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奇思妙想·妙趣横生

  王林(著名儿童文学推广人,北师大儿童文学博士)

  这套译为“奇先生妙小姐”的书,在欧美可是大名鼎鼎。“奇先生妙小姐”畅销40多年,风靡80余国,被译成22种语言,全球销量过2亿册。英国曾列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最畅销作家”,第一名是“哈利波特”系列,第二名就是这套“奇先生妙小姐”。同国际上著名的卡通形象一样,“奇先生妙小姐”也有电影、卡通、服装等多产业的商品。2011年5月9日,谷歌公司为了纪念“奇先生妙小姐”的作者罗杰·哈格里夫斯诞辰76周年,曾史无前例地发布了16个首页涂鸦。

  中国的童书市场正与国际同步,国际知名的童书基本都引进到了中国,一些获奖的童书,甚至在当年就能读到。以此速度来看“奇先生和妙小姐”,真有“遗珠重现”之感。

  我思考的是为什么“奇先生妙小姐”会如此受孩子喜欢。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要捕捉孩子相同的“兴趣点”很难,但并非不可能。

  “奇先生妙小姐”首先是把人的某一身体特征或性格特征典型化、夸张化,铺陈出好笑的故事。在生活中,大人们也常常感觉到,让幼儿认知实物的特征不难,如,高矮胖瘦、冷热硬软。可是,如果幼儿问起一些抽象词汇,如,糊涂、乐观、荒唐、傲慢,常常是大人解释不清,幼儿理解不易。“奇先生妙小姐”用这些抽象概念作为人物性格特征,制造出故事矛盾,孩子当然乐不可支。中国民间故事里有“千里眼”“顺风耳”“土行孙”,也是把某一特征神奇化,多见于神话传说。而“奇先生妙小姐”则把这些形象还原在生活中,因为孩子在生活中就能见到这些特征的人,常常就联想起来。故事中这些人物闹的笑话,让孩子常常产生“哼,我才不会这么傻呢”的优越感,也产生“哼,我才不会这么做呢”的道德感。

  “奇先生妙小姐”中处处是不动声色的英式幽默,请看下面这段整洁小姐和糊涂先生的对话:

  电话铃响了,整洁小姐拿起电话。

  “你好!”她说。

  在电话那头,糊涂先生突然意识到,话筒拿反了

  他把话筒转了过来。

  “再见!”他说。

  “你是谁?”整洁小姐问。

  “我是你啊!”糊涂先生回答。

  整洁小姐想了一会儿。

  “是糊涂先生,对吧?”她猜测着问。

  “奇先生妙小姐”的语言是口语化的,由任溶溶先生翻译可谓正好。照着书上文字念给孩子听,一点儿不会觉得别扭。书中还有一些提问语言,例如,“你觉得呢?”“猜猜后来怎么样了?”“你知道该对他们说些什么了吧?”直接念给孩子听,就能进行阅读中的“亲子互动”了。

  “奇先生妙小姐”的图画简洁。和一些著名的卡通形象比起来,甚至可叫“简陋”。不过,简洁中充满创意,创意中充满乐趣。以圆形为主的形象,让孩子觉得亲切。单纯的颜色,也让孩子易于辨识。

  “奇先生妙小姐”在阅读中最大的好处是,留下了足够的空白,让孩子可以延伸创作。读完作家的系列故事后,或许孩子还想模仿着画一画其他的“奇先生妙小姐”,如,风趣先生、吹牛先生、爱美小姐、害怕小姐,创造出自己的“奇先生妙小姐”。

  不信,读完这些书后,你和孩子试试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