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

  《别让孩子伤在幼儿园》

  在家时,很多孩子吃饭、洗手、穿衣穿鞋、上厕所、上床睡觉等事情都是父母代劳的,宝宝一点都不会,到了幼儿园就不一样了,虽然到了幼儿园会有老师的帮助,但是一个班级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孩子,只有三个老师,老师总有看不过来的时候。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求助于老师,孩子内心的紧张感也会加强。因此,除了帮宝宝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家长还要帮孩子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让孩子学会自理,具备人际交往方面的基本能力。

  1、 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理能力

  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一定深有体会,照顾自家一个孩子都要花很长时间,何况是在幼儿园呢?一个班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就拿穿衣服这件事来说,,当孩子午睡醒来的时候,老师不可能同时为那么多孩子一起穿衣服,总得一个一个来。如果是冬天,孩子午睡起来之后,一个老师要照顾近十个孩子,宝宝等着老师挨个穿衣服就有可能会着凉,身体抵抗力差一点的孩子就容易生病感冒。

  相对来说,如果孩子自身会穿衣服、吃饭、上厕所,不仅家长会省却很多担心,孩子自己也会更适应。在家长下定决心让孩子上幼儿园后,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

  睿睿是一个调皮的男孩,从早到晚都精力旺盛,没有一刻消停,常常把爸爸妈妈搞得筋疲力尽。9月,睿睿就要上幼儿园了,为了让他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妈妈进行了有意识的训练。

  以前,穿衣吃饭都是爸爸妈妈帮办,从决定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那一刻开始,爸爸妈妈就开始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早晨起床,妈妈帮睿睿和自己各拿了一件带帽子的开衫,妈妈说:“睿睿,妈妈现在要给你变魔法。看,我的大手不见了。”说完,妈妈把帽子套在头上,把两只手藏起来。睿睿瞪大双眼看着妈妈。妈妈说:“左手,左手,左手,左手变出来”然后把左手伸进袖子里,妈妈故作惊讶的看着左手,说:“啊,我的左手变出来了!”睿睿被逗得开心的大笑,妈妈又说:“右手,右手,右手,右手变出来!”再把右手伸进袖子,又故作惊讶的说:“啊,我的右手在这里。”看着妈妈好玩的样子,睿睿嚷嚷着说:“妈妈,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妈妈故作神秘的说:“睿睿,妈妈教你变戏法,等爸爸回来我们表演给爸爸看好吗?”睿睿兴奋得点点头,于是,妈妈耐心的开始教睿睿,睿睿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不断要求“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很快,睿睿就学会了自己穿一些简单的衣服。

  妈妈还开始训练睿睿自己大小便。妈妈在浴室里装了一个吸附式的托马斯小便器。托马斯是睿睿最喜欢的玩具火车,看到这个小便器,睿睿可兴奋了。妈妈说:“睿睿,这个就是你专用的小马桶了,以后你有尿尿,就在这个托马斯的专用小马桶里尿好不好?”睿睿不由分说的就答应了。妈妈先培养睿睿对小便的感觉。当睿睿玩一段时间后,就提醒他:“睿睿,要不要尿尿啊?我们可以去托马斯的小马桶里尿哦!”一段时间下来,睿睿已经会主动告诉妈妈自己要尿尿了,这个时候,妈妈再告诉睿睿怎么脱裤子,尿完了怎么穿好裤子。

  吃饭这件事,妈妈也是先买回来睿睿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碗和勺子,让睿睿对这些用品产生好感,然后再一点一点的教他怎么用。

  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园该有的能力睿睿都已基本具备。

  无论吃饭、穿衣、大小便、喝水等习惯,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妈妈在训练的时候,用做游戏的方法就能加深孩子的好感,孩子会更乐意接受。

  有些妈妈喜欢把这些当成一项任务,孩子就会抗拒,并用拖拉的方式来表示反对。

  禾禾刚进幼儿园小班,每天早上,妈妈就像打仗一般。7点10分,妈妈准时叫禾禾起床,让他自己穿衣服,可是禾禾一点都不配合,一会儿说衣服太小了,穿不进去,一会又把两条腿穿进一个裤管里。刚开始妈妈还好说歹说地哄着他赶紧把衣服裤子穿上,可是洋洋非但体会不到妈妈的急切,依然我行我素,就是不配合。这样一折腾,往往就20分钟过去了,有一次妈妈光火了,索性把他拎起来揍了一顿,禾禾终于一边哭着,一边老老实实穿衣服了。但一天的开始就被这样搞的乱七八糟,妈妈的心情还是郁闷不已。

  更多的时候是禾禾不好好穿衣服,妈妈哄了一阵无效之后,就开始训斥他:“你到底要不要穿衣服,不穿就算了,我不管你了!”于是妈妈索性把他扔一边,先去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威胁他:“你再不好好穿衣服我要打你了啊!”可是即便如此,大多数时间最后还是禾禾妈妈被迫屈服,帮禾禾把衣服穿好。

  其实在孩子2到4岁时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穿衣服的程序。2岁的孩子可以自己脱下衣服,到3岁上幼儿园时应该可以学会自己穿衣服了。

