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亲子中心 > 强生婴儿教育中心 > 家庭教育 > 家教指导

 给孩子留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
 2003年11月20日 14:45 《悟人子弟》新素质教育丛书

  家长应该留给孩子发展创造力的空间。当埃米莉·吉布森刚学会蹒跚走路时,有一天妈妈非要给她戴上手套,她说:“手套令我的手感到悲伤。”父母们碰到这种情况往往只会说:“多有意思的感觉。”但心理学家却可能把埃米莉的这句话作为儿童创造力的一个例子:以不同寻常的方式看待问题。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和青少年精神保健中心主任利昂·卢森堡医生认为,孩子的天性同后天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大多数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婴幼儿在重新发现和重复发明成人熟视无睹的一切,他们的生活是由一系列有待解决的有趣问题组成的。可以说,创造性是儿童的天性,问题在于父母对此如何反应。

  心理学家迈克尔·舒尔曼担心随着孩子长大,父母有时将创造性活动限定在狭窄的领域里,例如认为只有艺术或音乐才能培养创造力,实际上有很多途径,其中包括运动。孩子们在尝试新事物时往往会犯错误,但有创造性的人视犯错误为积累经验的途径,他们能够“吃一堑长一智”。

  对一切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每个孩子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适应新的东西,接受新的挑战,取得新的成绩,不断地获得发展。由此也才能更好地去更新自己,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大概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因为,只有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使孩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去做好一切事情,接受现实的不断挑战,也才能向现实发起新的挑战,使自己不断地前进。

  陈宇华,毕业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获MBA学位,回国创办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在国内推出《千万别“管”孩子》、《蓝色基因》丛书而引起轰动。

  陈宇华正是基于这种善于思考的能力之上,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挑战,最终获得成功。这同样归功于父母从小对她的培养。

  陈宇华的父亲回忆说:“想起来,一开始,我们对宇华的培养,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中一条就是,在我们的引导下,陈宇华从小就十分好学,这当然对宇华后来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产生了极为积极的一面;但除此以外,还产生了一个负面作用:那就是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缺少了一种儿童发展所必需的自然和全面。

  我们觉得,这可不是一个好苗头。照这样发展下去,就算宇华可以在学习上作出很大的成就,但只顾学习,而不顾其他必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是片面的、不完全的,对孩子以后在社会的发展和成长十分不利,我们可不想她真的变成一个‘小书呆子’,只会学习,人情世故一点不懂。

  最重要的是,如果这样一味苦学,对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只知道苦思冥想、一味钻研,反而会限制思维的发展,思维能力不能全方向、多层次地得到发展。

  不能有足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变得死板、僵硬、片面,甚至丧失思维。这种头脑的僵硬死板,更会导致孩子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毫无自己的主见,缺乏处理事情基本的能力和勇气。这对于学习乃至于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没有好处的。因为,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处世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只有使一个人‘能想’、‘去想’、‘想得好’,才能‘能做’、‘去做’、‘做得好’。

  这个想法叫我们身边的很多家长感到不可思议:孩子爱学习,这不是天大的好事么?这还用担心?她学习我们还求之不得呢!其实,这不是爱学不爱学,或学不学的问题,而是如何学才能学,或者如何学才能学得好的问题。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自觉地学习,甚至用强制的手段逼他们学习。结果就如前面所讲的宇华的情况是一样的:只知道学习,锻炼不了别的能力,并且限制了孩子的头脑,反而对学习、发展不利。

  我们身旁几个孩子的故事,更加深了我们的这一认识。

  有个孩子,平日就知道学习,不闹也不玩。只不过,她是被爸妈强制要求而形成自然的。这个孩子在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也很是不错的,经常拿个第一、第二的。可我们总是觉得她有些木讷,平时总是低着头走路,见了熟人也不喊。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从来不玩,不看电视,也不做任何家务。当时,她爸爸妈妈还是很得意的,到处夸女儿听话、好学。可是到了初中三年级以后,直到高三,那个孩子的成绩渐渐下降,名次也慢慢掉到了三四十名左右。这倒不是因为她不用功了,相反,她越来越刻苦,越来越努力,但是成绩却似乎跟她的努力成反比。最终,她高考时落榜了。人也变得越来越内向、抑郁,弄得家长整天都很担心她。

