会倾听孩子真正想要的、想说的是什么。

  此时的他们就像迷失了道路、不知道终点在何处的马拉松运动员,已经丢失了方向、忘记了自己最初奔跑的目的,只是在机械地狂奔。这些奔跑着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来向孩子敞开心扉,也没有时间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主张和心声。然而,所有的问题都从这里开始衍生。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呢

  去年12月,一位中学生因为无法忍受同龄人的欺凌而选择了自杀。孩子从楼上跳下之前打扫了自己的卧室,留下了一封长信给因为自己的离开而悲伤的爸爸妈妈、哥哥和朋友。孩子在信上写道,他明白自杀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但是他害怕自己继续活下去会做出更加让父母伤心的事情,所以选择先去天国,希望以后能够与父母在天国相见。在信的结尾,他说他爱他的父亲母亲。

  这个孩子虽然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但是睡觉的时候还是要抱着枕头,有时还会钻到爸爸妈妈的被窝里,只要一看到妈妈就会亲吻妈妈,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他因为担心自己的死会给没有欺负他的其他朋友造成困扰,甚至在遗书中说其他的孩子都对自己非常好。那么,这样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向任何人求助,而是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告诉妈妈呢?

  “大邱中学生自杀事件”发生之前的一个月,我遇到了一位内心跟这个大邱中学生一样痛苦的孩子。深夜十二点,这位中学二年级的男生跟父母一起来到了我的医院,说情况十分紧急,希望得到治疗。我觉得也许真的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因此赶紧见了那个孩子,发现情况确实如他的父母所说,十分危急。这个孩子不久之前经历了哥哥的去世之后,性情大变,原本温顺的孩子变得烦躁易怒,而且总是没精打采。孩子非常想念哥哥,因此非常难过。他说只要想到哥哥,他就会感到无法遏制的愤怒。从他的父母那里,我听到了许多与他哥哥的去世有关的令人心碎的故事。

  他的哥哥生前在上高二,是一个非常正直善良的孩子。虽然是一个男生,但却是一个心思极其细腻的孝子,甚至会发“妈妈一定要好好吃饭”之类的短信。但是,有一天哥哥的班上发生了盗窃事件。有一个孩子的钱包丢了,哥哥被指为嫌疑人。哥哥平时就有晚上自习的时候如果犯困的话,就站起来四处走走的习惯。钱包失窃的那天哥哥也是如此。于是一个孩子由这一举动产生了联想,问道:“是不是你偷的?”哥哥认为自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于是让别人来检查自己的书包,结果那个丢失的钱包并没有出现在哥哥的包里。1小时以后,那个指认哥哥是犯人的孩子问道:“能不能再检查一遍你的书包?”哥哥再次答应了他们。结果,令人惊奇的是丢失钱包中的公交充值卡正夹在哥哥的练习本里。钱包则从教室窗户上挂着的窗帘中找到了。哥哥毫无疑问地被当成了小偷。这个时候,要是能够反问两次将自己指认为小偷的孩子“呀,谁把这个放在了我的书包里?是不是你?你是不是把东西放进了我的包里,然后再检查一遍”,事情就会有所转机,但是惊慌失措的哥哥踢开了凳子,朝教室外面跑去。学校也断定哥哥是这次事件的罪人,草草收尾。哥哥被要求写了检讨。事情发生的四天之后,哥哥从弟弟房间的窗户上跳下,结束了生命。结果,哥哥去世之后,班里的失窃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前来就诊的父母在哥哥自杀之前,对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哥哥去世之后他们才通过孩子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朋友们的话,知道了孩子在学校经历了什么。孩子死后,他们看到了孩子写的检讨,上面写着:“无论如何,我都对我的父母感到十分抱歉,对珍惜我的朋友感到十分抱歉,因为我居然会被卷入这样的事件。”父母感到心痛的不止是孩子的离去,还有最亲密的孩子居然什么都没有告诉自己。他们因为自己没有赶在孩子出事以前有所作为而自责不已。他们整日以泪洗面,怨恨自己在那个星期五(失窃事件发生在周四,检讨书也是在周四写的),孩子反常地不愿意去上学的时候,没有看出异常。

  极端的压力会导致死亡。当我们的孩子处在这样的危险中时,我们能够感知孩子的压力,将孩子从危险中解救出来吗?能够解读孩子不愿言说的内心世界吗?

