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须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尽可能参加各种活动,不管家长自己是否喜欢这些活动,只要不是干坏事就行。发现孩子人格特征和智能倾向的前提是家长不要主观限定孩子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不要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孩子,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急于求成。
有些家长很爱干净,甚至有洁癖,孩子活动就大受限制。想玩沙土,不行;想玩泥,更不行;打雪仗,也不行。其实在这些活动中能看出很多东西。比如玩沙土,有很多不同的玩法,从中有可能看出孩子的智能倾向,家长一阻拦,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省事而剥夺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其实从长远看,家长眼前稍微牺牲一点儿,麻烦一点儿,将来反而可以省事。有的家长很虚荣,以为玩沙土、打雪仗、追追打打,都不高雅,只有弹钢琴才是“高层次”,这就很可能埋没人才。就连打架,都不可一概否定,要知道很多军事家和武术高手小时候就是爱打架的,要看他为什么打架,和谁打架,怎么个打法,看其中有没有奥妙。据说拿破仑小时候就曾在学校操场画了一个圈,声称那是自己的领土,谁进来打谁。如果真有人敢进,他还真就打。拿破仑后来成为伟大的统帅,显然与这种占领意识和好斗的性格有关。我们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窥见拿破仑的人格特征。
看电视、看课外书、人际交往、逛商场、参观展览、旅游,所有这些事情,都不要限制在很小范围。比如看电视,最好什么类型的节目都瞧两眼,看看孩子的反应。课外书也不要限制孩子读哪种,最好各种各样的书都买一点,扔在家里,随孩子挑选,家长暗中观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轻易给孩子看书定调子。当然,有些确实是坏书,要禁止孩子看。读书可以做一点儿引导,但不要死板定向。电子游戏是家长深恶痛绝的,但很多软件人才小时候就是痴迷电子游戏的,所以,此事也不要盲目反对,不妨请高人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路子。
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活动平台,学校不如家庭有优势。学校的各科教学是有固定任务的,教师只能沿着固定的轨道开车,因此,学校提供给孩子的舞台是比较狭窄的,家庭则可以在生活中提供多姿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发现孩子的才能,尤其有利于发现“非教学的”特异才能。
有家长问我,孩子不愿出门,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只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这怎么办?第一,家长可以稍加一点强制,带他去参加各种活动,如果发现他对某些活动极其反感,下次就不要带他去了,那些他可以勉强接受的项目,下次还可以去试试。至于他喜欢待在家里,那应该多给他一点儿时间让他待在家里,观察他在做什么。家长不要主观认为喜欢到外面去活动的孩子一定就好,不爱出门的孩子一定不好,这不一定,要看他在家里干什么,特别是他脑袋里在想什么。
总之,在尊重孩子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尝试着扩大活动范围,让孩子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动手的、动脑的、与人交往的、和动植物打交道的、与机器打交道的、与数字打交道的、与文字打交道的,都去试试,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侦察,活动多了,慢慢就看出门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