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如何给小磨蹭“提速”

  《顺其自然的智慧》

  我们习惯于给“小磨蹭”下个统一的定义,其实,“小磨蹭”们各有各的“磨”法,所以,改变他们磨蹭的策略也应因人而异。

  锦囊1:培养时间观念

  三岁前的孩子真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跟他着急:“6点了,再玩就别吃晚饭!”他很是困惑:6点意味着什么?怎么就和晚饭联系上了?

  三岁前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时间观念,分不清年、月、日和具体的时间。但是他们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懂得每天吃过早饭之后可以到外面玩;玩够了就回家吃午餐;然后睡午觉;奶奶做晚饭的时候妈妈就快回来了;晚上洗澡、妈妈讲故事,就该睡觉了。所以说,从孩子一出生就让他过有规律的生活,就是最初的时间观念的培养。

  不必一定要孩子知道几点该做什么事,当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时,可以告诉他“吃过午饭”或“等爸爸回来”、“午睡之后”等来作为时间的概念传达给他。因为这样他就立刻听懂了,而且能耐心地等待到应诺的时间有准备地去做某件事。

  所谓时间观念,并不只是让孩子知道几点几分这么简单,时间观念的含义是要科学地安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控制时间,还要讲究效率。

  锦囊2:培养守时和节约

  父母以身作则,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赴约或在出门之前,提醒孩子提前做准备以免耽误事情。帮助孩子每天把重要的事记在日历上,可以用画图、做记号等方法。

  同样地,父母做榜样,办事麻利,不拖拖拉拉。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来告诉孩子时间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节约时间。即使是玩,也要鼓励孩子充实地玩,不要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比如拿着玩具无聊地敲。

  锦囊3:让孩子偶尔体会一下磨蹭的后果

  对抓紧一切时间来玩的孩子来说,对玩以外的事情他们就有可能磨蹭了。因为他们有本事把所有事都跟玩联系起来,一玩就忘乎所以,哪还管什么时间。

  毛毛酷爱玩水。饭摆好了,他自己去洗手,往往好几分钟还不出来。他洗手很认真、很投入,充分享受水流过手掌的感觉,一根一根小手指慢慢搓,当然,全过程都是要“过水”的,多浪费呀!大人进去一看,他已经玩得袖子都湿了。吃饭当然也要玩,可想而知那饭得吃多长时间。有一天下午,毛毛去壮壮家玩,不停地找零食吃。因为他不能按妈妈的要求“坐下来好好吃中午饭”,妈妈没有像以前那样由着他边玩边喂。饿了这一下午,毛毛吃饭再不磨蹭了。熊壮壮也有这毛病,看到了毛毛的教训,自己总结出来,吃饭的时候专心吃,很快吃完就可以接着玩。还一副实践过的样子表示:“这样玩的时间其实更多。”

  锦囊4:培养孩子专注地做事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更“好玩儿”的事吸引走了。他们太爱玩,也太聪明,做事的时候往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里有点风吹草动,立刻就能捕捉到。所以,他们做事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不要有过多的干扰;还需要给他们规定时间,比如用10分钟看一本书或者画一张画,如果时间太长,他们就容易转移注意力,变得拖拖拉拉起来。另外,“比比谁更快”这样的游戏,对这种孩子通常比较奏效,因为他们并不是天生的慢性子,相反,极有可能是急脾气,并且动作灵活,真“比”起速度来,可是不在话下的。

  锦囊5:锻炼自理能力

  小一些的孩子磨蹭则更多的是自理能力差所致,比如有的孩子小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需要有练习的机会才能学会照顾自己,而大人要么是性急,要么是太过宠爱,包办了太多孩子的事,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有位妈妈在网上给我留言,让我帮她“诊治”一下她家的磨蹭女儿。这位小千金三岁前基本上是在姥姥家度过的,爸爸妈妈只有周末才出现。现在上幼儿园了,自己家离园近,就搬回来跟父母同住。姥姥下午来做家务,吃过晚饭走了,早上只能是妈妈亲自上阵送孩子上幼儿园。这样,每个早晨就成了妈妈的“抓狂时间”。

