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

  《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

  我在编辑一本小说,让鲁鲁帮我看稿。其实他帮不上什么忙,我只是想让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孩子可以从这些活动中了解自己的价值,也对整个社会形成价值判断。

  他小时候曾经想当擦皮鞋的,后来又认为自己可以画画挣钱,学了架子鼓以后,又幻想可以当架子鼓老师,这些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来的。认识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是理想形成的重要因素,想当明星固然好,但如果当不了明星,当个为明星服务的人也不错。这样的理想是很踏实的,既具体,又有实现的可能。

  看网上,有清华博士自杀,又是割腕,又是跳楼,去意坚决,为什么?他说自己没用。一个中国最著名学府的博士,居然觉得自己没用,一般人很难理解,但其实这很正常。如果他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根本看不到努力的意义,看不到人生的未来,再多知识又有什么用?人活着必须有活着的意义、活着的趣味,但很多时候,他们这种境况中的人,可能这两者都没有。

  人处在比较低的位置时,还有许多具体的目标可以向往,活着就有意义、有奔头。当那些向往的目标已经达到,更高的目标却看不清楚,或者可望而不可即,追求的动力也就弱了,人便迷茫、失落、空虚,感觉活着没有意义。人放弃生命最大的原因是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为情自杀,为事业自杀,为病自杀,都是因为失去了未来,失去了目标,失去了意义。

  高学历的人是很容易孤独的,因为越高离普通人的社会越远,虽然是花了很多心血学成的专业,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并没有用,越尖端越无用,越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高处不胜寒啊!从专业到事业,到人格,到智慧,都是如此,下层人自杀往往是为生活所迫,上层人自杀却是被自己逼死的,外部原因只是一些诱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自我放弃了。

  那种动辄就是“将来要当科学家”式的理想,不仅无用,而且有害。科学家是一步一步走到科学里面去的,他除了从事的工作是科学研究以外,日常生活和常人没有多大差别,甚至不如常人丰富。所以,对于不热爱科学的人来说,不仅是当不上科学家,就算当上了,那也不是享福。

  人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理想化往往就等于僵化,因为他眼光直愣愣地只盯着一个目标,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也看不到周遭更多的风景,他的思维就是单线条的,缺乏弹性和趣味。

  理想是具体的、可变的,人无论最终走到怎样的高度,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不必把那个饼画得如此之大、如此之辉煌。多一些随遇而安,可以更好地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