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值观才有主见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

  曾经有个家长给我来电话,诉说她的苦恼。她女儿初中考上了省城一所很好的私立校,读寄宿,原本是好好的;但母亲听了别人的劝,又得到本地重点学校的许诺,答应她女儿转回来进入重点班;于是她做通了女儿的思想工作,将她转回。女儿原本就不愿意,勉强转回后,极不适应,心情压抑,成绩也一落千丈。更糟的是,女儿将这一切都归咎于母亲,母女关系急剧恶化。孩子回家没有一天有好脸色,不说话,把自己关在屋里,动辄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母亲经常以泪洗面,情急之下又想把女儿再转回私立校。不想女儿更是暴躁,坚决不转,执意就这样破罐子破摔。那位母亲左右为难,面对女儿的怨恨,每天都小心翼翼,千方百计讨女儿欢心,女儿的态度却更加恶劣。

  这位母亲每次来电话都要说很久,看得出她的心情极其压抑,她说她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告诉她,你现在必须立刻打消“对不起女儿”的念头,你越是自责,孩子越是看不起你,越是归咎于你,在怨恨你的同时,她自己也陷于自怜、自卑而不能自拔。现在必须要从这种境况中走出来,把情绪放在一边,理性地面对现实。

  既然已经转回来了,就要随遇而安。县城的学校条件确实差一些,教育理念也不同,学习很紧张,竞争很激烈,孩子会多吃一些苦,但既然当初转回来的目的就是要迎接挑战,现在又岂能半途而废!做母亲的,首先自己要坚强起来,要做孩子的主心骨。

  当然,实在不行,如果确实做了一切努力,孩子仍然不能适应现在的学校,那就果断地转回去。事情总得有个结果,孩子做不了决断,只能父母来承受决断的压力!

  其实,这位母亲一直在犯错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自己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思想游移不定,一旦听到周围不同的声音,就随之而变,结果变来变去,无所适从。当初为什么舍近求远,放着家门口的重点校不读,去报考省城的私立校?既已读了私立校,读得好好的,为什么又要转回来?既已转回来,一遇到困难,为什么想的不是克服困难,而是转回去?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当初转回来的时候,一定是分析过利弊的,现在“利”的方面虽然没有兑现,但如若转回去,原先存在的“弊”难道就自动消失了?假如那些“弊”继续恶化,是不是又要再转回来?说实话,这样变来变去,不要说是孩子,大人也吃不消。

  正是因为没有稳固的价值观,就没有稳定的思路,也就无法做出合适的选择,人云亦云,出尔反尔,才让孩子的人生轨迹也处于飘忽不定之中。孩子产生如此的困惑和焦虑,怨恨母亲,也是情有可原的。

  父母必须有主见,才能做孩子的主心骨,才能给孩子力量。任何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事,当价值观受到冲击、思想陷入矛盾时,都需要寻找稳固的东西,让飘摇的内心安定下来。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个稳固的东西,往往就是父母的态度。如果做父母的摇摆不定,不能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答案,不能给他一种坚定的支持,他又从哪里去寻求帮助呢?

  我们到底想得到什么?我们是不是坚定地在朝那个目标走?孩子向我们求助,很多时候并不是他真的不懂,而是希望得到一个态度。我们的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态度,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就决定着孩子的人生道路,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人无完人,家长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旦确定自己做错了,也不要太自责,既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要一味迁就孩子、处处看孩子脸色。家长认了错之后,大家还是要共同面对现实的,不能让家长的错永远成为孩子逃避的借口,更不能从此以后让家长六神无主。家长要对孩子宽容,孩子也要理解家长,尊重是双方的,宽容也是彼此的,要相互理解和扶持。

  父母做重大决策前,一定要慎重,要考虑周全,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一意孤行,更不能变来变去。

  假如发现错了,也要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尽快结束那种犹豫不决的状况。就像足球场上,裁判的软弱可能导致更大的混乱,即使判错了,也不要左右摇摆,最好的办法是让比赛立刻继续,只要重新进入比赛,事情就在往前推进,不会再纠缠于旧矛盾,大家都必须集中精力去解决新问题了。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