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游乐园有什么不好?

  《旅行,是最好的教养》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有些爸妈喜欢带孩子到游乐园有什么不好,如果只是为了放松、缓解压力,花点钱、花些时间找瞬间的快乐,无伤大雅。只是,如果每一次的出游都是到游乐园,让机器载着玩,便失去了让孩子发挥创造力和体验不同玩法的机会。依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孩子出去玩,能有潜移默化的收获感,心灵的愉悦不在一时的快感,而是在平日的生活或是旅行中,就可以适度疏解压力,不需要靠游乐设施来发泄情绪。

  今年秋天我们到香港旅行,十岁的小K第一次搭上海洋公园里刺激的“采矿列车”,在靠海的山上,翻转、俯冲。搭完之后我问他:“好玩吗?下次还要坐吗?”

  “好玩,很刺激,我眼睛都不敢睁开!但是下次不会特别想再坐了。尝试过就好,每次都来这种游乐场,好像也没那么好玩。”

  不是每个孩子都只想去游乐园的。

  我得出一个结论:尝试过各种不同玩法的孩子,比较不会执着于单

   缺乏创造性的玩法。

  除了游乐园,可以玩的地方可多了。

  比起这样体验刺激的方式,我会比较建议以运动的方式,挑战极限。就像在法国巴黎,每周都有集体的直排轮运动,长达一两个小时的快速移动,并不输给游乐园里的刺激,又更富有创造性。

  不见得要完全配合孩子的行程大多数的东方父母,有了孩子之后,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表现上来说是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但是我认为这是对孩子做了“没有家庭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示范。

  只要是家庭的一员,就必须互相妥协与尊重,孩子从小也需要了解这样的观念和态度。夫妻是家庭的重心,父母若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示范。

  坦白说,现代人孩子生得少,比起以往,父母更容易溺爱。父母当然百分之百愿意付出,但是在孩子的眼中,渐渐会养成只考虑到自己的习惯,父母为孩子做的任何事,孩子都视为理所当然。

  很多朋友讨厌带孩子去游乐园,因为不是当衣架,就是当排队机器,排了一两个小时的队,一两分钟就结束了,再去重复排另一个设施,又是一两个小时。奇怪的是,讨厌归讨厌,他们还是经常在做这些事,问他们为什么每次度假或出境玩都要去游乐园呢,答案大多很一致:“小孩子喜欢嘛。”“不然带小孩能去哪里?”

  带孩子玩的方式可多了,大可不必赖在游乐园。

  况且,孩子喜欢,就该全部照着孩子的喜好来排行程吗?将来长大了,只懂得接受的孩子,会考虑到父母喜不喜欢吗?要让孩子知道,有时候去他想去的地方,有时候也要和爸妈一起去爸妈喜欢的地方,这是同理心。

  孩子习惯去游乐园,有时也是父母养成的,总认为孩子喜欢。其实,不妨在出去玩之前,先问问孩子,他究竟想去哪里。多元的、旅行到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便有不同的收获。去游乐园并不是不好,那里自然有该有的乐趣,但是可以不必每次都去。

  台湾地区的孩子较为缺乏,真正可以欣赏作品的人文素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以及体验各种文化差异的兴趣。我想,这与习惯以记忆方式,来吸收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常出去走走看看有极大的关联性。

  我喜欢带孩子在旅行中健行、骑车,喜欢带他穿梭动物园,逛各种不同的博物馆、科学馆;有时候也会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看,在海边待几天,游泳、晒太阳、看看书。

  换个方式,也许走出游乐园之后,会有另一片海阔天空。

  多元的旅行方式,无论境外岛内,自己和孩子都会有很多收获的。

  我和小K爸,从小K一个半月就开始带着他在岛内旅行,八个月开始,带着他到海外旅行,而一直到这几年才慢慢看见旅行在小K语言上、学习上的影响显现出来。所以,我深信不同的年龄去旅行,都有各自不同的能见度和收获。

