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沟通交流 > 父母心得

 父母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
 2003年1月2日 11:39 《好妈妈,慢慢来》

  有一次,不知道是对什么不满意,我的大儿子突然大哭大闹了起来。好像是他正在玩儿的玩具出了什么故障的样子。可是,无论我如何哄他劝他,他就是不听。而且还变本加厉,见了玩具就乱扔、乱撕。

  我的火气也开始冒了出来。我放弃了对他好言相劝的念头,开始训斥起他来。如果再往前稍微发展一步的话,我很可能还会动手。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猜到了我的这种心理,他干脆躺在地上,到处打滚了。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我只好使出了最后一招。

  “景慕,坐到椅子上去反省!”

  孩子的脸上马上表现出了不满的神情,接着就放声大哭起来,作为他最后的反抗。但是,看到我脸上仍旧是一副严厉的表情,他知道不管再怎么闹都没有用了,只好很不情愿地坐到了椅子上。

  现在,虽然再也没有这种必要了,但是直到孩子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在我们家的一个角落里还始终安放着一把“反省椅”。在孩子毫无原由地哭闹、耍性子的时候,如果哄劝、训斥等方法都不管用的话,它就会被派上用场。

  当孩子长到五岁左右的时候,你就可以和他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和对话了。在这之前,他对周围状况的思维能力还是非常不够的。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无论母亲多么冷静地用孩子最容易懂的话去劝慰他,只要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他就会撒泼耍赖、使性子。我们家的孩子就是这样。

  因此,我就想出了“反省椅”这么一个办法。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抱着“这样做管用吗”这样一种半信半疑的心理让孩子坐在椅子上的。其实,这样做最初的出发点与其说是为了让孩子反省,还不如说是为了先镇静一下自己被激怒的心情。

  在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常常会在某个瞬间被激怒,从而发起火来。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反而会把事态弄得更糟,更不要说解决问题了。有一次,一位患者的父亲打来电话。他大概是看了我在电视台做的关于人类暴力倾向的节目,才决定打这个电话的。

  我在那个节目中讲的主要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暴力倾向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本能。父母必须从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起就帮助他们,使他们学会对这种本能进行调节。为了能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必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成为孩子学习的模范。不管在孩子身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都不能生气,都要加以包容。

  那位父亲向我这样问道:

  “为什么必须只想着孩子?难道不能也让他们了解一下父母的一片苦心吗?”

  我可以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从父母的立场上看,要忍受的东西实在是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在每个周末,本来应该呆在家里好好休息,可是不行,因为你是父母,所以你还要围着孩子跑前跑后;不管孩子的脾气有多么坏,父母都要一一忍受;不管自己的情绪如何不好,父母都要用一张笑脸面对孩子……。父母也是人,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必须承受所有这一切呢?俗话说“人非圣贤”,让父母们经常这样把自己的感情放在一边,用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确实是非常之难。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不断地告诫父母们:忍耐,再忍耐!这是因为,不管怎样,和发育还很不充分的子女相比,父母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了,所以在忍耐力上也更强一些。

  相反,对于孩子来说,则不具备这种忍耐力。如果强迫正在成长的孩子学习如何进行忍耐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对于父母来说,因为他们已经是心理成熟的成年人,就不太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应该让有忍耐能力的一方去忍耐,而不是相反。难道不是这样吗?

  美国儿童心理学博士乔尼克,为了弄清3-6个月的儿童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感情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让母亲对着自己的孩子微笑,然后表情突然变得严厉起来,并将视线转向其他方向。不管孩子怎么向着妈妈看,妈妈始终不和他对眼神,只是表现出一幅很生气的样子。

  这些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们,先是把眼睛睁得圆圆的,脸上显得非常吃惊。然后脸上就变得毫无表情,并竭力回避别人投来的目光。三分钟后,妈妈又重新对孩子笑了,可是孩子毫无表情的脸孔却要一直持续好几个小时。可见,虽然孩子天生有一个在构造上和成年人相同的大脑,可是如果母亲不帮助他调节情绪的话,他很容易地就把这种生气的表情学会了,其程度之深有时会达到不可逆转的地步。

  那么,请想一想吧,女性们一旦和自己的丈夫吵架以后,夫妻间的冷战通常都要持续三、四天的时间。因此,在照看孩子的时候,这种不好的情绪也会从脸上流露出来。如果这种情形经常出现的话,孩子不是很自然就学会了吗?