  妈妈也感觉到,女儿在姥姥家被“伺候”得太周到,好多事都不会做,幼儿园老师也是这样反映的。三岁多的孩子自己穿衣服有困难,但妈妈给她穿好衣服,让她自己穿鞋总可以吧?可她要么把鞋穿反了,要么就是穿不利落,即使能穿好,也要好半天,妈妈天天着急,因为总是出不去门。如果再让她自己洗个手,问题就更严重了,照妈妈的话说:“不把袖子打湿就不是她!”

  显然,小千金需要从头开始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因此,从几个月开始就要让孩子学习自己抱奶瓶喝奶,一至两岁开始慢慢训练自己穿衣服、鞋子、袜子,自己收拾玩具,或者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多为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就能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0孩子,没有不爱学习的蒙台梭利明确地认为,孩子并非像容器一样机械接受大人的教育,而是一直在主动学习,在这个认识之下会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敏感期”的概念,正因为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所以才会在某个时期最适宜学习某种技能,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气力来补上这一课,换句话说,不是我们能够让孩子学什么,而是他们本来就愿意学,我们该做的就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学习”。

  有次做现场咨询,一位妈妈满面愁云地问我:“我们孩子特别不爱学习怎么办?”

  “宝宝几岁了?”我问。

  “五个月。”

  我愕然!

  “你想让宝宝学什么?”我实在有些好奇。

  “也不是学什么特别的东西,就是给他念儿歌呀,看书呀,他老是不感兴趣,注意力一点儿都集中不起来。”对于这样的咨询我真的很头疼。几分钟、几句话解决不了这位妈妈的难题,也不可能通过一次短暂的咨询就能改变她的某些观念。其实,在我十多年的母婴媒体从业经历中,遇到的类似问题绝不止一两个,“不爱学习”会令某些父母心急如焚,但他们往往不管自己的孩子年龄多大,“不爱学”的内容又是什么。

  熊壮壮会走以后,整天在各个房间里窜来窜去,对于他来说,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新鲜事物。终于,他注意到了我一直挂在墙上的几张认知挂图,有动物、颜色、日用品等。他用小手在图上摸,然后带着疑问的眼神看着我。我指着一个图案说:“香蕉,这是香蕉。壮壮今天吃香蕉了吧?”他点点头,表示赞同。又指了另外一个图案,我说:“西瓜。”

  接下来,便没完没了……

  那些早已准备好的认知卡书终于“走马上任”。熊壮壮像获得了一个宝藏!他认知的速度和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一张新的挂图,我想怎么也得用上几天他才能认全吧,谁知一两天他就把那上面的动物或者汽车都认识了,经常是我跟不上他。有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对于很多父母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幸运,可事实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

  畅畅上幼儿园的第一个周末带回来一本家园联系册,上面有一个“学习兴趣”的项目,老师给出的评价是“表现尚可”,而其他各项都是优秀,接下来的几天,这件事情一直萦绕在畅畅妈心头,她甚至还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畅畅处于幼儿园适应期,对老师教的东西自然不会表现出多么强烈的兴趣,这才心里稍稍安定。畅畅妈不算一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敏感的人,在畅畅将近三岁的时候依然没有刻意教她认字——这在一些人眼里应该是一个失职,但即便这样,畅畅妈仍然对“学习兴趣表现尚可”耿耿于怀。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只要是家长,没有不关心孩子学习的,除非他不承认。

  是家长庸人自扰吗?

  如果不是在一个应试教育的语境下,估计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如此敏感。在学校的评价体系内,“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学习成绩”,从我们小时候开始,从来学习好能“一俊遮百丑”,学习好的同学也永远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让自己的孩子彻底去对抗这个体制是需要勇气和实力的,一味地控诉体制只是义愤之举,而怎样让孩子和应试体制之间找到某个平衡点才是我们应该努力思考的问题。

上一页123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