  我听过好多“不玩则已,一玩惊人”的故事。小学毕业的暑假,带孩子到欧洲玩两个月,一次走过五六个国家;或者来个“博物馆之旅”,一次看个够。

  也有朋友跟我说:“听说德国的罗曼蒂克大道很美,我们一次把它走完,留下美好的回忆吧,反正欧洲也不是常常有机会去……”

  还有个朋友,在英国修完硕士课程之后,独自旅行欧洲各国一个多月,回来之后,告诉我:“我大概五年之内不会想再去欧洲旅行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很久没吃到好吃的东西,一次吃到饱之后,反而感觉恶心了。

  这样的旅行方式,真的是打坏旅行胃口的最愚蠢选择。把旅行搞成 这样,真的很倒胃口,而且若真的带着孩子这样玩,那么就一点收获都没有了,如此也失去旅行的目的。

  不但是孩子,人都很需要新鲜感。试问,你在看过一大堆同构型极高的古堡之后,还会对古堡有兴趣吗?在德国每天吃了一大堆的香肠、猪脚之后,是不是会想起台湾地区的泡面或小吃?

  为什么我知道这种感觉呢?因为我也曾试过这样的“壮举”。

  从旅行第一天到第十天,每天都在参观古堡,这是哪个国王的行宫、哪个国王的古堡、哪个国王改建……第一次看会兴奋无比,感觉自己站在路易十四等等伟大的国王身边,感同身受,等走到第五个类似的城堡时,却开始想:每个城堡不是都一样吗?再也提不起兴致去研究它的历史、它在历史上的辉煌,只想赶快换点别的东西看。

  大人会如此,小孩的感觉也是一样的。

  我一向不太赞成一次玩太多,而是要细细品味,不贪多;我深深觉得,旅行不要想一次走完,也不要等孩子大了再去旅行。旅行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孩子(大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回忆和意义。带不同年龄的孩子旅行,有不一样的乐趣,对于孩子的教养,也有不同的着力之处。

  比如说,小K三四岁的时候,我喜欢带他去动物园、去海边度假玩水、去看野生的动物、爬山、到森林里走走、到清境农场看小羊看剪羊毛秀……甚至我们到海外旅行,我们也会挑一些午后的公园时光给小K,让他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增添了很多旅行中的乐趣,孩子开心,我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候,解除一些生活奔波的疲惫。

  后来小K再大一点了,可以开始带他去一些有主题性的博物馆、听音乐会、看展览,偶尔看场足球比赛,此时小K对于街头的一些表演也充满了兴趣,因此各种活动都可以慢慢让他一一去参与了。

  在这样不断转换的旅行模式之下,几年之后,我发现小K对于新的事物充满兴趣和想追根究底的动力。像他喜欢博物馆,所以现在他旅行前,会上网找出我们即将旅行的地点,有什么博物馆是他想参观的,还在网络上找到地图印出来,带在身上。(他觉得我们到书店或图书馆找地图太老套,从网上寻找地图,既方便又有科技感!)

  三岁之前的旅行,小K连外国小孩玩什么、吃什么零食,都充满兴趣;幼儿园时期对于户外运动游泳、骑自行车、滑雪、溜冰、直排轮……充满兴趣,也因为旅行时从事这些活动,认识了许多外国朋友;识字之后,参加解说性的行程,诸如皇宫参观、参观欧洲地底盐矿……他都很有兴趣。同时,也在这样的小团体中,学会如何和不同文化的人互动,并知道该注意的礼节。

  每个阶段的旅行,都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收获,不过通常得过了一两年才呈现出来。

  其实带孩子旅行,除了放松心情,当然也希望大家都有收获,不管是开了眼界,还是有了不同的知识上的收获。我则认为带着孩子旅行,会更紧密与孩子间的互动,而这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

  如果把行程安排得太紧凑,同类型的玩法太频繁,都失去了旅行所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而且也大大减少了亲子互动的时间,大约一周后就会想回家了。玩,就是要启发孩子探索的乐趣,所以不能一次玩够本——因为吸收不了,而且匆匆的一瞥,当个不驻足的旅人,感受不到不同的生活。