  让孩子乐于学习自理能力,首先要让孩子觉得做这些是一件很有趣、很愉快的事情,争取得到她的配合。如果是女孩子的话,可以给她玩布娃娃,让她先练习。如果家长有时间的话,可以和孩子同时学习,给他做示范。孩子往往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所以和孩子同时做,让他模仿大人的动作,孩子就会觉得这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教孩子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希望他一次就学会,或者一学会就能很快掌握。孩子新学一样东西,从学会到熟练总要有一个过程。家长们要耐心引导,多鼓励他。

  如果孩子不配合,或者不愿意自己做时,家长宜采取“怀柔政策”。尽量让孩子发掘其中的乐趣。比如在教孩子穿衣服时,可以问他:“你看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像宝宝昨天吃的樱桃对不对?我们想想还有什么水果是红色的?”……“衣服上的图案是什么呀?”一边教宝宝穿衣一边给宝宝提问,让他不断思考,没有时间和大人闹腾。还可以给孩子的衣服起一个外号,比如那件“超人衣服”、那条“象鼻子裤子”等等,吸引宝宝吸引穿衣服的注意力。

  即使孩子没有掌握,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幼儿园托班和小班的老师都会教给孩子这些技能。孩子总会慢慢掌握的。但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就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我饿了”、“要喝水”、“要尿尿”等。这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他才能自如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2、 调整孩子的作息与生活习惯

  幼儿园有严格的生活作息,玩耍、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与家里不一样。在入园前几个月,家长应逐步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调整孩子的习惯。

  每天接苗苗回家,妈妈都会被老师批评:“你家苗苗今天又没有睡觉。”这天,老师特别把苗苗妈留下来,老师告诉苗苗妈妈,苗苗自己不睡也就算了,她还找在幼儿园里其他的小朋友睡觉。这天,苗苗和另一个小朋友说话说个不停,讲得起劲,两个小朋友哈哈大叫起来,把别的小朋友都吵醒了。无奈之下,老师只能把苗苗带到办公室,别的小朋友才安静下来。老师告诉妈妈,如果苗苗一直中午不睡的话, 就只能每天中午让她在办公室玩耍。

  很多小朋友都无法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比如有的小朋友8点才起床,2点才午睡,这样孩子到了幼儿园,就无法接受幼儿园的作息。家长最好参照幼儿园的标准,进行调整,无论早餐、午餐、午觉都尽量与幼儿园接近,这样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入园后就不会因为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不适应。

  3、 让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能力

  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关注的焦点,孩子从小在对自我的高度关注环境中长大,同伴少,不知道如何与小伙伴交往。一旦进了幼儿园,孩子就将与小伙伴自由接触,因此,在孩子入园前,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程程的妈妈说,现在怎么孩子越长大越不懂事了。有一次妈妈带程程在楼下玩,正好碰到一个小区的张旭妈妈也带着他出来玩。于是两个孩子就在一起玩。玩了一会儿累了,程程妈妈给他买了一包饼干,妈妈说:“程程,你分一块给张旭吃。”没想到程程拿着饼干不肯。妈妈说:“你怎么那么小气呢,吃的东西要和小朋友分享,吃完了妈妈再给你买,分一块给张旭。”程程依然不肯。张旭妈妈在旁边打圆场说:“没事儿,程程自己吃吧。”程程妈妈觉得有些难堪,自己教育孩子无方,儿子怎么连一块饼干都不肯给别的小朋友。于是她从程程手里一把拿过了饼干,拿了一块给张旭。没想到程程嚎啕大哭起来说:“这是我的饼干!我的饼干!”妈妈说:“我等会儿再给你买一包。”程程依旧大哭着说:“不要!我就要这包,这是我的,你凭什么给人家!”妈妈哄也哄不好,只能拖着程程回家去了。

  让孩子学会排队、学会分享与等待都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如果与小朋友出现了争执需要怎么解决。现在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绘本,家长可以在陪孩子看书的同时让孩子学习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儿童乐园等同龄小朋友比较多的地方,让孩子亲身体会。

  如果孩子有打人、推人、咬人等行为,喜欢与小朋友抢东西,家长一定要进行调整。有的家长在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习惯用打孩子的方式进行制止,这样孩子的行为不仅不会改善,反而会加剧。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正面引导,在发现孩子暴力行为时及时把孩子拉开,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是什么,或通过游戏让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4、入园物品要备齐

  孩子入园后会用到的各种物品,家长要早了解,早准备。每个幼儿园的要求都不同,有些幼儿园会统一准备,有的幼儿园则要求家长自己准备,家长要提前了解清楚。无论是幼儿园统一安排还是家长自己准备,家长都需要准备一套姓名贴,给宝宝的物品做上标记。家长最好用印有宝宝照片的姓名贴,这样便于宝宝自己区分。

  每天最好在孩子的小书包里放一套备用的衣服,尤其要备好裤子与袜子。这个时候的孩子毕竟还小,偶尔会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在书包里放一套备用的衣服,就能有备无患。如果宝宝的适应能力比较弱,本身就容易尿裤子的话,家长最好多准备几条裤子。

  在孩子初入园时,为了让宝宝尽早适应,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安慰物,如妈妈与宝宝的照片,有妈妈味道的毛巾、宝宝喜欢的玩具等,这些也能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叶老师的贴心小叮咛:

  除了帮宝宝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家长还要帮孩子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除了准备好进入幼儿园要用的物品之外,让孩子学会自理,具备人际交往方面的基本能力。当孩子在家时教会孩子自己穿简单的衣服,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尽量与幼儿园一致。还有要教会孩子和小朋友的相处之道,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