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慢下来”,少一些“添油加醋”,宝宝才有机会成为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自己。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看下面的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吗?
10个月大的小男生Boris正处于爬行阶段,他发现远处放着一个装有黄豆的矿泉水瓶和一个蓝色的水盆,于是义无反顾地爬了过去。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的答案是否跟下面的相似:
● 他选择继续前行,捡起矿泉水瓶观看里面的黄豆;
● 他直接拿起矿泉水瓶,努力摇晃里面的黄豆并敲击地面;
● 他直接推倒矿泉水瓶,捡起水盆扣在头上;
● 他用力拨开水盆,结果矿泉水瓶也跟着倒了;
● 他的看护人走过来,主动捡起矿泉水瓶递给他并跟他一起玩;
● 旁边的婴儿也爬过来,拿走了矿泉水瓶,Boris不乐意了……
相信100个人会有100种猜测,演绎出100个故事。
真实的答案是:在爬行过程中,无意间Boris的手碰到了地面上的一把黑色铲子,敏感的触觉使他立刻停下来,捡起铲子就地而坐,开始对铲子进行一番探索。
这就是所谓的“慢下来”,它意味着你不必去费心做任何预测,让孩子自己去“参与”就可以了,这样他们自己的“故事”会更精彩、更特别,并最终成就最“本真”的自我。我们要做的,就是“慢下来”,驻足观察。这也是“有品质的看护”的一种表现。
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让你更有启发。
案例 对花瓶好奇的云耕
云耕,男宝,22个月
云耕沿着教室的墙壁走走停停,每次课程开始前他都会这样,喜欢静静地巡视一番,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次他把目光“锁定”在花瓶里新插的野菊花上。
他走近花瓶,观察了很久,然后伸出右手去摸橘色的花瓣,轻轻地捏了捏,花瓣没有脱落,依然美丽地绽放在枝头。我一边观察云耕,一边也观察着不远处云耕的父亲。只见父亲皱起了眉——我知道他的担忧,一方面担心云耕把鲜花弄坏,一方面担心他把玻璃花瓶打碎扎了手。是否需要“出手”呢?他选择了“慢下来”,再观望等待一会儿。
接下来,云耕把鼻子往花儿上凑了凑,小心翼翼地闻一闻,停顿5秒后,又凑过来闻了一次,然后十分满意地离开了。
不得不为云耕父亲的“慢下来”鼓掌!
试想,如果他没有选择等待,而是主观臆断孩子的可能性行为,一场“警察”与“伪犯罪分子”的“冤案”就会上演。
而在生活中,看护人经常会无意识地扮演“警察”的角色,孩子则被当作“恐怖分子”来监视。“不行”“不能动”“不准”,类似的表达每天充斥着孩子们的耳朵。不仅没有自由和尊重,还经常被“误解”和“怀疑”,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屡屡遭受挑战,孩子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也常常受到威胁。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我们每一个看护人都能像云耕父亲一样,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愿,“慢下来”去处理事情,不仅能还孩子一个“清白”,更重要的是还能赢得孩子对你的无限信赖。
我们只有慢下来,少一些“主观判断”,才会有机会观察到婴幼儿真正的发展状态和行为动机。
案例 执意拿回玩具汽车的元宝
元宝,男宝,15个月;菓菓,男宝,22个月