  现在许多大企业都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团队建设的活动,离开市内到一个度假村去开会,有些国际公司甚至是在海外某个城市或岛屿开会,这和带孩子旅行的道理一样,是为了用轻松的氛围,紧密彼此之间的关系,附带的也会有着其他知识上的收获,既有意思,又有效果,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们没有那么多假期可以不断地去旅行,所以除了寒暑假之外,平时周休二日,也可以计划到处走走,和孩子分享到户外旅行的乐趣,不同的年龄,即使旅行到同一个地方,也可以玩出不同的想法。我常想起小K小的时候,带着他四处旅行时,即使是在海外的公园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玩耍,都有简单的收获。

  当孩子愈长愈大,可以渐进式地由被动的圈选到哪个地方旅行,改成让孩子主动参与提议,并且协助他们自己规划路线行程,从一开始就有期待感和参与感,那么孩子就会把旅行看作一件重要的事,有了行前丰富的准备,旅行中也倍增乐趣和意外收获,回来之后更是回味无穷,父母更可把握旅行中适时的机会教育。这是属于孩子与父母的珍贵互动时间,让孩子对不同的世界,存有好奇与探索的动力。

  让孩子在不同年龄对世界、对各种事物抱持着高度新鲜感是很重要的,还有,不同的年龄,该做不同的事,所以在不同的年龄时旅行,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偶尔全家人闲聊时,小K会突然想起庐山的某个温泉会馆;想起在瑞士某个小山丘的牛铃声;想起在德国健行的某个国家公园;想起在夏威夷海滩上玩沙的时光……这些都是孩子拥有的最珍贵回忆,和全家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我们在日复一日不变的环境中,会产生盲点和怠惰,旅行则给了彼此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孩子如此,大人也是如此。

  带着孩子旅行,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平常不见得可以发现的想法,在旅行中随着人、事、时、地、物的移转与不同,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妈妈,我真的可以带我想带的东西吗?”

  “是呀,可是你不能带太多东西,记得我们是去旅行几天,不是搬家!而且你需要自己拉行李喔,所以尽量别放太多不需要的东西,否则一定是你自己倒霉。”我经常会开玩笑地吓唬小K,否则,把整个房间的玩具搬进行李箱都有可能。

  “我知道啦!”小K很高兴地回答,然后就进房间开始思考和准备,这一次的旅行他所想要带的东西。

  拿出他自己的小小行李箱时,就充满了兴奋之情。

  所以,小K很小就知道自己要整理自己的行囊,即使是短短两三天的小旅行也不例外。我们经常搭火车旅行,因此他会知道在等待或是搭火车时,该准备哪些东西。

  这么小的小孩,他怎么知道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一开始当然需要大人从旁协助。我会先告诉他,这次要旅行的地方,要玩、要看哪些东西。通常在换洗衣物的部分,我来解决,因为全家人的衣物放在一起集中管理,小K仅从负责他身边的事物开始,在车上、飞机上打发时间的东西,小K就要自己决定,在还不会看书的时候,他会自备画图用具——色笔和纸,或是带着桌上游戏,会看书之后,他会带一本他喜爱的书。

  如果我们旅行的地点是海边或有游泳池,他会自己准备泳衣,还会带上挖沙的工具,准备在海边盖一座沙堡,小K爸也会提醒他带防晒乳液。到每个不一样的地方,要带不一样的东西,小K必须自己学会思考。年纪渐长后,现在出门旅行,连笔记本、MP4、相机等等都一一出笼,我只需要提醒他:是不是带太多东西了。

  而小K也在八岁以后,开始帮忙拉行李——不仅负责背自己的东西,也帮忙拉我们的大行李,只有在上下车得用扛的时候,需要我们的帮忙。

  我始终认为,孩子乐于做的事,只要不是不好的事,都可以让他尝试,没试过,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做呢。像拉行李,虽然很重,但是小K却乐此不疲,他觉得可以拉着行李去旅行,代表长大了,可以和爸爸妈妈做一样的事。因此,很小我就希望让小K明白,整理行囊是自己的事,而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至于帮忙爸妈拉行李,我会很大声、很用力地称赞他:你真棒!