  如果观察一下来医院治疗“少儿期忧郁症”的儿童,我们就会发现,在他们母亲的身上一般都存在上述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母亲就要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如果母亲在接受治疗以后恢复了正常的话,孩子过不了几个月也会有明显的好转。因此,母亲们不仅要在照看孩子的时候,而且要在其他所有的生活场景中都要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感情。我常常这样叮嘱前来找我求治的母亲们、也叮嘱我自己:

  "要经常反观自身,要经常检查自己情绪所处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前提条件下,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对待孩子的大的原则:

  "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绝对不责骂孩子。"

  既然我们每一位母亲都是普通的人,那么谁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时候,我也会感到非常地忧郁和烦躁,非常讨厌去医院上班。像这样,当我的情绪状态亮起红灯的时候,不管孩子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还是又违背了向我许下的诺言,我都不会去管他。因为在这种时候,不论你如何试图和颜悦色地对待孩子,你的这种坏情绪还是会在脸上表现出来。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打个比方,如果说感情指数的最高值是10的话,起码要在达到7-8以上的时候)你才可以开始对孩子说你想对他说的话。

  可是,大多数的父母一般都是不管自己的情绪好不好,都用目光去盯着孩子、去抱孩子、哄孩子,结果这样做着做着就发了火,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这种过程在以后还会反复不断地出现。在火就要冒出来的时候,如何才能把它压制住?这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或理性程度。我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被称为很有理性的人,随随便便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由着自己的情绪去处理问题。

  要想对感情进行很好的调节,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大量的训练是不太可能的。虽然也有一少部分人天生就非常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但是因为抚育孩子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忍耐和牺牲,所以母亲们个人的努力还是非常必要的。

  我是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为了调节我的情绪,我选择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平时我是非常喜欢爬山的,可是并不是经常能有这样的条件,因此作为一种替代的方法,我选择了欣赏音乐。在听过一些轻松的音乐以后,我能感觉到我的情绪开始逐步地平稳并镇静了下来。

  在听音乐也不管用的时候,我干脆就回避和孩子见面。比如说可以留在医院里做功课、或者读书来消磨时间,一直到很晚的时候再回去。尽管我也知道孩子在等着妈妈回来,可是与其心情沉重地回去向孩子皱眉头,还不如晚一点回去的好。

  但是,人是一种感情的动物,通过努力就可以完美地调节自己感情的人并不是很多。与其试图在每时每刻都想做到完美无暇,还不如从做错了以后能够马上察觉并立即改正开始做起。虽说想要在一两天里取得大的进步不太可能,但是,你能知道你在对待孩子时做的不对,总比你在做错了以后还无知无觉(更不知道这种失误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好的多。

  有时候,我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发火,过后才猛然醒悟到“哎哟,又做错了!”这时,我就会对孩子说:“景慕,刚才是妈妈做的不对,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会生这么大的气。”这时孩子反而会劝慰我说:“是不是因为妈妈做的事情太多了?是这样吧?”孩子已经在隐隐约约中看出了我的这种努力和心理。

  所以,我想向母亲们呼吁:“就像考虑你们应该穿什么样的内衣那样,认真地思考一下,该如何调节好你们的感情吧。”

  我曾经在前面讲到过,孩子的潜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因此,在孩子的某些能力发育显得有些迟缓的时候,你也要经常拿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丧失自信心,才会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完成自己的发展。

  可是,如果父母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的话,不但不会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反而会使他们经常不断地向后退缩。因此,如果你不想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话,从现在起就学习一下调节自己感情的方法吧。


  
 发表评论 | 相关论坛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本页






孩子在好妈妈心中处的位置 (2002/12/27 09:52)
为了孩子作一个精明的妈妈 (2002/12/25 13:10)
教你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 (2002/10/29 12:03)
让父亲角色走进家庭教育 (2002/09/19 10:03)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