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师最讨厌了,每次都给这么多的作业,害得我都没有时间玩。”
父母甲:“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老师呢,他也是为你好。”
父母乙:“老是想玩,考试快到了!”
父母丙:“听起来你很失望,是功课太多使你不能去玩吗?”
身为父母者,你会选择甲、乙、丙哪一种角色?父母甲是教训和解释的角色,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感受;父母乙是指责和警告的角色,容易引起孩子的抗拒或压抑;而父母丙则是兼顾倾听和反映情绪的表达,尤其是不带批判的同理心问句方式,会让孩子乐于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因为父母没有企图去堵住孩子的情绪出口。
对于孩子一些不适当的言行,避免急切直接的反应,不妨给予自己一些停顿时间,心里先问自己两个问题:“孩子言行背后的情绪感受是什么?造成这种情绪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即使父母知道答案,仍得运用假设性的措辞来反应,而不是“我完全明白”的断然态度和言词。
最方便有效的反应是:“你觉得……,因为……”“听起来似乎……,由于……”等类似措辞。
当孩子开始叙述时,以不打断孩子表达的简短反应,如不时地说:“嗯”、“是的”、“我了解”等,偶尔点点头表示你的专注,来鼓励孩子吐露心声、净化情绪。当然,父母仍关心孩子的功课,请放心,大多数的孩子在抒解不满之后会去完成作业的,而且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