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育“过犹不及”了吗?

  又一个漫长的暑假来临了。这对于刚刚从考场中走出的中小学孩子们来说,不啻是一件爽之又爽的大喜事。远离了老师的管教,学校的约束,没有了沉重的课 业压力,父母们都在忙于生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该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时候了。但是,如今的暑假生活,似乎从来都不以孩子们的意志为转移,暑假 内容的真正安排者是父母,而孩子充其量也只是那个被动的执行者。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作为决定者的父母又该如何做到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给孩子们一个 他们所渴望的快乐暑假?在家庭教育中,又该如何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这些问题,是每个年轻家长眼下急需了解和解决的。

  过度教育和抑制,让孩子失去童真

  齐齐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每年暑假,他最大的娱乐就是电脑游戏。齐齐的父母都是高学历的白领阶层,平时对于齐齐不仅学习抓得紧,连儿子的娱乐项目 也有明确规定。受父亲的影响,齐齐对电脑游戏从小就比较偏爱,虽然才十岁,但玩游戏的经历已经不短,他已经能用自己玩的游戏与同伴做交换,来赚取数额不大 的“外快”。

  齐齐的父母在教育齐齐的方式上并不传统,但规则明确。他们知道齐齐是个喜欢安静的孩子,对于儿子留恋电脑游戏的偏好,只要是在可接受范围内,也 很少去干涉。齐齐的家境不错,幽静的花园别墅环境是养成他好静不喜动的关键原因。小区内有各种娱乐场所,绿化覆盖率也很高,但这里的树再高大,似乎也只具 备观赏功能,很少有孩子去攀爬,因为这在大部分家长看来是不文明的举动。所以,当齐齐的爸爸偶尔用那种得意的语气告诉齐齐,自己小时候爬树机灵得像只小猴 时,齐齐无法理解,这种不“文明”的举动居然让其父亲如此津津乐道。虽然齐齐的父亲对于自己的曾经颇为得意,但在齐齐的童年教育中,这样的游戏方式从来都 是被长辈们否认的,有时甚至是不屑的。曾经齐齐也对这样的玩乐方式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都被父母的严厉呵斥所阻止。偶然有这么几次,背着父母的小心尝试, 也因为怕摔伤或弄脏衣服引来父母的责骂而不能尽兴。

  渐渐地,齐齐在电脑游戏中找到了新的乐趣,对这些不“文明”的玩乐方式也慢慢地失去了兴趣。

  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在如今孩子们的生活中,很多曾经给他们父母童年带来无限美好回忆的传统游戏已经消失了。如今的 孩子,看电视,玩网络电脑游戏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对于爬树、堆沙堡或是在草地上打滚的乐趣,却一无所知。有英国专家提出了10岁以下孩童应该做的 32件事,计算机游戏并不在其列。

  过高期望,让女儿不堪重负

  于嘉今年刚读完初二,但暑假还未开始,她的妈妈已经帮她报名去读英语高级口译班。每周一到五白天都有课,两个月后,还要参加考试。今年暑假,于嘉应该没有太多的娱乐时间了。

  于嘉的妈妈从小就对她在学习上要求严格,从上小学至今,于嘉的成绩几乎一直保持在学校年级前五名内。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期末考试中,于嘉因为疏 忽成绩跌出年级前十名,后来几乎整整一个学期,于嘉都没有过娱乐活动。难得周末,也被妈妈拖去参加各种补课班。在妈妈严厉并近乎苛刻的教育下,于嘉再没让 自己的名次跌出过前五名。于嘉一直文科好于理科,英语更是她的强项。去年,才读初一的她已经考出了中级口译证书。

  每年的寒暑假,是学生们身心放松的时候,但于嘉却很少有享受的机会。或许是习惯了妈妈一直以来的严格管束,于嘉对于假期到来反应平淡,更无兴奋 可言。曾经,于嘉面对自己的假期时间被强行侵占提出过抗议,但在妈妈的一整套理论和育儿经面前,只是学生的于嘉根本没有争辩的余地和能力。逐渐地,于嘉学 会了接受。在学校里,于嘉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也是个孤独寂寞的孩子,她几乎没有好朋友,下课后连可以交流的对象都没有。于嘉也曾把自己这种尴尬的现 状告诉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抚和宽解。可是,等来的只是妈妈一句:不交流更好,可以专心读书。妈妈的话尽管让她心里觉得很别扭,但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妈 妈安排一切的于嘉,最终还是只能选择接受。可是,近来妈妈对于嘉的要求不断加码,虽然她并不讨厌学习,尤其是自己喜欢的英语,但面对无止境的要求,于嘉还 是产生了小小的厌倦和抵触。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而无止尽地不断提高期望,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水准,并让孩子丧失信心。家长的这种期望,也就会变成失望。

