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和调控孩子情绪的方法

  《带孩子决胜后半场》

  怎样稳定和调控孩子的情绪呢?方法当然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1) 眼不见心不烦——脱离情境法

  这是及时地将孩子带离可能产生、或者已经产生不良情绪的环境,避免孩子可能产生、或者继续产生不良情绪的方法。

  因为将孩子带离引起不良情绪的环境后,在孩子眼前展示的是一个新环境,原来导致不良性情绪的信息没有了,不良情绪也就可以得到化解了。

  比如,由于妈妈嫌孩子捏的那些泥娃娃弄脏了家具,把泥娃娃都扔进垃圾箱时,孩子气得一跳老高,愤怒至极。这时,爸爸要是把孩子带到室外去,孩子看不到被扔的泥娃娃,情绪就会缓和下来。

  我在儿子司卫东报考少年班,参加高考时就用过这个方法。

  当年,合肥市的少年班考场设在合肥东市区,我去送考,在考试结束时特别注意细心地观察孩子的神情。

  第一场语文考过后,东子出考场来,我没有问他考得怎么样,有没有错。

  东子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我的汉语拼音可能写错了。”这时耳边传来旁边几个考生在一起对答案的声音,只听一个在说:“汉语拼音……”

  东子正要凑过去听,我赶紧一把拉着东子说:“考过了,就算了,错了也已经错了,不想它。”一边安慰一边说:“走,我们上饭馆吃饭去。”就领着儿子到马路上散步去了。平时父子俩没有来过东市区,这会儿一起欣赏着东市区的街景,全然不像是一名高考考生和他的家长。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把孩子尽快带离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的现场(对答案的现场)。因为“对答案”是大型考试最忌讳的事。考试过后对答案,一旦答案相互之间不一致,马上就会产生一种内反馈:“我的答案错了?”导致考生情绪的波动,直接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所以,大型考试过后对答案,对参加考试的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我将孩子拉离对答案的现场,这就是“脱离情境法”。

  上面我们多次提到的少年大学生王铁军,他的爸爸在王铁军参加高考时也使用过这个方法。当年,铁军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考试时,爸爸亲自到了郧阳,为铁军“助阵”。化学考试结束时,铁军懊悔不迭地走出考场:“真该死,那么容易的题,我给弄错了。”

  “错了就算了。”爸爸安慰说。

  “那道题我会做,不该出错的啊!”

  “你忘啦?少年班学生也有失利的时候。在重大考试期间有个重要的原则:考过了就是胜利。不要让前一科的某些失利影响下一科的考试。”爸爸耐心地开导铁军,并且不失幽默地说:“这叫应考心理学,懂吗?”

  爸爸微笑着,铁军也笑了:“忘掉它!忘掉它!考好下门。”

  事后,铁军对我说:“真感谢爸爸的应考心理学,使我保持了良好的应考状态。”结果,王铁军以高考总分593分的成绩居全国少年考生之首。

  不过,有些小孩子即使离开了导致消极情绪的现场,仍旧会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这个时候可以采取诱发愉快情绪的办法来转变孩子的消极情绪。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诱发孩子产生新的愉快情绪呢?

  其实办法很简单。因为人的情绪是和人的某种需要相联系的,满足需要的事发生了,愉快的情绪就会产生。

  比如,车声、铃声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情绪反应的。但是,当我们在需要冷静地思考问题或安静地休息时,这些声音就会使人感到厌烦和愤怒;而当你急切地盼望下课时,下课的铃声就会使你感到特别愉快;当你在车站伫立许久候车时,公共汽车驶来的声音,同样会使你非常高兴。

  可见,同样的刺激信息,会由于人的不同需要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我们可以说,凡是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愉快高兴的情绪。反之,不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无所谓或烦闷厌恶的情绪。所以,在孩子产生不愉快情绪时,可以寻找孩子需要的人或事,帮助孩子摆脱不愉快的情绪。

  例如,孩子考试之后,神情沮丧,情绪低落,很显然是没有考好。这时孩子很难过,而且第一件担心的事就是不知道爸爸妈妈如何对待自己,他这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

  家长应当和蔼、平静地和孩子说话,仔细地寻找没考好的原因;或者带孩子去打羽毛球,或者去看电视,或者像没事一样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总之,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地好转起来。然后再找机会和他交谈有关考试的问题。

  (2) 满足需求法

  这是让孩子做他喜欢做、想做的事,避免孩子因主观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不良情绪的方法。

  比如,1986年6月底,离高考只有几天了,我那报考少年班的儿子司卫东,正在复习准备。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是已经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了?可是,那天晚上,东子跟我说:“爸爸,我想看电视。”

  我不觉一愣,心想:“都什么时候了,还要看电视?”不过,我没有说出来,就说:“你看就是了。”因为在我们家里,是不禁止孩子看电视的。

  “不是现在。”东子说。

  “什么时候?”我奇怪地问。

  “夜里三点。”东子小声地说。

  夜里三点?我心里又是一惊,真有点儿冒火。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你竟然要在夜里三点看电视,这简直……

  不过,我还是忍住了,没有说出来,转念一想,正是因为现在很关键,所以更不能让孩子情绪有波动,所以,我没拒绝,问:“什么电视节目?”

