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任教第一年,我对于怎样让孩子与我们合作的看法,有点类似于耐克公司的口号:“干吧!”

  我花了很长时间精心设计,把一天分成一系列内容丰富的课程。要讲的内容很多,但没有那么多时间都讲到。所以如果全班学生都安静地坐着“合作”,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一词意思是“朝着同一个终点或目标共同努力”。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现似乎表明,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让我结束讲课!家庭作业才讲到一半,就有人要求上厕所,纸飞机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有个学生还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这些孩子怎么了?难道他们不懂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难道他们没有把学校教育和他们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他们就不能自我控制一点呢?

  一天,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在课间执勤,看见一群学生推推搡搡,就该轮到谁打球的问题争吵不休。那个老师厌恶地白了一眼说:“瞧这些孩子,真不懂事,什么使他们这么幼稚?”我“嗯”了一声,但心里想:“也许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也许成人需要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在教师休息室里遇见简时,我告诉她课间的这一重要发现。

  简摇了摇头说:“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孩子气的行为,有些孩子用我们这些大人想都想不到的方式处理问题。我班上有几个孩子难得见到父母,他们的父母非常能干,所有的时间都投身到事业中,竭力想什么都做好。班里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着家,为了生存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上班。肯班上有一个孩子,在两个家庭中寄养过,一年中换了三所学校。你也曾告诉我说你班上有个男孩,住在孤儿院里。这些孩子不仅要面对一般的成长问题,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本就没有机会做‘孩子’。”

  说到这儿,简停了停,叹了口气说:“悲哀的是,现在的孩子不得不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忽视。如果希望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我们就应该帮他们解开带进课堂的情绪包袱。这意味着老师的角色要有所改变,其中包含了许多做父母的成分。”

  我不知道简的说法对不对。有些孩子来上学是有准备的,并渴望学习,但是也有的孩子看上去心神不定,对学习毫无兴趣,他们无视甚至拒绝我最简单的要求。家里发生的事情影响着他们在校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道理。当山姆问他妈妈是否可以听他念念他写的作文时,她说她想一个人呆着(因为她的男朋友刚刚跟她分手);玛丽莎鳏居多年的父亲是个酒鬼,她是被一个十几岁的保姆带大的,伴着电视长大的她,不知道该如何与成人交往;艾力克的母亲长期精神颓废。这样的一些孩子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合作呢?他们不能从家里学会合作。显然我无法改变他们家里发生的事,但也许我能改变学校里发生的事。

  想想我的教学方式,我不得不承认有时我就像一位中士在喊口令:

  “削铅笔。”

  “举手。”

  “在卷子上写上名字。”

  “待在座位上。”

  “把书拿出来。”

  “看你自己的卷子。”

  “排队。”

  “小点儿声。”

  “吐掉口香糖。”

  “爱护计算机!”

  我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们该做什么,也同样告诉他们不能做什么:

  “不要在走廊里跑。”

  “不要推搡。”

  “不得无礼。”

  “别踢。”

  “别忘了做家庭作业。”

  “不要在桌子上写。”

  “不许说话。”

  “不许作弊。”

  “不要把脚伸到过道里。”

  “不要逗沙鼠。”

  大部分时间,我不是在讲课,而是在设法控制我那些失控的学生们。但是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他们又怎能学会文明的举止呢?然而我的命令越多,他们的反抗也越多。宝贵的上课时间就浪费在处理这种反抗斗争上。在特别艰难的日子里,我下班回到家时,感到自己耐心皆失,精力耗尽,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就像一个笑话中说的:“我只剩下一根神经……而你却踩在上面。”

  我又重新翻开那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重读那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全都是发生在家里的例子,如果我把它换成学校的事例又会怎样呢?我修改了其中一个练习并快速记下,第二天带到学校,吃午饭时和同事们一起讨论。他们喝着咖啡,我说:“嗨,诸位,我们再来玩一次游戏,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你们边听我说边问自己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然后告诉我你们的真实反应。”

  “不行,”肯说着伸手要我的纸条,“上一次我是试验对象,这次我来当老师,你们说感受,如何?”我们一致同意。下面就是肯念的句子以及“学生们”——玛丽亚、简和我的感想。

  教师:(责备和指责)你又忘了带铅笔?那用什么写?现在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浪费大家的时间给你找支铅笔。

  学生的反应:我感觉受到了侮辱。

  我总是有错。

  老师真小气。

  教师:(嘲弄)你真是太蠢了,交作业的时候居然没在上面写名字。

  学生的反应:我恨你!

  我做什么都不对。

  我想我是很笨。

  教师:(威胁)如果我再看见谁吐口香糖,马上拉出教室,快得让你们头晕。要是再有这种行为,你将被勒令停学。

  学生的反应:我不信。

  我才不管呢。

  我很害怕。

  教师:(命令)不要说话了。把笔记本收起来,摆成一条直线。好了,快点儿!