15个月的元宝已经可以自由行走,他正一遍又一遍地把黄色小汽车放到滑梯的顶端,看着小汽车自然地下滑,他觉得非常有意思,嘴里时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正在旁边玩耍的菓菓被吸引了过来,年纪大一点的菓菓直接把元宝的小汽车抢到手中,拿着跑走了。被“横刀夺爱”的元宝当仁不让,在后面追赶着不速之客,希望夺回他的玩具。这时,元宝妈妈发现身边还有一个红色小汽车,就拿起来递给元宝,安慰他说:“你看,这儿还有小汽车,你玩这个吧。”元宝先是接受了妈妈的建议,捡起了红色小汽车,但看了一眼后,还是执着地奔向菓菓。菓菓看到元宝手中又有一辆新车,萌生了新的好奇心,成功地拿到了元宝手中的红汽车,而元宝也趁机巧妙地取回了自己喜欢的那辆黄色小汽车。两个小朋友四目相对,互相看了两秒,谁也没说什么,各自玩耍起来。
在生活中,这种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的场面,通常会遭到成人的强行干预,很多看护人习惯去扮演“法官”或“调解员”的角色而浑然不觉有什么不妥。我们刚刚分享的这个案例非常宝贵,它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纠纷的一个完美典范。好在母亲只有一次“建议型”的“黄色干预”(详见第106页),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继续跟踪事情的进展。
显然,元宝在乎的不仅仅是有小汽车玩,而是希望拿回自己一开始玩的那辆,他对每辆汽车的所属权有自己的界定。如果没有在旁边静心观察,我们不会亲眼见证这一点。可贵的是,双方看护人都没有强行插手此事,而是尊重他们自己的处理方式。当然,我们看到的快乐结局似乎多少有点意外,但细想一下,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孩子们比我们预想的要了不起很多。
案例 就要坐在木盒子上的窗窗
窗窗,女宝,16个月;Aileen,女宝,16个月
这是窗窗和Aileen第5次参加PREC亲子课程,两位小女生并排坐着,很是亲密。窗窗手里拿着一个木盒子,放在自己的板凳上,然后踮脚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又站起来,就在她踮起脚尖准备再坐下来时,坐在一旁的Aileen趁机把盒子拿走,扔到了地上,并用手拍了拍板凳,示意窗窗“请坐下”。
就这样,两个孩子重复着各自的动作,来来回回好几次。最后,窗窗索性拎起自己的木盒子离开板凳,爬上了木桥。她把木盒子放在桥上,一屁股坐在了上面。这一刻的窗窗,平静中似乎还带着一丝幸福。
原来,她就是想坐在木盒子上面呀。
窗窗的故事让我们不由会心一笑。
还好,我们“慢下来”了,才有这样的机会去发现窗窗的可爱,而窗窗也有了去做她真正想做的事情的可能。我们不得不惊叹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聪慧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这完全超出了我们成人的想象。
我们只有“慢下来”,少一些“拔刀相助”,才能让婴幼儿获得亲身解决问题的体验。
案例 翻滚的Toby
Toby,男宝,9个月
Toby,身体发育得非常好,刚刚9个月就已经身高80厘米、体重11kg了。相比同龄的婴儿,他的爬行期来得晚了些,现在还不会真正意义上的爬行。
我建议家长把他平放在地板上,给他更充分的自由,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远处的小铁皮盒盖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肚皮贴着地面,上下肢同时向相反的方向使劲儿,努力了很久都动弹不得。他停下来歇了歇,一眼看到近处的小方块,于是用手指轻松地把小方块捏起来。他不停地用小方块敲击着木地板,大约有两分钟的时间;又转身看着远处,还是对小铁皮盖子“情有独钟”。
接下来,Toby的行为让我们在场的人都大吃了一惊,只见他用侧身翻滚的方式,“滚”到了小铁皮盒盖旁边,拿到了心爱之物。
我们经常会谈论如何从小培养孩子顽强不屈的毅力,面对0到2岁的婴幼儿,要做的就是珍惜他们努力挣扎的体验,不要在过程中不必要地介入。你的介入只会形成孩子对成人的依赖,并错误地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依靠他人。