  过分呵护,使女儿感到深深愧疚

  刚刚经历了高考,面对即将到来的暑假,思宇感到身心轻松。思宇今年就要上大学了,但在家里,这个大姑娘依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思宇的父母都是极普通的工薪阶层,照顾思宇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做饭是爸爸的拿手活,而妈妈,整个就是思宇的贴身保姆。

  作为独女,思宇一直以来,享受着父母全心全意的爱和呵护,至今还未洗过一件衣服,更别提做其他家务了。高中时,思宇就读的重点中学出了名的严 格,学业繁重,每天回家后,除了吃饭就只能闷头做作业,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一、二点。看到女儿如此辛苦,妈妈心痛不已。每天早上,思宇爸妈总是六点准 时起床,为思宇准备早餐。等到他们忙得差不多了,才把睡眼惺忪的女儿拖到盥洗室,并把早已准备好的牙刷牙膏送到女儿手里。女儿刷牙的时候,思宇妈妈赶紧为 她放好洗脸水。母女忙得差不多时,爸爸也已做好早餐等女儿来吃了。趁思宇吃饭时间,妈妈抓紧给她整理书包,然后是帮思宇穿袜穿鞋,吃完早饭的思宇拿着书包 走人即可。每天放学回家,思宇妈妈早就已为她准备好了换洗衣服,并放好洗澡水,洗完以后,妈妈赶紧为她收拾浴室,而爸爸则将可口的饭菜摆上桌,等思宇穿戴 好后全家人才开始吃饭。思宇的家境并不富裕,爸爸单位效益差,工资微薄,妈妈也只是公司的普通会计,但是,无论是吃喝还是穿戴,思宇父母总是尽一切所能来 满足女儿的要求,就怕一个疏忽,委屈了女儿。

  如今,父母终于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养大成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即将成为大学生的思宇,至今依然是个家务“白痴”,在这方面对父母的依赖已经 让她自己都感觉到了不妥。她想改变,想从头学起,所以,她想利用眼前的这个暑假进行家务“扫盲”,但她的计划并未得到父母的赞同。为此,思宇与妈妈起了争 执,但妈妈却这样对女儿说:爸妈没其他的本事,让你过上舒适富裕的生活,也就只有在这方面为你多分担点,让你过得比别人轻松、惬意,也让我们自己心里觉得 好过点,亏欠少点。听了妈妈的话,思宇心里觉得酸酸的,同时还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和压迫感。

  对孩子的照顾应随其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过多的替代,就是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剥夺,促使孩子向退缩心理发展,同时也让孩子的内心产生莫名的压力。

  家长的“爱”也要适可而止

  如今,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龙成凤,这种善意的愿望本无可厚非。但是,父母在严苛地教育孩子,一意孤行地为孩子 设计未来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真正需要和感受。爱孩子、呵护孩子当然没错,但这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拿捏,却是一门学问。中国有句俗话 “可怜天 下父母心”,“再苦不能苦孩子”,自从孩子生下来,其父母不管是腰缠万贯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穷人,都对孩子呵护备至,从吃喝拉撒到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 父母包办代替。所以,中国的父母或许是最好的父母,中国的子女也可能是最“幸福”的子女了……

  相反,和中国的父母比起来,国外的父母似乎显得更 “狠心”一些,只要子女到了一定年龄,父母就会把他们从身边坚定地推开,让他们自由去闯荡和发展,他们信奉的一句名言是:最早让孩子独立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给孩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多一些自由。”这是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从成功和失败的家教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对我们现有的家长应该会有所启迪。

  家长是不能陪孩子一辈子的,也无法照顾他们一辈子。该让孩子独立去完成的事情,坚决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否则所培养的孩子只是永也长不大的嫩苗、幼苗,经不起风浪,经不住考验,又如何去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

文章关键词: 过度教育 家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