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觉得家里的宝宝活泼好动,每天爬上爬下,一刻也静不下来,真是伤脑筋!小宝宝东跑西撞,一下子闯祸了,一下子跌倒,看得父母是既生气又紧张。这样的宝宝会不会是“过动儿”?“过动儿”要如何判定?父母该如何教养这样的孩子呢?活泼好动的孩子和“过动儿”该如何分别?
小宝从婴儿时期,就是精力旺盛、活力十足,每天只睡5~6个小时,其余时间总是手舞足蹈,翻来覆去,就像身上有花不完的精力;大了一点,会爬会走后,母亲总是必须紧紧跟在他身后,就怕一不小心,他就碰坏了东西,一转眼不见又拿起了危险物品。前些日子,小宝的妈咪看到报上文章介绍“过动儿”,她开始担心小宝是不是有这个倾向。
过动儿的定义
儿童医院小儿心智科主治医师张学岭指出,根据美国精神疾患诊断标准(DSMIY)的“注意力欠缺过动儿”又称“动过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是指在7岁前发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场所(如:学校、家庭、工作
场所)造成社会、学业、职业功能上的损害,而且是非其他发展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的。
过动儿的症状
过动儿在平日生活上,会有以下三大症状:
1注意力欠缺:
生活上常常粗心大意、易犯错;很难持续专注在某样工作或活动上;和孩子讲话时他却心不在焉;忘东忘西……等。如:玩玩具时,每个玩具只玩数分钟,就转移注意力了。
2过动:
任何时候及场合,手脚总是动来动去、爬上爬下,很难安静下来;话很多……等。如:不管是过马路或在沙发上,总是跳上跳下,像是有消耗不完的精力。
3冲动:
个性急、无法等待;不顾危险……等,如:想要某样物品时,必须立刻满足,不然就哇哇大哭。
张学岭医师表示,依据临床经验,有些母亲表示像“过动儿”这样的孩子,有从小难带、睡觉静不下来、不需要太多睡眠等情况,不过有些在婴儿期完全没有类似的状况,所以1岁以内的孩子还不易诊断出来是否有此病症,因为年纪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比较无法集中,大部分的病童约2~4岁左右,才能确定诊断。
过动儿的发生原因
张学岭医师指出,最早对过动儿的研究是在二次大战过后——脑膜炎大流行,出现“过动儿”这个病症。根据了解,这个病症常发生在以下的孩子身上,如:早产儿、阗痫、曾经有脑伤等孩子身上。而发生原因,包括:体质、遗传、脑外伤、生产造成的产伤等因素。
父母该如何面对“过动儿”?
若怀疑宝宝为过动儿,张学岭医师给父母以下的建议:
1.若怀疑宝宝为过动儿,应立即就医,由儿童心智科医师做专业性的评估,以确定宝宝的状况。
2.应作好心理调适,不要觉得过动症是负面的疾病。
3.应多收集资讯,了解疾病。
4.成长期间,多和保母(照顾者)、老师沟通,扮演协助孩子的角色。
5.若能有效协助孩子,单纯的过动儿症状会每况愈佳,随着孩子的成长,约每五年会好一些,这是一种良性疾病。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张学岭医师指出,若小宝宝个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无法集中,父母先不要过于紧张,因为小宝宝的注意力,会受以下因素影响:
1.年龄: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越短,易受新刺激所影响;
2.喜好:孩子对没兴趣的事,注意力会较差;
3.学习特质:孩子的学习必须借由接触、探索来进行,玩东西总是东摸西抓,让人觉得一刻也静不下来;
4.环境:孩子要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玩耍或做事,才不会被外界环境干扰;
5.认知与理解能力:所教的内容超过孩子的理解能力,或方式过于枯燥,宝宝的注意力也会降低;
6.时间:进行活动的时间越久,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7.脑功能和生理疾病:许多癫痫或脑伤的孩子,不易集中注意力。
父母担心宝宝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太皮的问题,可以先考虑在以下活动时,观察宝宝的反应:A和宝宝一起阅读童书;B玩拼图;C玩玩具,因为宝宝若能专注且持续的进行静态且需要技巧的活动,就表示宝宝并非“过动儿”。
教养好动孩子的原则
针对好动的孩子,张学岭医师提供以下教养原则,给父母做参考:
1.带宝宝从事其喜欢的活动:宝宝的活动力旺盛、好奇心强,应尽量让他充分探索、玩耍,去做他有兴趣的事。如:宝宝喜欢到户外,多带他到户外跑跳。
2.为宝宝订定生活规范:宝宝活泼好动很难强制要求他的行为,应订立规范,让孩子以此为依据,如:六点吃晚饭,七点看童书、玩玩具,八点洗澡,九点睡觉。
3.逆向思考:有时父母希望孩子能安安静静做事,但是可能当下孩子的玩心正起,无法静下心来,或许父母应该逆向思考一番,让孩子先玩够了,再进行静态的活动。
4.食物的选择:刺激的食物,会让孩子心情亢奋,因此最好选择清淡的食物。
5.父母要坚持原则:对孩子的好动状况,父母应坚持一定的处理原则,不要随意打骂或者放任不管,这样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或无法无天。孩子错了,一定要告知,并适度疏导。
结论
其实孩子的个别差异大,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个性比较好动调皮;有些则是因为身体不佳,如:胃肠不适,却无法以语言明确表达,才会出现情绪躁动的情形;只有少数孩子是过动儿,所以父母不必过于担心。
不过张学岭医师也表示,宝宝有好动、冲动的倾向,最好要从小开始观察,并适时修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不处理,认为孩子长大后就会自然好,因为这样的孩子,日后在团体中,可能会过份自我中心,容易被责怪、排挤,唯有及早预防处理,教导孩子作好情绪控制,才能让孩子在日后减少挫折,提早适应社会生活。
采访撰文/高木兰
摄影/张明伟
演出/气质妈妈:吴秀芳可爱宝宝:赖柏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