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儿童益智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欢迎,有科研人员认为其能促进儿童学习能力的提高,开发智力;也有心理学专家认为,儿童接触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影响到智力发育。请关注——儿童该不该看益智类节目?
儿童益智类节目顾名思义,是指能够帮助儿童开发智力的电视节目,给儿童电视节目赋予了早教功能。这类节目以美国木偶剧《芝麻街》和央视少儿频道《智慧树》为代表,节目收视率较高。
对于这类节目,家长多是溢美之词。“看着宝宝学着儿歌,跳着舞蹈,学学这个,学学那个,真好,继续支持。”“我们的手工做好咯,谢谢智慧树教朵朵哦!”“孩子很听主持人的话,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对此,科研人员也有着不同的观点。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对几百名学前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能力;而英国权威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则提出,各国政府应该颁布法令禁止9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因为会影响到智力发育。由此也引发出家长们的担忧——充斥电视荧屏的儿童益智类节目究竟对儿童智力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儿童电视节目仅可作为辅助工具
央视《智慧树》节目编导项女士告诉笔者,“我们根据‘八大多元智能’原理设置节目版块,包括教孩子做手工、练体操、学英语、唱歌谣等。我们的节目策划由教育学专业和影视专业的人共同完成,由儿童教育专家担任顾问,对节目的教育意义进行把关。有儿童教育专业作支持,节目的益智效果比较理想,很受儿童观众和家长欢迎。”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专门从事儿童创造力发展研究的程黎老师说:“我们不否认儿童电视节目的益智功能,但前提是儿童电视节目仅仅作为辅助工具。”
程黎认为,要想发挥电视节目的益智功能,家长的陪伴和引导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家长陪伴,儿童只能从电视节目里获取一知半解的信息,由于缺乏反馈机制,仅有的一点信息也会被很快遗忘。如果家长能陪孩子一起观看节目,则会形成亲子互动情景,家长可以解答孩子观看过程中的疑问,可以帮助孩子回顾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儿童的思维、认知、情感和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儿童个体发展也具有特殊性。”程黎说,“家长在选择益智类节目时,应考虑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个体差异”。
过多过早看电视不利于大脑发育
不少研究结果显示,电视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存在着负面影响。《美国小儿医学期刊》指出,电视可能过度刺激幼童脑部,改变发育中的大脑结构。美国儿科协会(AAP)也警告家长,避免让2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因为过早看电视可能有碍幼儿智力发展。
程黎解释,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差别在于,人类在出生后大脑会继续发育,而其他动物的大脑在出生后即已定型,停止发育。婴儿刚出生时,大脑的重量仅有350—400克,大约是成人大脑重量的1/4,但到了2岁,就已经长为成人大小的3/4,等到6岁时基本接近成人大脑的大小与容量。因此,0—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儿童过多过早接触电视,就会相应减少对真实环境的观察和触摸,也减少了与家长间的表情、动作、言语互动。过多过早看电视不利于儿童的大脑发育,语言发育程度和表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儿童安全感缺失。
“儿童被直接暴露在电视节目的强刺激下,缺乏独立思考空间,唤起的只是被动注意力。”程黎认为,儿童电视节目明快的色彩和快速转换的场景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但持续、反复的刺激容易导致儿童注意力障碍。
据了解,注意力分为自觉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自觉注意力由后天养成,是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内容或活动上,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过程,儿童看书、写作业、做游戏都是调动自觉注意力的行为。被动注意力是先天所得,被动注意力基于条件反射,不需要有意识参与。看电视是典型的被动注意过程,电视节目的声光画面刺激了儿童脑部的原始区域活动,但无法刺激思考区域发展。长期以往,这样的刺激不仅无助于儿童智力发展,反而影响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儿童过多过早看电视,容易养成由外界刺激唤起被动注意力的惰性,影响大脑调动主动注意力的能力,主动思考的空间被不断压缩,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弱,出现注意力障碍的几率也就因此增加。
长期看电视妨害儿童身体发育
观看益智类节目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尚存在争议,但长期看电视可能会妨害儿童身体发育却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儿童长期看电视会影响视力。程黎解释说:“6岁以下儿童的晶状体发育还不完全,大多数儿童是假性近视,必须经过一个发育过程,才能成为正视眼。电视释放强烈的光线刺激,儿童长期观看电视节目容易产生视疲劳,影响眼睛视力。”
其次,儿童长期看电视会导致肥胖。看电视时间占用了户外活动时间,现在“宅”在电视机前的小胖子越来越多。
此外,长期看电视还会产生其他副作用,比如英国心理学会西格曼博士曾发表研究称,儿童长期看电视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和睡眠障碍等问题。
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程黎建议,家长应该多陪陪孩子,一起户外运动,减少对电视节目的依赖。勤沟通,常交流,这才是帮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