  学生的反应:我不是你的奴隶。

  我偏要慢点儿。

  你当初是怎么走出这所监狱的。

  教师:(说教)折断约翰的钢笔是不对的。如果有人折断你的笔你会喜欢吗?别人借东西给你,你应该好好爱护,就像你希望别人爱护你的东西一样。难道现在你不觉得应该向约翰道歉吗?我希望你这么做。

  学生的反应:我肯定是个坏孩子。

  啰里啰嗦。

  我就是不听。

  教师:(警告)小心试管!打碎了还会伤了自己。当心酒精灯,你们就想闹出点儿事情来?

  学生的反应:我害怕。

  我最好什么都别做了。

  你错了,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教师:(扮演殉道士)你们让我每晚回家都头疼。看见我这些白头发了吗?每一根白头发都是因你们而起。

  学生的反应:给你买瓶染发剂。

  别在这呆着,不想听你诉苦。

  是我的错。

  老师:(比较)为什么你的报告交晚了?去年我教过你姐姐莎丽,她总能准时交作业。

  学生的反应:我从来就不如莎丽。

  我讨厌姐姐。

  我讨厌老师。

  老师:(讽刺)没人记得哥伦布是哪一年发现美洲大陆?真了不起,这学校一定很吸引弱智儿童。提高全班智商的惟一办法是全都给我在座位上罚站。

  学生的反应:我真笨,什么也记不住。

  这肯定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学校,瞧这弱智老师。

  见鬼去吧。

  老师:(预言)再这样下去,你们将永远找不到工作。如果你们的成绩不能再提高的话,没有哪一所好大学会要你们。

  学生的反应:说这些没用。

  我不优秀。

  凭什么要努力?……我放弃。

  练习做完了,我们彼此对望。简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如果我们假扮学生时都能体会到这种气愤和绝望,那么真正的学生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特别是如果他们在家里也听到同样的话,”玛丽亚补充道,“我的姐姐总是告诫她的孩子‘如果你们的成绩没有提高,我就把电视机搬走’,‘你们应该像哥哥那样学习,这才可能得A’,‘你不做作业就是因为懒’。她总在催促孩子们,孩子们的父亲也总在教训他们。”

  “我父亲的专业是讽刺。”简说,“我想他可能觉得自己很风趣、很聪明。他说:‘图书馆借来的书弄丢了?噢,你可真有责任心。’小时候我还不理解。我想‘丢了东西怎么还是有责任心呢’?长大后,他的讽刺的确伤害了我,并且我发现自己也想用同样讽刺的方式回敬他。有时,我也这么做了,不幸的是,我变得善于讽刺人了。刚开始教书时,讽刺的话总是从我嘴边溜出,尤其是当我遇到挫折时。记得我曾对一个磨蹭的男孩说了一句我父亲对我重复过一千次的话‘你是天生这么慢,还是有人在帮你’,整个教室哄堂大笑。”

  “这笑声,”肯说,“在老师听来是优美的音乐,并激励我们继续更大的讽刺。”

  “我知道,”简严肃地说,“但是在笑声的背后,一个孩子的心被撕碎了——当着大家的面。我以后再不这么做了。”

  “那你怎样做到的?”玛丽亚问。

  简做了个鬼脸:“说起这个,可不是件愉快的事。在我教书的第二年,我班上有一个特别容易激动的女孩特蕾莎。课上到一半时,她旁若无人地拿出镜子拨弄她的头发。一天我提问有关古埃及的一篇文章,没有人举手。这时我看见特蕾莎在修指甲,她总是这样!我说:‘好的,我就不叫特蕾莎来回答问题了,她对班上的讨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就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吧。’几个孩子在偷偷地笑,但是令我非常吃惊的是,特蕾莎抬起头来,微笑地看着我。她以为我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呢!我的‘恭维’让她很开心。”

  “我感到非常惭愧,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这样了!如果要对孩子表示不满,我应该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如果想要显得风趣,我需要确定这样做不会伤害任何一个孩子。’”

  “对的,”肯说,“我们平常对孩子说的许多事不是让他们自我感觉不好,就是使他们对我们反感。但事实上,教育孩子表里如一仍然是我们的职责。”

  “你说得对。”玛丽亚补充说,“但老师不说‘请这样做’、‘请不要那样做’,那应该怎么说呢?”

  “啊哈,”我说着,拿出那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在空中一挥,“答案就在这里。”

  我翻到那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把卡通画指给肯和玛丽亚看。

  肯仔细地看了看这些图,说:“这些例子都是家庭里的例子。”

  “是的。”玛丽亚说,“但是孩子就是孩子,无论他们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我觉得有一点很不相同,”肯说,“父母只是面对一两个孩子,而老师却要同时管三十多个孩子。”

  “这是事实。从这一点来说老师的工作很不容易,”简表示赞同,“但换言之,父母的任务更艰巨。他们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他们不能每到三点钟就可以撒手不管,也不能指望秋天的时候能另换一批孩子。然而,无论是在客厅,还是在教室,这些技巧都同样非常有用,行之有效。”

  在剩下的午餐时间,我们一同努力将“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中运用的原则转换运用在学校情景中,下面我们以卡通画的形式把这些例子表现出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