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为宝宝的健康加加油
 2004年12月15日 20:27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

  ——教育从出生开始

  有专家说:爬就是健康。因为宝宝的爬行要动用他的四肢,而这种活动又增强着由三亿神经细胞组成的两个脑半球互相联系的途径。爬得早的孩子,一般走路也早。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会使整个脑部“串联”起来。

  美国的婴儿,从他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就备受尊重和“抬举”。大人们想着法儿鼓励他、夸奖他。记得我的大外孙出生后,是被医生捧到女儿的身上,让女婿上前剪脐带的。这个“剪脐带”的接生程序竟然像举行什么仪式一样隆重。当女儿看到儿子后,笑着说:“哎哟,果然是蒜头鼻子,像他爸爸”时,医生就夸赞婴儿,说:“瞧你多棒啊,连鼻子都知道朝哪个方向长,如果不像你爸可就麻烦了。”逗得女儿女婿哄然大笑。然后就给婴儿擦洗、称体重、量头围、胸围、身高等。接着是打预防针、摄影师录像。当护士把产妇推到住房时,房里的电视屏幕上已出现了新生儿稚笨的蠕动。经过摄像师加工过的图像既清晰又有艺术效果,再配上音乐,更美化了宝宝。交上20美圆,新爸妈可以带录像带回家。

  此后,便是两三个礼拜到医院检查一回。除了护士来称体重、量头围、胸围、身高和打预防针外,医生还要听心脏的跳动、数脉搏的次数、翻眼帘、摸肝脏、看牙龈等。再以后是一两个月来检查一回,并且要给出婴儿的发育状况卡,上面写明宝宝的头围居全美国同龄婴儿的百分比位置,身高居百分之几等等。让做父母的清清楚楚,知道你的孩子在发育排行榜上是居中还是居上。体检的次数随着孩子年岁的增大,逐渐减少。

   那么,对于初具人样儿的小不点儿来说,除了让他们吃好、穿暖,得到爱心呵护外,怎么开展教育呢?美国专家们的着眼点在于激发婴儿的视、听、味、嗅、触五种感觉能力,让这五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和谐、健康地齐头并进。

   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习会的主任珍妮特-多曼认为,婴儿出生,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的感觉系统远非完美(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会试着想:我在哪儿?怎么回事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因为他看不见,听不到,感觉能力又不很强。这时,父母的工作便是提供足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刺激。按照中国人的一般习惯,常把孩子安放在一个色调柔和的环境里,怕他受到刺激。珍妮特认为,这对孩子简直是灾难,因为婴儿需要看对比明显的东西,需要看轮廓鲜明的图像,需要看黑白对比的事物。

  也许是受这种育婴观念的影响,美国儿童用品市场上卖的婴儿床琳琅满目。除了床边的木栏上镶有红、白、黑、黄、绿等彩球外,周边还围一圈儿布围栏,布围栏的图案和色彩也特别艳丽。玩具上面都标有使用孩子的月份,供一到三四个月的孩子使用的玩具五花八门,品种繁多。我最欣赏的一种是吊到屋顶,孩子躺在床上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的玩具。这玩具挺简单,是个和屋顶平行的圆圈儿,圈周围栓着红色的小熊、蓝色的小驴、绿色的小鸟、白色的小猪等,大人一拧发条,随着音乐的响起,小动物就转圈儿追逐起来。我的两个外孙都是在它们的引渡下走出蒙昧期,然后“哦、哦”地主动与小动物们打招呼的。外孙们的玩具,除了头顶吊的,还有脚底蹬的。有一种简易电子琴,被安装在一个软软的大红棉布袋里。把它立在床栏边孩子的脚能够着的地方,宝宝的脚一踢腾,就蹬响了琴键。这时伴着音乐响声,还有亮亮的红绿灯闪闪发光。这种玩具除了视觉、听觉的刺激外,还有触觉的刺激。久而久之,培养了孩子的条件反射,他觉得好玩儿,就反复踢腾。这便是“启蒙教育”的反馈。

  美国专家认为,智慧的妈妈应该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课堂。比如你在家里喂奶时,就要教宝宝吃奶奶,吃奶奶。你的手可以轻轻挠挠他的小脚,说挠痒痒,挠痒痒。你给他穿衣时,嘴里要念叨,伸伸胳膊,穿上衣服;伸伸腿腿,穿上裤裤;伸伸脚脚,穿上袜袜。如果你推宝宝出去晒太阳,强烈的阳光刺了宝宝的眼睛,你就要及时给宝宝介绍:大太阳,阳光强,刺了宝宝的眼睛,不好受。有风吹来,宝宝打个喷嚏,妈妈就要对宝宝讲清楚:风儿来了,树叶被吹得沙沙响,宝宝被吹得打喷嚏呢——啊—嚏!走到树林里,妈妈可以从地上拾一片儿干净的树叶,送给宝宝。你千万别以成年人的尺度衡量他,以为他什么也不懂。他会举起来反复地观察它,辨认树叶的形状和颜色;他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它,尝尝树叶的软硬和味道;或许,他还会用另一只手来配合,撕开它,弄碎它,听听响声,试试自己的力气,从而发现这玩具不堪一击……在这些看似稚嫩的动作里,我们的小宝贝已动用了他的判断、推理等思维,也就是动用了他全部的脑细胞,这就是婴儿的学习,也是婴儿的运动。他们的脑细胞使用得越多,就会越发达、越灵便。

