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宝宝多接触不同形态的图书和学习刺激是新手爸妈的愿望,但这是急不得的一件事。根据研究显示,越是婴儿熟悉的书,越是能引发婴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也越能引导婴儿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行为发展。大人可以从六个月大的婴儿对书的咬痕多少等线索,发现孩子对某些书的偏爱。因此,童书的替换,应以婴儿所显示出的兴趣作为参考点,并不是读越多不同的书给宝宝听就越好。
一、先由一本书开始
由于婴儿对识别人或事物的名称特别感兴趣,所以与婴儿共读的书可以先由每一页只有一种物品的图书开始,内容最好是婴儿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像是气球或是洗澡时玩的小鸭子。
一页一物的图画书型态,有助于孩子学习口语、点指及对文字的熟悉感,一方面拉近孩子与书之间的亲密度,另一方面在无形中奠定孩子对阅读、书写及文化学习的第一步——了解图画与文字都具有记载口语和思想的功能!亲子共读时,只要婴儿显出想再读的兴趣,例如:用手翻、指画中某一页或拍打封面示意等,大人就应该重复再读,因为重复能帮助孩子了解和掌握因果关系。例如:这一页是什么?预测和期待下一页又会是什么?
二、可在一、二周后,介绍别一本书给婴儿
介绍的新书最好与旧书是同型态、主题、作者或是绘画者的。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会较顺利地引导婴儿接受该新书,
至于书的型态,不一定只是认知型的图书,例如一页页都是不相关联的物体指认,或介绍形状、颜色等;带有简单情节的故事绘本也可以读给十二个月大的婴儿听,虽然他们不见得了解故事本身的关联性,但会“期待”某一个固定情节的转迭和结果的出现,并感到满足。
期待固定的结果或情节,表示宝宝已经初步地了解图书的构造——有固定的文字内容。而宝宝若从共读之初,如看到封面,便开始期待大人念至中段的情节,及念到自己所钟爱的部分和结尾,则表示宝宝已具有故事结构(含起首、中间、结果)的基础认识。
三、新旧书应陈列在孩子拿得到的固定场所
如果要介绍新书给宝宝,旧书最好不要束之高阁,婴幼儿都有喜欢拜访“老朋友”的需要。
新旧书都应陈列在孩子(不管会爬或会走)拿得到的固定场所。至于陈列的方式,不一定要用开架式的陈列架,也可以把书放在篮子内,只要是宝宝拿得到的地方就可以了。
当共读的时间到了,在孩子面前取出图书,陈列在地上或桌上,供宝宝选择,或大人自行选择想共读的书。重要的是,当共读时间结束,也要当着孩子的面,将图画收入回原位,并加以说明:“妈妈把书放到书架上了。”
一段时间后,当孩子有能力自己行动时,大人将发现,即使只是会爬的宝宝,他们能独自费力地拿书给大人念,然后又费力地拿着书爬回去,将书放在原来的地方。这些行为明白地显示孩子信任环境、能掌握环境且能运用自己的能力;此时,父母亲可提供给孩子的最佳帮助是——预备与设计环境,使它变得更可信赖。
四、旧瓶装新酒
孩子在婴儿时期读的书,不是在过了婴儿期就没有用了。不同年龄、不同心情看同一本书的“焦点”会不一样,且随着时日,大人在与孩子共读时所能引导他注意的点也不相同。例如,与婴儿读之初时,只着重于命名物体;等孩子到了幼儿期,则可为他说明物体细部的名称(如:这是鸭掌)和经验的描绘(如:你生日的时候,妈妈送了一个大气球给你);待孩子到了儿童期,则可做为教他认字的材料。
因此,替换下来的图书仍应继续收藏,等日后让孩子重新拜访、发现新意。也因此,千万不可对一个手拿婴儿厚纸板书看得津津有味的五岁儿童说:“你怎么看小BB的书呢?那对你太简单了!”其实,他正以一双不同的眼和一颗不同的心发现新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