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性格、行为、心理

 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角
 2005年03月01日 09:14 《孩子》

  缘 起

  “小朋友,请把手里的玩具收起来,我们要上课了!”“怎么又上课了!”“我不想上课!”“老师,再让我们自己玩一会儿吧!”面对孩子沮丧的小脸和此起彼落的抱怨声,兴致勃勃赶来上课的年轻老师愣住了。

  经过一个假期的备课,老师为孩子准备了琳琅满目的课程:民间游戏课、讲演故事课、烹饪课、面具制作课……这些课程,全是按照学前教育纲要的要求,以游戏为主的。音感课上,孩子们可以张开彩虹伞,随着音乐在伞里钻来钻去,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乐理课上,孩子们又变成小汽车,在铺满地面的五线谱地谱上时开时停,了解五线谱的线与间,以及它们代表的不同音高……

  这些游戏,都是孩子们以前很爱玩的,怎么现在他们就不喜欢了呢?

  解 析:

  孩子不愿意上课,是因为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太少了。游戏教学,形式虽然是游戏,却并不是完全的游戏,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步骤。与干巴巴的照本宣科相比,孩子们对教学游戏有兴趣,可是,他们也需要自主游戏,需要每天有一定量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完全自己决定做什么,和谁一起做,做多久,甚至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并不见得少。

  观 察

  镜像一 “恶作剧”中的规则意识

  胜胜和小伙伴一起去游戏室玩。走到门口,他用两手撑在门框上,笑着看门外的孩子。斌斌见门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胜胜身上撞。可是不管怎么用力,胜胜就是不松手。而另一边的莹莹也打算要进游戏室。她走到门边,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嘴里还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马上,胜胜就把左手放了下来,让莹莹进去了。斌斌也想跟着进去,却被胜胜拦在了门外。于是,他又往胜胜身上撞,可胜胜就是不让他进。过了一会,莉莉也来到门边,同样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叮咚,叮咚”叫了两声,胜胜也把莉莉放了进去。斌斌想了想,走到门边,学莉莉的样按了按胜胜的手,“叮咚,叮咚”两声,胜胜马上让他进了游戏室。

  解 析:

  从上述故事中不难看出,“恶作剧”游戏中斌斌就是个败而不馁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次的体验,最后终于明白游戏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畅通无阻。而莹莹和莉莉则是已有经验的使用者,显然她们将胜胜的行为理解为是在进行开门的游戏,然后又将自己的想法付着于行动。很快,她们的想法就被认可了。胜胜在游戏中担任的是游戏启动者的角色,是他的奇思妙想带动了其他孩子的游戏,也正是他坚决的态度保证了游戏规则的执行。可见,在自主游戏中,孩子很容易领悟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镜像二 捣蛋鬼的“发明”

  杨杨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常常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法,令家长防不胜防。一天下午,杨杨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和隔壁的琪琪等小朋友悄悄约好,溜出了家门,跑到小区垃圾篓里捡出一个泡沫蛋糕盒当足球踢,玩得可带劲了。妈妈在后面怎么叫都不听。晚上爸爸回家,听妈妈说了这事,灵机一动,拿来一张报纸对杨杨说:“杨杨,你不是爱玩吗?把这张报纸拿去,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张报纸能怎么玩?”妈妈责怪爸爸,杨杨却乐呵呵地拿着报纸转身走开。一会儿,爸爸妈妈惊奇地发现平时活动不认真的杨杨,此时正玩得入神,他一会儿将报纸贴在胸口跑来跑去;一会儿卷成一长条做障碍物,来回跳;一会儿又揉成一团,当“手榴弹”扔……

  解 析:

  一个废弃的蛋糕盒,一张报纸,却能让孩子玩得如此尽心,这从某种角度上反映了家长为孩子提供的许多玩具,并没有真正满足他创新的需要。看看孩子家里的玩具:逼真性玩具多,半成品、废旧材料提供得少,有的比实物还漂亮,但却不能使孩子保持长久的兴趣。让孩子去发现玩具,并把制作玩具看作游戏的一个过程,这样更能满足他创新意识的需要。家长要懂得适时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积极思维,捕捉灵感,并不断刺激他去尝试新的领域,去体验创新的喜悦。

  镜像三 玩沙的“另类”收获

  几个孩子在沙池里做玩沙的游戏。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沙子还是潮潮的,孩子们知道这样的沙子最好玩。他们分好工,开始忙着在“客人”来之前准备好所有食物。瓜瓜最爱吃西瓜,所以他准备的是“加了辣椒面的西瓜”,并保证“一刻钟之内保证完成”,手里忙着嘴上还自言自语地说“味道怪怪的”;苗苗用圆勺子做“巧克力蛋糕”,他先将沙子用力压实,再整整齐齐地将它倒扣在平台上,做好的成品一定要完美,否则就一定得重新来过;圣毅做的是“免费赠送的比萨”;而陶陶的“红烧鱼”有点意思,上面还有小石子做成的各种调料。他们还互帮互助,“我的小铲子借给你”、“我这里有湿沙子”,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很团结。时间差不多了,孩子们互相提醒着“你的好了么,快点,客人要来了。”很快所有的小朋友都完成了,宴会可以开始了。最后对小伙伴们总结说:“要做好这个呀,得有三个条件,一是沙子得是湿的,二是必须压紧,三是必须倒在平的地方。”

  解 析:

  在游戏中,每个孩子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通过这个玩沙的自主游戏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由度大,顾忌少,他们通过充分的联想、交流和表现,能够创造出多种玩法;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句话都在展示一个色彩斑斓、富有活力的美好世界。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环境。环境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支持孩子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效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心态的形成。

  视 点

  马拉古兹在名为“其实有一百”的诗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谈话方式,还有一百种……但都被偷去了九十九种……”试问:孩子那九十九种游戏方式被谁偷走了呢?被我们的教育!

  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吧,即使是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大人们也习惯以约束孩子为主,时时处处都是规矩。久而久之,这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也会缚住他的头脑。孩子在循规蹈矩的环境里,其心态必然是瞻前顾后。时间一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人云亦云,培养创造性思维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其实,孩子在自由游戏中,同样可以发展许多能力:探索能力、专注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自由游戏能帮助孩子发展自主性和创造性。因为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创造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阶段,生活里处处会洋溢着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可是,在传统教育中,发展孩子的这些品质,往往被忽略了。大人注意的只是孩子学会了多少字,会什么乐器。孩子会自主选择吗?出现问题时喜欢自己开动脑筋去解决吗?这些却得不到重视。如果不及时捕捉、开发和引导,那么,孩子早期的智慧可能会在大人不知不觉中悄然泯灭。

  当然,孩子的个性是有个别差异的,有的孩子能从自主游戏中获得足够的动机和乐趣,而无须大人的干预;有的孩子则依赖性较强,别的小朋友怎么玩,他们就怎么玩,没什么创意,思维比较局限。这些孩子并非是不具有创造性思维,而是缺乏家长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性格特点,承认他们的个性,并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该记住:让孩子做游戏,不是灌输孩子多少知识,而是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使他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文/ 王 甘 豆 豆



    关键字:早期教育  个性  游戏  恶作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早期教育新闻 全部个性新闻 全部游戏新闻 全部恶作剧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