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在奉献中成长

  湘一芙蓉第二中学 杨香玲

  2009年暑假,我偶然从《长沙晚报》上获悉长沙市简牍博物馆将主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就马上跟儿子商量,让不到十岁的孩子报了名。十几天时间的培训学习在高温酷暑中渡过,孩子学得津津有味,并顺利通过了义务讲解员考试,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张聘书。怀揣着博物馆的聘书,孩子有模有样地投入到了志愿者工作中。这一发不可收拾,从当时到现在,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进入现在学习最紧张的高中,都一直在坚持着这项工作。不仅如此,孩子还于2011年底通过自学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陈列》部分知识考试,获得了湘博的志愿者证书。

  作为两个博物馆的学生志愿者,只能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博物馆去做服务。这期间,有辛苦也有快乐、有付出也有收获。特别是面临他人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如小升初和中考),还要抽时间去做志愿者,孩子都是做得那样的义无反顾。是什么支撑着他一直坚持到现在呢?这里我引用孩子初中时曾经写过的一篇作文中的三段话略作诠释:

  “奉献是一种美德。那,是心的呼唤;那,是爱的奉献;那,是人间的春风。它,引着我们向前去,进入义务讲解的工作中。在工作的同时,我顿悟了一个和‘助人为乐’同在的真理——人,将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

  无论是在以前的长沙简牍博物馆,还是新加入的湘博,我每次讲解时只要看到听众们渴求知识的表情,和听完之后发出的感叹,都会让我快乐无比。那感觉,若非身临其境,就真的难以言传。这,是成长的感觉。在博物馆讲解,不仅自己增长见识、锻炼能力,还帮助了他人、服务了社会,正应了我所悟到的那句话‘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

  每次一个团带下来,我都会激动不已、汗流浃背。在这时候,快乐,是你的听众传递给你的一张纸巾;每次有哪个游客提了个问题,在我为他解答后,快乐,是他说的一声声‘谢谢’和脸上顿悟的表情。”

  孩子的作文,道出了他坚持做志愿者的心声;孩子的行动,道出了我们家庭教育的特色——“爱的教育”。

  我有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丈夫是警察,我是教师,孩子在上高一。从孩子出生开始,对他的成人教育,就成了我们夫妻俩生活的重心。我们秉承“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做孩子的榜样,让他感知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首先,我们用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孩子懂得:只有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由于工作便利,孩子小学阶段放学时间基本就在我身边,他耳濡目染了作为教师的我,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钻研业务的艰辛,所以能够自觉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丈夫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家里经常是:“每逢节假少一人”。于是,我就时常带孩子一起“参与”他们的值班。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捧着父亲获得的一张张破获大要案的获奖证书,孩子更懂得了工作于人生的意义。

  其次,我们用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生真理。由于工作便利,我们经常能接触并参与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组织的公益活动。每逢这样的活动,我们基本上是一家三口、集体参加。如: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孩子、参加爱心义演义卖活动、为听障者发放助听器……特别是去年4月,即使已临近中考,澳洲“纸业大王”——澳籍华人魏基成夫妇一行举办“天籁列车•湖南行”助听器爱心捐赠活动,我们依然参与到了这次活动的组织与宣传当中,并让孩子作为助听器发放义工参加了这次活动。

  再次,我们用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孩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是我们时常念在口中、引导孩子挑战自己、克服困难的“法宝”。孩子刚满5岁就入小学,刚好10岁就当志愿者,风里来、雨里去,个中艰辛自不用说。未满14周岁,即直面中考,参加几大名校的提前招考“屡战屡败”,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以年龄优势安慰他,以曾国藩的“屡败屡战”激励他,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最终愈战愈勇、一举夺“魁”!我们还经常带他外出游玩、游学,以大自然的宽容、博爱,倡导积极有爱、快乐阳光的人生。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爱的教育 奉献精神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