  另一个孩子,则完全相反。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就不怎么管她,她也调皮得很,不怎么爱学习,所以小学时的成绩一点也不突出。但这个小孩子很讨大人们的喜欢,在小伙伴中很有威望,经常组织院里的小孩做些游戏,办个活动什么的。上了初中之后,尤其是初三和高中以后,她的成绩一天天在进步,由原来的五十多名,上升到四十多名,最后竟然在班上是十几名了。并且,她也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刻苦,一直是轻轻松松的。最后,她轻轻松松地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

  知道成绩的那一天,整个院子里沸腾了,人们都诧异地议论这件事:一个原来的好学生竟然落榜,而一个原来的差学生居然考上了华师大!

  于是,大家都在分析:肯定是前一个孩子比较笨,而后一个孩子比较聪明的缘故。这有一定道理,但也是不全面的,这两个孩子,我们从小就看着她们长大,应该说智力相差不大,都是挺聪明的孩子。关键是什么让两个原本都很聪明的孩子变得有了“笨”和“聪明”的区别呢?

  我们分析:前一个孩子一味地苦学、死学,反而限制了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被削弱了。而小学、初中时的优秀,又使她过于相信自己的学习方法,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知道或者根本没有去想如何改进。这样一来,她的思维能力从小学到高中,根本没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甚至有退步。而初三到高中的学习,对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所以,这个孩子的慢慢退步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后一个孩子正相反,她的思维从来没有受到过限制,她的发展是自由的、活泼的,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她就能适应高中的学习。”

  对孩子来说,如果他们不能经常置于有得有失的环境中,那么犯错误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可以刺激他们下次做得更好。竞争的好处在于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够获胜,所以它将促使孩子尽快找到“正确”的办法。父母可以通过为孩子提供令他们感到新鲜的原材料,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原材料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东西,例如钢琴,即使在孩子没有学习而且也不懂音乐的情况下,也要允许他们去弹奏钢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这是一句流传很广、使用频率颇高的大实话。其实,生活中的“第一个”、“第一次”的“机遇和挑战”真是太多太多,谁都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受人尊重的人。但在家庭教育中,更为可敬、值得称道的是:当父亲的要有意识地引领着女儿尝试生活中无数个“第一次”,把女儿锻炼成为一个有健康人格和个性的人。

  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也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教育家,打女儿小时候起,他就领着女儿迈过一道道“第一次”的坎,跨过一个个“第一次”的沟,植下了一个个终身受用的社会化“基因”。

  女儿很小的时候,邓先生在街上碰到一位玩蛇的,这是一条不会咬人的蛇,他就让女儿用手摸一摸,胆子大一点。女儿读小学时,邓先生尝试着让女儿一个人去外婆家,妻子不放心,他就在妻子不在家的时候让女儿去,算好时间几点去,再几点回来,在妈妈回家之前回来……后来,有一次被妻子“抓”到了,当邓先生“承认”时,女儿早已熟门熟路了。以后,邓先生带着女儿“第一次”坐火车、乘飞机,“第一次”去拜访女儿崇拜的作家,尤其是带她“第一次”去见一位百岁老人,这位老人104岁了,还会讲英语,女儿佩服得不得了,从此,老人的慈祥目光和希望成为女儿进步的源源动力。

  大多数女孩子比较软弱,胆子小,不敢主动尝试新事物,所以带女儿尝试“第一次”,也许是做父亲的重要职责。带女儿“第一次”下水、爬山、打球、看马戏;带女儿“第一次”走夜路,步行远足,义务植树、领养野生动物;带女儿“第一次”去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带女儿“第一次”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慰问孤老,上舞台演出,“智力大冲浪”……通过一次次“第一次”体验和实践,传输“勇敢的精神”,不失为明智的“为父之道”。



    关键字:创造力  探索  想象  儿童心理  儿童天性  适应能力  父母指导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素质能力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