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者无好样,小者无好相

  《妈妈课》

  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谦逊、有礼貌的人,那么必须尊重丈夫。虽然这与性别没有关系,且夫妇间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妈妈要照管孩子,就该注意言行举止。吃饭、发脾气、厌烦,妈妈的每一个行为孩子都会模仿。想让孩子不模仿自己的言行,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得好:“大者无好样,小者无好相。”

  这个时期,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强大的模仿力是不容忽视的。妈妈的性格就会像遗传基因一样,遗传给孩子。所以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对,不能责怪孩子,应该反省自己。

  孩子从三岁开始到上小学,学东西很快,且都是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司机高超的驾驶技术,不只是成年后接受的培训,也是从小跟随爸爸出行时,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即使没有路标他们也能熟门熟路,连里程数都一清二楚。

  孩子跟着父母学,所以父母要做好榜样。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而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教育。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晾衣服、钉钉子时,让孩子帮忙拿着钉子盒,打扫时让孩子帮忙拿抹布。这并不是在指使孩子干活,而是在让孩子学习。

  若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离开父母后就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如果一味地溺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像宠物一样没有自理能力,家长也会因为孩子不打扫房间而责怪孩子。

  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五次不行,就十次,十次还不行就二十次。有些妈妈往往按捺不住脾气,会对孩子发火。路上经常会看到有妈妈对着小孩发火,那不是妈妈该有的态度,妈妈应该做好示范,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进步。

  孩子要成为风度翩翩的人就必须内心平和,如果误解了风度的意思,反而会变得造作、傲慢。只有谦逊才是真正的风度,造作与傲慢都是因为内心的自卑引起的。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才会购买名牌,精心化妆,用华丽的外表包装自己。

  妈妈课第一章·对孩子的爱,因时而异从小依赖的习惯会让人卑微,唯有主人翁意识,才会让你变得有风度。教育孩子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爸爸说脏话,却教育孩子不要讲脏话,这是没用的。爸爸晚归,却教育孩子早点回家,当爸爸不在家时,孩子仍会晚归。因为孩子知道晚归也没什么大不了。孩子看到爸爸酗酒虽然会想“我长大后不会酗酒”,但往往长大后也会酗酒。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想“我结婚后一定不吵架”,但实际上结婚后肯定会吵架。夫妻离婚的时候,孩子也会想“我以后肯定不会离婚”,但往往在结婚后过得不如意时,就会想到离婚。

  内心和理智是不一致的。内心是一种习惯,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所谓的潜意识就是这样。

  孩子从三岁到上小学前,跟着父母养成了言行举止各方面的习惯。所以,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行为正确。花钱让孩子上钢琴、跆拳道等各种辅导班都不是最重要的。

  夫妻和睦,让孩子内心平和;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过去,由于生活贫困,很多孩子得不到精心照顾,健康得不到保障,而且也没有读书的机会。如今的孩子,营养充足,学习条件好,智力发育更加健全。

  但到了青春期甚至上了大学后,仍然会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做一些幼稚的事情。这都是因为家长代劳的事情太多,剥夺了孩子自力更生的机会。尽管这也是爱,但最终却害了孩子。爱是父母的初衷,但实际上却不了解孩子的成长的特点,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情感和思想都逐渐以自我为中心,呈现多样性。有时候会怀疑人生,厌倦学习,会悲伤,甚至会想到死,也开始关注异性。这个时期最大的特征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亲自体验。年幼时只会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动,但是到了青春期,便什么都要亲自体验,逐渐形成自身的主体意识。

  在父母看来,是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并能感觉到孩子的叛逆。小时候,只要告诉他东西烫手,千万不要碰,他就不碰。但是现在,尽管父母提醒了,但是孩子还是会小心翼翼地用手碰一下,然后一边说“啊,好烫”,一边把手缩回来。小时候没能亲自感受,长大体验之后,“烫”会变成他自身的感知。

  孩子长大后,除了父母的教诲和看书外,自己的研究和体验是获得知识的又一途径。他们会恋爱,并且经历失恋,尝到心痛的滋味,体验人际关系。

  这个时期,父母能做的便是守护着孩子。孩子摔倒了,父母不用扶他起来,而应该在身旁默默地守护着他。这个时期,孩子在遭受很多挫折,经历很多失败的教训后,才会逐步地成熟,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

  父母认为,仅仅靠守护不能完全履行父母的义务,所以会内心不安甚至会心疼。但是,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忍耐。如果这个时期有干涉孩子的行为,就会影响孩子独立成长。

  父母自以为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会妨碍孩子的自立,而且会给孩子造成压力。父母为想挣脱约束的孩子而操心,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压力受累,彼此都会让对方感到疲惫。

  小时候,父母因为精心照料孩子受了累,而现在就应该让孩子自力更生。这样,不仅父母轻松,孩子也会拥有自己的人生。

  但是,悉心照顾已经成为父母们的习惯,即使在孩子长大后,仍然认为无微不至的关怀是表达爱的惟一方式。这是让很多父母无法自拔的陷阱。

  过去的父母,小时候无法精心照顾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干涉孩子的成长。

  一直到正在为人父母的这一代,都是在没有父母的干涉下度过了青春期。不是以前的父母都是教育家,而是因为他们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青春期没有人干涉,孩子才能自由地体验不同的事物。孩子自立了,在恋爱、学习、工作等问题上才能自己做主。父母的干涉,虽然生理上成熟了,心理却很幼稚。所以求学、婚姻等问题都由父母决定。房子、工作都是爸妈帮忙解决;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也由父母照顾,离婚了,孩子也交给父母。或者就是另一种情况,生活在父母身边,一直不成家,生活仍然由父母照料。有些人,甚至结婚后还要父母照顾。

  像这样,父母只能照顾孩子一辈子。这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在孩子应该独立的时候不肯放手,阻碍孩子恋爱;在孩子彷徨的时候不让孩子彷徨,这都是父母犯的错。孩子因此变得懦弱,父母从生下孩子一直到老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便是因果。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