  “墨西哥有一场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看来孩子早就打听清楚了,我就说:“行,不过,爸爸三点钟醒不来,你把电视机搬到你屋去,到时候你自己起来看就是了。”

  东子高高兴兴地把电视机搬了过去……

  这件事,我就是根据“让孩子做孩子喜欢的事”的方法来处理的。孩子喜欢看足球赛,如果不让他看,他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在高考这样重大考试前夕,积极稳定的情绪是保证正常应考的必备条件,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应考情绪。这个时候孩子提出的很多要求都不能拒绝。相反,如果不答应孩子看电视,不仅当天晚上他看不进去书,夜里也会睡不好觉,第二天还会牵挂着比赛结果,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直接影响复习和几天后的考试。如果满足了他的愿望,最多第二天早上多睡一会儿。

  (3)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认识法

  这是在发现孩子已经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采取劝导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导致孩子产生情绪波动的信息,以求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在生活或学习中,有许多问题,倘若只从一个角度去看,可能会引起情绪不安,造成苦闷和烦恼。尤其是孩子,社会经历少,认识问题简单,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就可能会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甚至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

  不会多角度认识问题的孩子,一旦消极情绪发生,会产生不适当的心理防卫,使消极情绪的范围扩大或程度恶化。

  例如,孩子本来只对某门课某一部分的困难内容产生了焦虑情绪,后来却扩散到对整门课程的焦虑,甚至失去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再如,孩子对爸爸某一次不适当批评的不满情绪,会扩大到对爸爸所有的话都不满,甚至会扩散到对妈妈、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

  有时,孩子为了逃避引起不良情绪的刺激条件,而使用说谎、逃学的手段。如为了逃避爸爸每次看到分数不高就发火的刺激,就会谎说自己考得好,而把考卷藏起来,甚至模仿家长笔迹在试卷上签字。为了逃避教师在课堂上的严厉批评就会逃学旷课。

  这些都是因为不能多角度认识问题,而采取了不适当的心理防卫手段对待问题,势必造成消极情绪状态。

  心理学家章志光在《心理学》一书中说:“不良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志向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严重时甚至造成心理变态。”

  因此,家长应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调整孩子的情绪和情感,使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例如,当孩子对某一门课程的某一部分感到困难时,你可以表扬他这门课的另一部分还是学得好的;当孩子对爸爸的一次不适当批评表现出反感时,家长应该主动承认错误,说明爸爸也有错的时候;或者家庭中其他成员向孩子解释,让孩子看到爸爸的批评出发点是好的,错在什么地方等。这样,孩子的消极情绪就不会产生,也就不会有不适当的心理防卫。

  此外,平时不论干什么事,都可以引导孩子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比如,你问孩子,扑克牌好不好?孩子说:好,可以识数、娱乐。你再问:有人用扑克赌博呢?还好不好?再问:为什么同一个扑克,有两种评价呢?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多角度看问题了。

  在东子参加高考时,我也使用这个方法来缓解孩子的情绪。那是高考第一天的下午,考化学,东子紧锁着双眉走出考场。我一看知道不妙,平静地问:“怎么样?有些紧张?”

  “嗯。卷子在手里翻来翻去,好像都会做,又觉得都不会做。”东子十分懊丧地看看我。

  “考砸了也没关系。”我安慰他,“心里有点紧张?”

  “嗯。”东子点点头。

  “这个紧张的心情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想想看,你现在的考试,不就是换了个教室当考场、换了个不认识的老师来监考,其余的和你平时考试又有什么两样呢?平时考试你紧张吗?不紧张!那在这里考又何必紧张呢?”

  东子听了一摆手,说:“好,不想它了。”说完,东子拉着我的手直奔公共汽车站:“回家。”

  我这是担心东子因为化学考试失利而产生情绪波动,影响后两天的考试,有意识地宽慰孩子,促使孩子自我安慰。

  再比如,东子考上少年班后,有好几天不言不语,我感到很奇怪。有一天我在做清洁时,发现东子桌上的一张纸条上写着三行字:

  人生几回搏,

  不搏待何时。

  喜长睡猛醒,

  ……

  看到这几行字,我明白了,孩子为高考没考好在闹情绪。东子是在高二报考少年班的。在高一、高二两年四个学期中,在班上都是前三名,可是这次报考少年班得了一个第22名,在录取的40名同学中处于半数以下,心里不平衡。

  我很平静地问:“这几天看你不太高兴,是为了第22名的事?”

  东子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

  我说:“不要小看这第22名,这是在新的条件下的排序。你想想,你们班上40个同学,只能有一个第一名,而且肯定有一个第40名,可是你们这40个同学哪一个在中学不是前几名?爸爸对你没有更多的要求,今后几年,你每年能提高一两个名次,爸爸就很高兴了。”说完后,我拿过他写了三句话的那个纸条,在第四句话的地方加了五个字:

  “望独占鳌头。”

  东子看着我无声地笑了。我们父子俩就在这笑中心领神会了。

  后来,东子果然不负我望。少年班学习两年后按规定他转到材料物理系学习材料物理,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被免试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读硕博连读研究生。

  (4)久经沙场自老练——情绪经验锻炼法

  孩子不适当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绪经验引起的。例如,参加比赛时的惊慌,参加考试时的怯场,大都是临场经验不足而引发的。

  在运动心理学中,有人提出了提高运动员参赛情绪稳定性的办法:让新运动员先在不太紧张的环境中比赛,过渡到较为紧张的比赛环境,再过渡到更高一级紧张程度的比赛环境,直到运动员能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

  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仿效这种办法。

  平时,在做练习时就可以考虑限时完成,即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因为考试总是限时完成的。限时完成就有考试的气氛。

  然后可以组织邻居的两三个孩子一起做作业,也是限时完成。这时限时可以比前次要求紧一点。然后还可以搞模拟考试,有“考卷”,有“监考老师”,限定时间完成。这样经过训练,孩子对考试的紧张情绪就会大大减小。

  此外,孩子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也是在多次情感活动中逐步积累情绪经验而形成和丰富起来的。家长根据孩子的需要,经常为孩子设计和创造表达健康情绪或良好情感的机会,有利于丰富孩子的正确情绪经验。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