相反,如果我们给予他们挣扎努力的机会,让他们反复地尝试挑战,他们一定会“发明”自己的方式去克服这些难题,因而变得越发自信。努力的过程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证实自己的实力。
上面的案例中,如果看护人没有“慢下来”耐心观察,而是直接介入把铁皮盒盖子递给Toby,那么他几乎就没有可能再去玩小方块。正是由于第一次尝试失败了,Toby才找到小方块来调解自己;而正是有了对小方块的探索和了解,才促使他再一次发起挑战,希望征服远方的铁皮盒盖子。最终,Toby发明了自己的方式,“翻滚着”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案例 独立爬出来的Boris
Boris,男宝,8个月
Boris,很结实的一个“小男生”,8个月大就已经能够肚皮离开地面自如地爬行了。这是他第5次参加PREC亲子课程。妈妈把他放到海洋球池里,微笑着对他说:“Boris,妈妈就坐在窗户边上。”然后就在一旁开始了安静的观察。
Boris慢悠悠地拨弄着池子里的小球和玩具娃娃,15秒钟后,他扶着球池的出口平台(大概40cm)准备爬出来。起初他尝试扶着球池边缘,双膝跪在平台上,但俯下身一看太高,就又坐回到球池里。四顾看了一下周围的玩具,5秒钟后,他又发起了第二次尝试,但也退却了。
最后,Boris选择倚靠着出口平台站着,上身向下尽量弯曲,努力踮起脚尖向头部和手臂方向发力,嘴里还发出“嗯……嗯……”的声音(跟宝宝拉便便时发出的声音相似),5秒,10秒,15秒,他的小脸都涨红了。这时妈妈也一脸惊讶,看神情非常想冲过去帮忙,却克制着自己,选择了“慢下来”——尊重Boris 努力成长的机会。
终于,Boris手指触到了球池外的地面,慢慢地整个手掌着地,地面支撑住他的身体,他缓慢又小心地向前交替移动手掌,成功地爬了出来。再看Boris的妈妈,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脸上流露出自豪的微笑。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过度保护孩子。的确,婴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不能放手。“不放手”只会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被动,最后成为“小木偶”,而家长则要负责“操作”“牵引”他们一辈子。
我经常对家长说,当婴幼儿在做有难度的挑战活动时,大人必须在旁边保持高度的专注,最好能与离婴幼儿保持一只胳膊的距离,这样可以确保一旦危险发生你能及时援助。很高兴看到Boris的母亲没有中途介入孩子的“自我挑战”,换句话说,她慷慨地给予了孩子努力“挣扎”的机会。与其扮演“超级英雄”,不如选择“慢下来”尊重孩子的努力。当然,她也因此看到了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一幕,充满惊喜地对我说:“我之前从来不知道他有这么厉害,竟然自己爬出来了……”
案例 反复尝试从尿布台下来的Lucas
Lucas,男宝,16个月;Aileen,女宝,15个月
Lucas沿着小楼梯顺利地爬上了尿布台,很是自豪。站在1.1米高的尿布台上登高望远,让他很有成就感。Aileen
也跟着爬了上来,尿布台一下变得很拥挤。
我问Lucas:“你要下来吗?”他回答:“是的。”接着他用眼睛瞟了一眼身旁的Aileen,因为Aileen 坐在尿布台小楼梯的通道口,堵住了Lucas下来的路。
他再次跟我说:“我要下来。”我看出了他的意图,他需要我的帮助。
“你需要我帮你吗?”我问。
“帮我。”Lucas说。
于是他坐到尿布台上,转过身来,整个下半身悬空“挂”到尿布台上,等着我的接应……
但我选择了等待,“慢下来”等待,看看他会如何应对。等待了5秒后,Lucas发现“救兵”接应不到位,就挣扎着又爬上了尿布台,坐下来面对面和我再次确认:“下来!”