  前一阵子,看到电视上报导,一项统计指出,台湾地区四岁孩童的自理能力不及西方孩子。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东方父母,尤其是现代父母,都为孩子做了太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让他们失去学习机会而变得无自理能力。

  因为从小开始这样训练小K,所以当妈妈的我,就可以越来越轻松——可以优雅地准备自己的行囊,思考在旅行时可以看些什么书,做些什么事;到达目的地时,怎么把规划好的行程尽量付诸实现……而出发之前,只要出张嘴说:“小朋友,该去整理你的行李啰。”小K就可以大致上把他需要准备的东西搞定。

  可以这样“只出一张嘴”带孩子一起去旅行的妈妈,是不是还蛮幸福的呢?

  别再说孩子什么都不会,是我们忘了要给他们机会。孩子需要机会表现自己,也需要机会学习自我成长。旅行时、旅行前、生活上,皆不例外!

  小K的旅行批注

  有时候,别太责怪孩子不体谅、不帮忙,也许我们该想想,是不是为他们代劳了太多,而让他们失去学习自理能力的机会呢?

  整理行李蛮好玩的,为什么大人都觉得麻烦呢?我觉得麻烦的地方,是妈妈总是嫌我带太多东西,她说:“你干脆把整个家搬去旅行算了。”

  大人也很麻烦。

  从小K小学一年级开始,讨价还价,就成了我们每次旅行之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过程。每次,全家三个人,都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因此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计划,才会成行,因此,在决定一个旅行地点之前,讨论个一两个月是很正常的事。

  旅行在我们家是每年的年度大事,因此平常除了到附近走走之外,每到放暑假的时刻,就是全家放风远行的季节。既然是全家旅行,那就得选择全家人一致同意的地点,如此大家才会玩得愉快。过去,我也认为孩子到哪里都一样,不过是被动地跟着大人旅行,所以不需要询问他们的意见,但是后来我发现,加入了孩子的意见,反而让我们的旅程有了不一样的风貌。

  整理房间?计划好再开始在台湾地区,不管老师或是家长,一般比较没有特别教孩子从小做计划的习惯。

  在德国,老师从小就教导孩子做计划,连出去旅行也不例外。德国教育在生活教育方面,虽然会尽量设计得有趣来引发孩子学习,但却是相当严谨地教孩子许多必备的功夫。有一次,我跟小K说:“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房子好不好?”他说,好啊。“那我整理厨房,爸爸整理客厅,你只要负责把你的房间整理好就

  好。”我一边分配一边开始动作。“OK,没问题。”小K答应着,接着没多久,他咚咚咚地跑去拿来了一张纸和一支笔。“不是叫你去整理房间吗?拿纸笔来干吗?”“先做计划啊,老师说做事要先计划,我房间那么大,得先计划一下

  从哪里开始。”哈哈,这真是个不错的习惯。

  不要笑,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老师在学校里,非常彻底地教孩子怎样计划。所以计划在德国人的生活里、工作中,是一件自然而然、不可或缺的能力和习惯。我们的德国朋友、邻居计划每年的旅行,也都是同一个态度,没经过严谨的计划,是不会进行的。

  一位德国朋友计划盖一栋房子,从买地到开始盖,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准备开始动工!想要到北欧去搭邮轮,前一年就订下计划;春天要到南部骑自行车三周,也是在前一年的秋天就计划好;德国人擅长做完美的计划,也擅长依照计划彻底执行。

  小K整理房间前会先拟定计划的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孩子不是不会,而是做大人的太少给孩子机会。旅行也是,孩子其实有能力加入讨论、规划,如果父母一直以不信任的心态,一手包办,那么孩子当然一直学不会。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