  ●孩子的压力让成人似懂非懂

  很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压力而找到我。他们走进治疗室的第一句话就是“吴院长,我的孩子似乎压力很大”。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是看上去很累的时候,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受到了压力,于是带孩子前来就诊。通过询问,我发现父母所说大部分都是事实。有时,父母不仅会告诉我孩子受到了压力,还会告诉我他们猜测的原因。“弟弟出生之后,原本已经不流口水的孩子又开始流口水了,这是不是因为压力?”“我不久之前又重新工作,孩子似乎因此有了压力。”“一定是因为爸爸太凶了。”“我常常对孩子发火……”“孩子与班主任老师似乎不太合得来。”“一到考试的日子他就不愿意去学校。他似乎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因为考试而感到压力。”虽然父母猜测的原因不完全正确,但也大抵如此。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压力似乎了如指掌。他们不仅会猜测原因,还具备优秀的分析能力。一个认为“孩子因为个子的原因而产生压力”的妈妈对我说:“朋友们常开玩笑说他个子矮,跟朋友们走在一起的时候,他站在大个子的朋友中间,就像是黏在树上的一只知了一样。如果大个子的朋友捉弄他,他就会感到压力。”孩子的妈妈甚至为此去了一家据说很有用的中医院,但似乎没什么效果。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孩子的压力呢?

  一位高一男生的妈妈说,她觉得孩子因为学习产生了压力,甚至影响到了身体健康。孩子最近很是不安,而且总说班上的孩子在取笑他,监视他。虽然进入高中以后,孩子都会因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压力增大而变得敏感;但是这位妈妈认为,与学习相比,孩子的精神健康更为重要。因此,她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辛苦。妈妈觉得,你能够活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学习,也没有关系。”但是,孩子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甚至他反倒更加反感自己的妈妈。这位妈妈不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因此来向我求助。

  几天之前,还有一位五岁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肌肉抽搐和口吃的情况非常严重。孩子虽然语言能力优秀,但因为口吃严重,已经到了无法与人交流的地步。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她们曾经为了学业去澳洲居住,最近刚刚返回韩国。这个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勤奋好学,因此比别的孩子更早开始学习各种东西。孩子表示自己什么都想学,而且也都学得很好,现在已经学到了澳洲小学四年级孩子学习的内容。显而易见,孩子的问题是由于过早学习引起的。超出年龄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产生了压力。这位妈妈断言,自己从来没有给孩子施加压力。她从来没有让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小时,而且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询问了孩子的意见。她表示,如果孩子说“不想学”,无论孩子多么天资聪颖,她都不会让孩子开始学。这位妈妈完全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高压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因此所有的妈妈都会用温柔的嗓音,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我遇到的一位妈妈非常温柔善良,但是她的孩子却是一个唯我独尊的小皇帝。虽然这个小男孩已经四岁了,但当妈妈坐在诊疗室里与我交谈的时候,他依然拽着妈妈的头发,一边把妈妈往外拉,一边大喊:“妈妈,出来!妈妈,出来!妈妈出来玩!”妈妈和蔼地说道:“宝贝,我知道你待在这里很无聊,但是你不能这样。”我对那个孩子说:“虽然这儿本来不是你应该进来的地方,但如果你乖乖坐在这儿就没关系,或者你可以去外面跟老师一起玩。”但是这些毫无作用,孩子反倒开始耍赖,放声大哭。妈妈用哀求的语气说道:“宝贝,妈妈对不起你,没想到你这么讨厌到这里来。稍等一会儿妈妈就出去陪你玩,你能再等一会儿吗?”孩子一边哭,一边拽着妈妈往外拖,最终妈妈被拉走了。换了别的妈妈,一定会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孩子,但这位妈妈即使被孩子拉走,也没有这样做。等好不容易回到诊疗室之后,这位妈妈叹了口气,对我说她竭尽全力想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孩子却依然蛮横无理。

