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玩是最好的教养》

  在有孩子之前,我已在人际关系最为复杂的娱乐圈打拼了八年,做过电视剧发行、电影杂志、影视剧项目投资、演出制作、为顶级明星处理经纪事务,还与partner一起从无到有创立了家新公司……众所周知,娱乐圈表面看起来光鲜靓丽,实则乃是“是非之地”。有位前辈曾谆谆告诫我:“在剧组里,你千万不要随便小看一个跑腿的场工,能在这个圈子里生存下来的,都是人精!”

  所以结婚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连娱乐圈我都混得来,还怕什么呢!

  孩子完全是计划外的礼物,我没做好任何当妈妈的准备,但我还是接受了她,并立即调整心态,把“做妈妈”当做一个项目来推进——利用工作间隙从网上学习了许多护理知识,并网购好该准备的一应物品。

  为了给孩子一个安定的环境,我们决定买房,从看房子、买房子到后来装修,都是我自己利用午餐和下班后的时间跟下来的。工作方面我也没落下,大半年时间里,我们那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做了N张唱片、制作了一台大话剧、一台大型演唱会,处理了无数的明星事务。一直到预产期前一个星期,我才正式休假,也不是为休息,是为了搬家整理。

  就这样,三十岁以前,没有人怀疑过我是个能干的女人,包括我自己。

  但四个月产假休完,我再坐到办公室里,却感到一切都不一样了。人生翻过了一页,你认识世界的方式、观看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样了。我知道有很多女人可以把家庭和工作协调得很好,但当时我真不行,于是我放弃事业,当起了全职妈妈。

  孩子小的时候,只有喂养问题,吃饱喝足她就不闹了。三岁以后,要求就多了起来,与家长的互动和互相限制也多了起来,我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知识积累、心理支持和具体办法都不够!是的,养育孩子比开演唱会难多了!我所受到的所有教育中,居然没有任何部分来告诉我怎么当妈妈!

  网络上的妈妈论坛,给了我最初的支持。几年下来,我跟论坛里的妈妈们发展了很深厚的友谊,也看到了别的家庭、别的女人的生活。大家都不容易,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摸索、坚持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由于我们家户主工作调动,我们母女便跟他到英国伦敦生活。在我开始编写这本小书的时候,已是第三个年头。这期间,我感觉做了好多好多事——带着女儿上了私立的幼儿园,然后又上了公立的小学,去看儿童剧,去博物馆,去体验商业或公益的多种儿童活动,也在图书馆里读了很多关于家教的书。

  可以说,为了了解国外儿童教育的先进之处,也为了开阔女儿的眼界,我们一直过着丰富多彩的日子。我对英国教育的观感,简直可以另写本书详细说说。

  虽然我从来不认为外国什么都比中国好,但在全社会参与教育方面,人家的确比我们先进得多。相比之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得到的来自社会的帮助太少太少,基本上要求父母变成“十万个为什么”,得全能全知。但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普通妈妈,一个有着文艺职业病的妈妈,当我跟女儿一起在皇家歌剧院的家庭日里穿睡美人的裙子照相的时候,当我们在著名插画家的带领下一起涂鸦的时候,当我在最高级的商场和穷人区的儿童中心都能找到人陪孩子玩的时候,我总忍不住想,我能为中国的孩子,为那些普通的妈妈朋友们做点什么呢?

  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家教书,不少都直指伤痕,说得那些被指责着长大的家长更加惶恐。还有一些是硬要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塞给别人,让别人照做。窃以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如何对待亲子关系,除了一些基本的原则以外,是可以有不同形态的。

  我接触到的大多数家长,不管教育理念如何,有一点是共通的:都很爱很爱自己的孩子,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漂亮。只要在这个前提下,穿开裆裤还是纸尿裤,蹲下来说话还是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自主还是带着他们交际,这些问题真的都不再需要标准答案。

  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自信、开心的孩子,不是吗?

  所以我不是来讲道理的,我压根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家教达人,也建议妈妈们不要把任何达人当做自己的偶像。写作的时候,我也尽量要求自己,不恐吓,不紧张,不偏激,不指责,以平等的身份,商讨的语气,希望能帮上妈妈们点忙。养育孩子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走着,学着,想着,做着。

  顺便来点安慰和鼓励:有孩子是多幸福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得再好一点点。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