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理上有一个很牢固的观念:如果一个人知道该怎么做,那他就应该能做好。如果他做不好,一定是他不愿做或者是有意作对,而这是最让人恼火的。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常常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讲小话而被老师留下来谈话、批评。然而,每次谈话都一样,不用老师说,孩子全明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完全明白上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诚恳地表示明天一定改正。但明天,就像以往无数个“明天”一样,孩子一进课堂就犯糊涂,依然还是昨天那个好动不安的孩子。为此,老师、父母生气,真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明知故犯。
其实,孩子不是故意的。他懂了道理,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有能力按道理行事。懂道理、讲道理,下决心都是人们思考的结果。思考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不是思考后才做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反应,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有效率地顺利进行。人的注意力也是这样。注意力的集中,依赖于大脑对“涌入”的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大脑的皮层下中枢有一种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统合能力,它像一个秘书,对各种信息进行解释、比较、综合,然后将有意义的信息放大并输送给大脑皮层,供其使用,同时将不重要的、干扰性的信息过滤掉。这样,就保证了人能集中注意力在当前的主要任务上,而不分心、走神。如果孩子大脑中的这位“秘书”不称职的话,老是把不重要的信息放大,不分轻重缓急。那么,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的问题。对这些孩子而言,真正需要帮助的是那位“秘书”,也就是说要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当然,对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评估及感觉统合治疗应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仲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