  现在的父母似乎非常了解孩子,他们或多或少地知道孩子的性格如何,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正在承受着哪些压力,而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信息也随处可见。也许是因为父母读了很多相关书籍,接触了各种媒体的宣传,又能够熟练上网,因此他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各怀己见。但尽管如此,孩子因为压力而产生的疾病不断增加,每年自杀的孩子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因为这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以孩子为中心。

  ●孩子表现压力的方式

  妈妈们分析的孩子的压力来源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孩子的确会因为身材矮小而感到压力。但是,孩子并不像妈妈想的那样,会因为个子高大的孩子的捉弄而难过,也不是因为自己个子比朋友矮而感到自卑。相比之下,妈妈经常对自己唠叨“我的儿子应该再长高一些……妈妈一定要让你长高。吃这个可以长高,你吃一点试试”,更让孩子感到压力。妈妈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个子矮小的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压力。

  那位分析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压力的妈妈也不无道理,她希望孩子心情放松的愿望也是好的。但是,她的方法错了。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的确因为学习而感到压力,但是父母对他说“我们明白,你不用学习了,不参加考试也没有关系”反而让他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如果父母对想要好好学习而产生压力的孩子说“你不用学习了”,孩子会觉得“他们一点都不担心我的人生吗?父母怎么能让孩子不要学习呢”。

  因为过早学习而口吃和肌肉抽搐的女孩产生压力并不是母亲的过错,而是因为她自己无法对母亲说出“妈妈,我真的很累,我做不到”。她自尊心很强,因此即使感到负担,也会回答妈妈“我想学”或是“我可以做到”。如果她可以把自己讨厌的事情说出来,也许就不会出现口吃和肌肉抽搐的症状。对聪明、自尊心太强或是心地过于善良的孩子,不要问他们“你学习很累吗”或是“你觉得学习很无聊吗”,可以试着问他们“你是不是有时会觉得学习有些累,有些无趣”。如果用前一种方式问孩子,孩子会因为自己并不是一直觉得学习很累、很无趣而回答“不是”。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在提问和听取孩子的回答时,都应该特别留心。

  高压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但是,那位对蛮横无理的男孩一味纵容的妈妈也是不对的。事实上,这个孩子内心的声音是“妈妈,我不知道这时候该怎么办。请告诉我正确的方法。我也不想随便对不认识的人发脾气”。

  无理取闹、耍赖生气、放声大哭正说明这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压力。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坚决地告诉他“不要这样,这样不好”,或是“快停下”,这样才能告诉他在哪些地方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这样才能缓解孩子的压力。这不仅对孩子当下的压力有效,对缓解孩子今后的压力也很有帮助。如果孩子不能学会明辨是非,他的生活就难以平静。因为他不知道在一个地方应该如何表现,所以孩子时刻处于不安之中,如果做错了什么,就会乱发脾气。需要注意的是,“坚决地告诉他”不代表恐吓、大喊大叫或是发脾气,而是指抛开个人感情,严肃地告诉他。

  父母对于“孩子的压力”十分敏感,因此他们不停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他们看了数不清的有关书籍,对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再清楚不过。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会为孩子的压力而困扰。这是因为目前为止父母接触的信息都没有涉及“孩子的立场”“孩子的心声”和“孩子的内心”。那些资料都没有考虑受到压力的当事者本人,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答。

  与朋友产生纠纷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因为学习而感到压力的孩子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因为弟弟的出生或是幼儿排便训练而出现问题的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呢?那些资料从来没有想过要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它们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也没有按照孩子希望的方式来缓解孩子的压力。有时,它们又会把在孩子看来不是压力的事情当作孩子的压力,出现过激的反应,而对于孩子真正的压力却视若无睹。有时,意在缓解孩子压力的行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

  在这本书中,我想要谈一谈在临床遇到的孩子的真正的压力。我想通过孩子的声音,详细地告诉大家孩子真正的压力是什么,孩子当时的想法是什么。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压力,才能知道该怎样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