“你需要我的帮助吗?”我啰嗦地跟他确认。
接着,Lucas重复之前的动作,再一次趴着悬在空中,等待我的“救援”,这次我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在共同努力下,他安全“着陆”了。我轻轻地摸摸他的头,他继续到旁边玩去了。
Lucas爬下尿布台的过程,其实是升华版的“慢下来”。除了给了他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作为看护人我还适当地加大了问题的难度系数:根据他的发展能力,设定了更高的目标。过程中反复的对话,让婴幼儿意识到在社交中交流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慢下来”,Lucas体会到克服困难的不易,激发了他分解问题的能力。“慢下来”延迟了孩子的满足感,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
本真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不是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人来帮你;不是所有愿意帮助你的人,都像你期待的那样神通广大,及时、给力。要成功地做一件事,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核实自身的实力、可用的外部资源,适时适度地沟通协商,最终才能达到完美的结果。
因此,我们要从婴儿阶段就“慢下来”,锻炼孩子积极、耐心、努力生活的能力。
互惠互利的原则
所谓互惠互利,其实就是双赢。孩子参与到日常活动中来,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升,而作为父母或看护人,你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适当地放松,或者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
我和先生都是工作狂人,对事业有着极高的热忱,除了正常工作,主动加班也是常有的事。Lucas17个月的时候,我给他选择了幼儿园托管,每天傍晚5点到早晨7点以及周末两天,都需要我俩兼顾工作的同时照顾好他。我们一家人能够快乐和谐地相处的“法宝”,就是互惠互利。
每天早晨的时间是最紧张的。北京交通拥堵,我先生很早就出发了,我需要先把自己整理好,还要在8点前把Lucas也送到幼儿园。
起床后,我会带着他给他冲泡奶粉。具体的做法是,我让他摸摸水温是否合适,合适的话,让他把水倒到奶瓶里。我特意做了个明显的标识,让他知道210ml的界线。我让他自己用勺子舀奶粉,告诉他需要平勺,勺子装满奶粉后,在奶粉盒的边缘轻轻把多余的部分抹掉,再倒入奶瓶中。然后,他自己盖上盖子,双手摇晃奶瓶把奶和水摇匀。最后,我会询问他想在哪里喝奶,因为他习惯和他亲爱的大玩偶熊坐在一起喝奶。即便我知道,但还是坚持问他,好让他享受自己做决定的快乐。
Lucas喝奶期间,就是我整理自己的时间了。喝完奶后,Lucas会希望自己刷奶瓶、漱口。于是我把他领到卫生间,他踩到凳子上,确保能够到洗手池,我给他穿上防水罩衣,给他相应的工具,他就开始了自己的“玩水工作”。这个时候,我会到厨房给他煮一个鸡蛋(鸡蛋是他最爱的食物),然后去忙其他事情。
孩子参与到日常活动中来,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升,而作为父母或看护人,你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
其实,我从来没有奢望过Lucas自己能把奶瓶刷干净,但我知道他很想尝试,而且只有做过才会做得更好。我会带着他照镜子,检查五官是否洗干净。通常,这样的对话会让他更熟悉五官的各个英语单词,调动他主动洗脸的积极性。他也很愿意认真地自己洗脸,一边洗一边照镜子检查自己的工作成果。
等我闲下来,我会去问他:“你忙完了吗?鸡蛋煮好了。”他会开开心心地摘下防水衣,去看煮好的鸡蛋。Lucas的探索欲望很强,他非常希望能自己拿鸡蛋,我会把他的小手贴近蒸汽,让他感受烫烫的温度,知晓隐形的危险,然后抱着他给他一个漏勺,让他自己把鸡蛋从锅里舀出来。一开始,他手腕力气不够,舀出来的鸡蛋掉地上摔碎了,他特别难过。一两次的练习之后,他就非常熟练了,并慢慢了解到用纸巾把鸡蛋包住就不那么烫了。
如果还有时间,我会让他在家剥掉蛋壳吃完;时间不够我们就先赶去幼儿园,把鸡蛋放在他的衣服口袋里(他就像口袋里有个金蛋蛋一样欣喜)。
出门前,我也会把车钥匙交给他由他掌管,这也成为他配合出门的动力之一。坐电梯到车库,由他来按开车门,再一次满足了他的操控欲望。当然,他最后也会乖乖地把钥匙及时还给我。
这就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个小片段,在我给予孩子参与机会的同时,他的独立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鼓励和培养,而我也因此有了片刻的清闲和高效的工作成果!
本文由青豆书坊授权摘自《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