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贵族化”令人担忧

  “六一”期间,一场童书市场里的“拼爹”大战上演。家长咬着牙,买来那些近乎成为奢侈品的套装精品童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2013年新书均价 已经进入“半百时代”,但不少童书却远远高于这个价格水平,而且越是热门流行的童书,装帧越是精美,定价也就越高。童书的“贵族化”正在成为一股令人忧虑 的风潮。(见5月29日《青年报》文娱版《童书“贵族化”引发“拼爹”大战》)

  美国版引进童书、一套12册的《小屁孩日记》定价高达201.6元。20册的《查理九世》是时下最热门的童书,要价298元。面对如此“贵族 化”的高价儿童图书,一些家长或咬牙买下,或在热销的童书购买上纠结不已,或表示困惑不解乃至愤懑。孩子天性喜欢那些装帧精美的童书,而且他们有“把书集 齐”的习惯,尽管套装童书贵得惊人,“家长对给孩子买书都舍得花钱”。

  面对如今纷纷出版的高价童书,已经不是让孩子读不读高价书的问题,而是折射了一种社会心理、文化现象。“我们小时候看的小人书都很亲民,也很便 宜。即便是最精彩的书,也绝不会到买不起的地步。可是现在,面对已成奢侈品的童书,那也只能是有钱才能看到最精彩的故事,没钱就看不到。知识面前人人平 等,现在的这种不平等让人痛心。”高价童书的背后,折射的正是这样的文化歧视,是孩子接受知识的不平等。童书,本是普及的儿童读物,但是把它标以高价,让 童书“贵族化”,变成奢侈品,伤害的绝不仅仅是儿童阅读本身。对拥有这些高价书的少年儿童来说,让他们产生的很可能是在文化权利上的等级观念,是虚荣炫 富。孩子的这种奢侈心理、等级心理,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令人忧虑的。

  当童书变得“贵族化”“奢侈化”,当阅读变成一种“奢侈”,少年儿童的阅读都已跟文学本身无关,跟文化无关。高价童书,非但对好的图书的传播没 有好处,还有反作用,导致传播面越来越窄,甚至伤害到那些没有购买能力的人,使他们对阅读,甚至对儿童文学失去兴趣。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知识是无价 的,思想也是无价的,而以高价的形式将文化产品待价而沽,都是违背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规律的。到头来,这样的做法,只会让那些挂着高价招牌的文化产 品,离文化的本质、离阅读的本质越来越远。

  从本质上看,图书应该是普及的、大众的、全民的,如果把图书变成奢侈的东西,变成贵族化的东西,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图书文化的属性,就会让图书文 化丧失了满足少年儿童的精神需求、丰富心灵世界、培塑高洁灵魂、提高人生幸福感的作用。图书文化若照此发展下去,便是图书文化的末路!

  我们知道,文化应该是日益众多的人们共同努力的向上追求,是大众寻求幸福的形式之一。所以,图书文化应该满足少年儿童这种普遍性的向往和参与的权利,进而真正成为少年儿童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