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份调查表明,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什么样的父母才算“紧张型”呢?让专家来把把脉吧!
紧张症状1:苛刻
具体表现
非常重视早期教育,整天要求孩子学这学那,以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小天才为己任。从孩子还是穿着开裆裤的“小毛头”开始,就想用知识把他从头“武装”到脚。英语、钢琴、书画、电脑、唐诗和珠心算……市面上流行的孩子都要学,还总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
原因
苛刻父母中,不少拥有高学历。正是因为父母学历很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他们中有不少人都这样认为:夫妻俩都是大学生,孩子长大以后成为大学生是最起码的要求,毕业后还要更上一层楼,成为硕士甚至博士。因此,多数高学历父母对孩子要求都很严格,而且在对孩子的宽容赏识方面,高学历父母也比不上低学历父母。
专家药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坏孩子是骂出来、打出来的”。如果你对孩子过于苛刻,孩子动辄得咎,常常会让他觉得你只看到他的错处而看不到他的长处,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你的期望。这只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负面影响,厌学、自闭和失语等现象也可能随之产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父母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时时表扬鼓励孩子,这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汤”。同时,你要以宽容之心来对待并接纳孩子的缺点。有时候,正是缺点造就了人的个性美。
紧张症状2:包办
具体表现
从吃饭穿衣服到学习做游戏,每样事情都要替孩子做,生怕孩子累了伤了,关于孩子的一切都要过问,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给孩子有自己动手、自己选择、自己决断的机会。
在父母包办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担心,也不会为什么事情操心,因为一切都由父母代劳了。
原因
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为了防止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父母认为的不必要的意外,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做决定。
此外,有些父母认为自己的想法比孩子仔细周到,一手包办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也能让孩子少走弯路。所以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包办代替外,他们还常常很早就替孩子设计出一条所谓的“顺利、有发展潜力的道路”,并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附加在孩子身上。
专家药方
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不让孩子自主自立,会在无形中抹杀孩子进行自己选择、自己判断的机会。其实,孩子自立自主的过程虽然可能出错或失败,但这作为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实践的过程,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
孩子有手有脚,有自己的头脑和思考方式,少替孩子做一点事并不意味着孩子会出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在自立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的力量,并由此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即使失败,也是为他将来的人生积累经验。
同时,你要多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决策,比如卧室里挑选什么式样的家具、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等等,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过分包办,只会限制孩子的正常发展。
紧张症状3:焦虑
具体表现
孩子在家里玩耍,就会担心他会摔交,会饿着;孩子在幼儿园上课,就担心他学不好,老师不喜欢他;孩子和小朋友游戏,就担心他被别的孩子欺负;孩子太安静了担心他是不是自闭;孩子太活泼了担心他是不是有多动症……恨不得能够一天24小时都看管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原因
父母过分宠爱孩子,希望能够时时刻刻都呵护着孩子,是造成父母这种焦虑心态的根源。尽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焦虑完全是出自于善意,但无形中也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常常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相信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同时,这还可能压制孩子的许多天性。
在这样一个过分呵护又充满焦虑的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容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事情畏首畏尾。
专家药方
如今,在父母教育观念中儿童的权利意识最为淡薄。甚至有的父母对孩子选择何种游戏方式都要干预。父母固然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孩子,但不能因此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权和参与选择权。过分焦虑、处处束缚只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你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孩子自由地游戏、成长。同时,你也要为自己减压,不仅要相信老师、祖辈等照顾孩子的人,也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紧张症状4:过度满足
具体表现
很舍得为孩子花钱,只要认为是对孩子有用的,都会想办法买给孩子,但没有针对性。比如给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买益智拼板,给喜欢运动的孩子买很多故事书等等。
原因
有这种症状的父母在他们生活的年代可能因为经济原因在物质上不能完全满足,所以他们在孩子身上很舍得花钱,但也因此常常盲目地在孩子身上大量投资,希望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回报。
专家药方
对儿童教育的投资并非越多越好,盲目的结果只可能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而得不到相应的效果。有时,越是简单、原始的玩具书籍越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倡利用废旧材料开发儿童的智力;娱乐身心,
其实,家里的旧工具、旧材料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学习型玩具。比如用旧鞋盒搭车子、房子,用旧挂历做手工、剪纸……利用这些不花钱的东西做玩具,同样能达到训练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的目的,而且效果可能远比一部价值千元的电动小车要好得多。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比如蓝天白云。在这里套用一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也都是不需要钱的,比如爱,比如游戏。
紧张症状5:IQ至上
具体表现
对孩子的要求相当高,从给孩子起名字开始就希望他能聪明过人,将来成为精英人士,却常常忽视了对良好品德的培养。
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就是父母的普遍心愿。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IQ对于成功的巨大作用又促使父母更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道德的培养。
专家药方
古语有云: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是同样重要的。要想孩子做好事,必须要教孩子先做好人。
在幼儿时期建立的道德观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从小开始,你就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爱”,懂得善良、诚实、勇敢、坚忍等品质是人最宝贵的东西。
也许你觉得这些东西很虚幻,其实它们完全可以渗入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比如让孩子学会关爱,可以先启发孩子爱动植物,经常让他给花浇水、给小狗喂食;继而让孩子多和小朋友玩,让他学会爱护同伴;经常带孩子去看爷爷奶奶,让他懂得孝敬父母;在此基础上,再教孩子爱社会、爱国家。
记住,成功只眷顾于德才兼备的人。
●采写:俞悦
专家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潘洁教授
相关链接
上海市妇联儿童部和上海市亲子教育研究中心的一份“亲子教育研究报告”显示:
●上海约80%的父母不清楚如何获取育儿知识。
●超过30%的父母对“孩子有哪些权利”这一问题没有思考,认同孩子应当“自主平等”、“受尊重”的父母只占总数的15%和6%。
●在12项父母为孩子起名字的理由中,父母的答案大多集中于希望孩子智力发展、长大成才,而孩子良好的品德修养被列在末位。
●高学历的父母对孩子更为严格。在对孩子“接受容纳”和“鼓励赏识”方面,初中学历的父母对孩子的容纳度最大,对孩子的鼓励赏识最多,而这一趋势随学历增高而减弱。
●父母在孩子的物质投资上较为丰富,但没有针对性,走入了追求高价的误区。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