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自由地去“吃手”

  《抓住儿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对了》

  一位妈妈说:“一看到女儿把手里的玩具放进嘴里,我就怕她因为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而生病。所以,我每次都会打一下她的小手,阻止她吃这些东西。不过,女儿太固执了,尽管我总是打她的手,还训斥她,可她依旧不停地把东西往嘴里放。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我都觉得累了。“

  孩子口的敏感期如果没有被满足,他势必会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因为这是由他生长规律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孩子一定会出现口的敏感期,如果我们阻止它出现和发展,那么它要么延迟出现,要么存在的时间延长。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尊重这一敏感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尊重他的发展,尽量满足他的需求,允许他自由地去“吃”,当这一敏感期顺利地度过了,孩子自然也就不再把东西往嘴里放了。

  为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卫生、安全的空间

  孩子自身免疫力差,对外界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因此很容易就将不卫生的甚至是危险的东西放进嘴里去。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进行口的探索,我们应该为他准备一个相对卫生、安全的空间。

  我们要将孩子的玩具清洗干净,并引导他“吃”一些已经洗干净的东西。平时最好随身带一包消毒纸巾,随时给孩子把手擦干净,并尽量把他即将放进嘴里的东西也擦干净。另外,我们要将孩子周围的刀子、剪子等尖锐的物品以及药片、清洁剂等不适合放进嘴里的东西拿走,放在他够不到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不过,这里我们所说的“卫生、安全的空间”是相对的,我们不能为孩子提供完全无菌的环境,而是要让他培养自己的抵抗力,这样他的身体才会越来越强壮。所以,尤其是在清洁物品时,我们只要进行一般清洗就可以了,用不着很严格地进行消毒。

  适当转移孩子对“吃”的关注

  虽然我们要为孩子准备一个相对卫生、安全的环境,允许他自由地去“吃”。可是,孩子还是可能会将石头、树叶、垃圾等各种不合适的东西拿起来放进嘴里。那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也可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当他手中拿起了不适合放进嘴里的脏东西时,我们就和他一起找垃圾桶,可以和他比赛看谁找得快。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到寻找垃圾桶上,从而忘掉想要吃脏东西的事情。

  孩子会吃手,会练习牙齿、使用舌头,那是他的“工作”

  ——不要大惊小怪,不要阻止,允许孩子去吃手

  一说起“吃手”这件事,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头疼。我们无数次地将孩子的手从他嘴里拿出来,而他却无数次地将手再放进嘴里去。有时我们会按住孩子的手,以彻底阻止他再将手放进嘴里,可孩子却会用哭闹来反击,不断地表达他的不满。如此一来,双方便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对峙态势,到头来,孩子得不到满足,我们也觉得无比劳累。

  其实,我们对孩子的阻止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吃手是一种天生的需要。

  他会尝试用吃手这种方式来感觉口的各种能力,而口的各种功能甚至是口的极限也会在吃手的过程中被开发出来。

  女儿4个月大时,总是会把手放进嘴里不停地吮吸。妈妈发现了女儿的这个“爱好”之后,并没有予以阻止,而是在一旁认真观察。每次,她都看着女儿将手指头一个接一个地轮流塞进嘴里,有时候还会将小手整个都塞到嘴里去,尽管口水会顺着手流下来,可她自己却玩得很开心,一副轻松而又满足的表情,妈妈觉得这个场景真是又奇妙又可爱。

  在孩子看来,吃手是一件很快乐的“工作”。我们很讨厌别人打断我们的工作,那么孩子也一样,他很反感别人打断他吃手这项“工作”。

  所以,我们不如让孩子尽情享受这种吮吸的快乐,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吮吸这项“工作”中去,彻底满足他口的敏感期的发展需要。

  尽量不去注意孩子吃手的问题

  有的父母一到这个时候就会格外关注孩子的吃手问题,总是特意看着孩子,一看到他吃手,就立刻把他的手拿出来,或者上去把他的手打掉。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吃手是一种毛病,必须要从他第一次开始吃的时候帮他纠正。

  这完全没必要,我们应该尽量不去注意孩子的这种吃手行为,尤其是不要出现心理负担,也不要感到紧张、不舒服,而是要转移一部分注意力到自己身上,专心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帮孩子更舒服地去吃手

  孩子处在吃手的敏感期时,有时候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更舒服地吃手,这对他这一敏感期的发展是不利的。

  妈妈发现两个月大的儿子最近总是不停地扭动,还发出委屈和抗议的哭声。她仔细观察了两天,才发现儿子是想要把手放进嘴里,可是衣服袖子太长,他吃不到手,这才表现出了不满。

  深知孩子处在口的敏感期的妈妈,连忙给儿子换上了一件短袖衣服,好让他顺利地将手放进嘴里去,而吃到手的儿子果然比之前安静了许多。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吃手条件,使他能更舒服地吃手,是帮他顺利度过吃手阶段最好的做法。我们最好为他穿上便于将手臂举起来的衣服,帮他把手清洗干净,及时给他修剪指甲,然后安心地看他尽情享受吮吸的快乐就可以了。