  似乎有一种约定俗成,不论哪国的家长们带孩子都侧重于“摇”。在我的记忆中,当我三四岁时,奶奶还常常摇着拍我睡午觉。我国南方摇床、摇篮更多些,相应产生了动听的摇篮曲。美国小孩人人有小推车,常被妈妈们推着逛商场、去游乐园。从躺到坐,都在摇动中度过。据得克萨斯州的露思•赖思博士在控制实验中证明:花一刻钟的时间来摇动、抚摩或轻拍婴儿,每天只要四次,将会极大地帮助他发展协调运动以及学习能力。有时我便胡思乱想:民间传说我国南方人比北方人中聪明的多,是不是因为南方婴儿睡摇床、摇篮多,北方婴儿睡土炕多呢?据说通过轻摇的手段使婴儿获得定期的前庭刺激,婴儿的体重增加较快,视觉和听觉也发展较早。而前庭系统对脑的正常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六七个月之后,婴儿表现出爬的欲望,家长就要积极支持他、鼓励他。这话听起来谁都能认同,事实上,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的具体操作却大不相同。笔者在美国洛杉矶期间,亲眼目睹了中国婴儿和美国婴儿“爬”的能力的差异,不禁大感震惊。我的二外孙丁丁,在满月时曾被誉为UCLA大学村一号种子(体重第一),按说发育状况首屈一指了,但到该“爬”时,他的能力与美国人的孩子就差远了。有人说可能是遗传因素,事后反思,症结还在于家长的育婴观念。中国家长珍惜宝宝总是表现于怕冷怕热、怕脏怕碰,是一个“怕”字当头。孩子想在院里的草坪上爬,怕潮;孩子想在屋里的地毯上爬,怕脏。只圈定他在床上爬,还怕他掉下来,四周围堵了枕头,这样他的用武之地还剩多大呢?我对门一对年轻美国夫妇,却常把他们的孩子像抓小鸡似的拦腰一拎,扔到院里的草坪上,让他爬;提回家里,放在地毯上,任宝宝信马由缰。一旦发现了孩子的进步,就拍手叫好,加油鼓劲儿。那孩子还不及我的二外孙大呢,可是人家却爬得早,走路也早。每到节假日,游乐场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沙坑里,树荫下又凉又潮的草坪上,海滨湿湿的泥沙里、浅水里,到处爬着、滚着、跑着、跳着美国人的孩子(在海边,我三岁的大外孙好歹不离大人的怀抱,怕湿鞋)——眼睁睁地看着人家的孩子骨骼比我们的硬,运动能力比我们的强,实在不能不叫人深思。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对孩子限制太多、呵护太多。

   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他们不把孩子当成软弱无能的心肝肉,而是当成天生的小精灵、勇敢的冒险家。他们这样理解孩子的爬行:当婴儿向前移动时,就是尝试着探究这个世界。在地毯上爬,他会触碰到沙发或茶几,难免轻轻磕碰一下,别管他,这对他来说是经验。他想一想,就会停下来,琢磨这是什么庞然大物,挡了我的去路。这时,如果他还想前行,那一双小眼就停止无目的地游移,而集中考虑要不要绕路……

   这样,婴儿的每次爬动都将启动他的视力和智力,看明白要去的方向,并使两眼注意力集中、一起使用。他不断地集中两眼视力,视力就会越来越好(视力也像刀,越磨越锋利)。

   有专家说:爬就是健康。因为宝宝的爬行要动用他的四肢,而这种活动又增强着由3亿神经细胞组成的两个脑半球互相联系的途径。爬得早的孩子,一般走路也早。因为这种运动方式会使整个脑部“串联”起来。

   在婴幼儿时期,运动就是学习。

   事实证明,有不怕潮的父母,也就有不怕潮的宝宝;有不怕脏的父母,也就有了耐感染的宝宝。美国人的孩子一般是耐冷耐热耐磕碰,中国人的宝宝(尤其是让奶奶、姥姥带的)一般是“捂”得多,易伤风感冒。

   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换换育婴观念,为宝宝的健康加油、再加油呢?



    关键字:海外育儿    感觉器官  功能  启蒙教育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启蒙教育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宝贝精彩专题

·胎儿发育周周看
·准妈妈护理手册
·产妈咪全呵护计划
·意外伤害急救对策
·关注防辐射健康
·家庭护理完全手册
·宝宝上日托or全托
·珍惜压岁钱的民俗
·张仲华早教专栏
·宝宝何时上幼儿园
·十万个为什么小学
·张仲华教授专栏
·你言我语话早教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