  不要用语言吓唬、约束孩子

  “再吃手,手就掉下来了。”

  “手上有好多小虫子,吃进肚子里你就会生病。”

  ……

  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吃手都会用这样一些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话来吓唬孩子,孩子当时因为害怕而不再吃手,一旦日后他发现这只是谎言,他就会因此而强化吃手的行为,反而吃得更加“变本加厉”。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要用语言去吓唬孩子,要允许他吃手。

  另外,我们也不要用语言来约束孩子,比如,不要给他规定不吃手的期限,不要说“到××时候你就不能吃手了,否则我就要惩罚你”。孩子吃手是自然规律,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当他口的敏感期得到满足之后,自然也就不再吃手了。

  咬人—冷不丁地咬人一口

  ——孩子咬人并没有恶意,而是在探索,把他抱开就好了,不要惩罚他

  妈妈带着两岁半的女儿在小区里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可不一会儿,几个孩子就闹起来了,原来他们在互相争夺一朵小野花时,女儿咬了另外一个孩子的胳膊。见此情景,妈妈连忙拉着女儿上前安慰另一个孩子,示意两个孩子拉拉手,费了好大劲才安抚住了那个孩子。

  后来,妈妈想起来,最近一段时间女儿似乎很喜欢咬东西,桌子、盘子、勺子、沙发坐垫、毛绒玩具……所有能放进她嘴里的东西,她都要咬一咬。妈妈为此也感到头疼,但如今她发展到了咬人的阶段,这倒真让妈妈感到着急了。

  其实,在口的敏感期中,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咬人”的行为。但我们需要首先确定,这时孩子咬人并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他不乖的表现,我们不能严厉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要理解他,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

  一般来说,孩子的这种咬人行为会随着他的生长发育逐渐消失。不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针对其不同的咬人目的来给予他引导。

  5~7个月的孩子咬人,往往是因为感到嘴里不舒服,或者是由于出牙所带来的难受感,又或者是在用口来探索。比如,有的孩子在吃奶的时候,会出其不意地咬妈妈一口,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确切地识别他人的表情与反应,因此无法理解咬人是不应该的做法。

  那么,这时我们就不要与他计较了,而是要帮助他缓解口中的不适感,满足他想要咬一咬的欲望。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各种质地可以咬的物品,比如,婴儿咬口胶,或者是干净、安全的各种材质的其他物品,等等。

  8~14个月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如地操控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对有些事也能理解了。这时的孩子有时会咬父母亲人,有时则会咬其他的孩子,但他同样也是不带恶意的,在他看来这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明确地告诉他“不能咬人”。

  孩子在一岁时喜欢咬人了,妈妈每次在孩子咬她时,都会紧皱着眉头,做出疼痛不已的表情,并提高声调告诉孩子:“妈妈好疼!宝宝不能咬人啊,只能咬食物,不然你看妈妈疼得好难受!“每次她这样说的时候,孩子都会看着她,虽然并不十分明白妈妈说的话,可他却看懂了妈妈的表情,于是咬人的次数也就逐渐减少了。

  采用这样的表情和声调,是在用肢体语言向孩子解释,被他咬的人会感到很痛苦,孩子就能从我们的表情动作中体会到他人因为挨咬而感到不高兴,这也能减少孩子咬人行为的发生。但是,在做这种表情或动作时不要用嬉笑的态度,否则孩子可能会误以为我们在逗他,他也许会觉得这是个好玩的游戏,反而咬得更加厉害。我们应该真实地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敏感的孩子会察觉到我们的不适。

  另外,我们还可以和孩子多做做游戏,给他提供各种物品,允许他尽情地咬,使他从中获得咬的乐趣,从而转移他兴奋的情绪,不再咬人。比如,我们可以和他一起玩蒙眼辨认游戏,给他准备好小饼干、小木条、小毛巾、海绵块等物品,让他通过蒙着眼睛咬不同的物品,来辨认咬的是什么。

  3岁前的孩子可能会在情绪低落时,或者自己的意志被他人违背时,又或者是想要控制他人的时候,突然用咬人来表达他的情感。比如前面事例中那个女孩,因为和伙伴们争抢一朵小野花,眼看自己得不到,就直接上嘴。

  此时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可以尽快将他带离那个发生争执的场合。如果两个孩子发生争抢,我们也要尽快将他们分开,或者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可玩的东西,减少彼此的争执。

  虽然孩子咬人并不是不乖的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了3岁还依然咬人的话,我们就要注意了。比如,有的孩子和他人打架时就会咬人,还有的孩子一旦感觉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也会用咬人来保护自己。这有可能是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表现,也可能是他的情绪表达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无法处理,最好向专业医生求助。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