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日渐顽劣难以调教?为什么孩子总是学不会宽容与大度,始终缺乏对他人的爱心及关心?来自孩子种种性格缺点的信号,提醒着家长们做出判断:
“病例”1:当独生子女面对纷争……
安安在幼儿园因为抢玩具的事情与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哭了一整天。
安安妈:
真不明白安安到底怎么了,就为抢个玩具这么点小事,居然哭得气都差点喘不过来,有那么委屈吗?家里遥控玩具车多的是,怎么偏偏就稀罕那个上链“草莓车”……老师也真是的,安安都哭成这样了,怎么还不去哄他?看看安安红肿的眼睛,真是心疼极了。
安安的老师:
孩子们之间因争夺玩具而发生的哭闹每天都要上演好几回,他们都是“小王子”、“小公主”,认定了就非得到不可。其实不止争夺玩具这样,平时就连老师的一句表扬、一个眼神,孩子们之间也会相互比较和争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唯一的心肝宝贝,被家长宠着惯着,养成了自私任性的坏脾气,来到了幼儿园就是要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在集体中生活。
安安:
我很早就想玩那个上链“草莓车”了,它的颜色是所有玩具中最漂亮的。每次老师分发玩具,我都希望拿到它,这次终于被我拿到了,当然很开心。响铃时,我正准备把玩具车放回去,小军就把它抢走了,他昨天才玩过这台车啊,而且铃响了还不肯放回架子上呢!小军这么霸道,我当然不服气!可是老师不批评他……
“病例”2:当独生子女面临挑战……
暑假,8岁的双胞胎冰冰和盈盈两姐妹,和她们的好朋友小佳一起,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英语夏令营。打从一进入夏令营开始,她们便成了队伍中最兴奋活跃的一分子,无论做游戏还是学表演,在3个人的合作下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夏令营结束前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英语话剧分组汇演,小佳、冰冰和盈盈在老师的安排下迎来了一名新成员——皓皓姐姐。
皓皓姐姐加入前,小佳一直都是小组里最棒的,享受着“绝对权威”的特权,无论分配任务还是总结发言,大小事情都由她负责。但是皓皓姐姐加入后,她的优秀成了小佳最大的挑战,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英语水平,小佳样样都略逊一筹,这让从小就习惯于生活在焦点与掌声中的小佳难以接受。当她们俩对话剧编排出现不同意见,冰冰和盈盈居然一致支持皓皓姐姐时,小佳更觉得自己被孤立了,皓皓姐姐抢走了她的好朋友和所有的荣誉感……
话剧表演开始了。演出中途,皓皓姐姐忽然一脚踩空,从道具台阶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冰冰连忙向皓皓姐姐跑去,小佳却一把拦住她:“不要扶她,她不是很厉害吗?让她自己站起来!”冰冰愤然推开她的手,扶起皓皓姐姐。小佳倍觉尴尬和不堪,一扭头,跑下了台。
夏令营结束了,小佳在车站一见到来接自己的妈妈,就飞快地扑进妈妈怀里,哽咽着说:“妈妈,我再也不要参加这种夏令营了,再也不要离开你们了……”
种种冲突的发生,其实都与孩子性格的局限有关。治疗孩子性格缺失症,家长首先要认清独生子女的个性脸谱及其形成的根源……
诊 脉:
Part one:独生子女的个性脸谱
自 私
习惯了独自占有的环境,却缺乏分享的对象,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们索取的机会远远多于付出的机会。当属于自己的东西受到侵占时,孩子总是首先从自身利益出发,以反抗的方式应对。
敏 感
由于独自面对世界的机会增多,独生子女们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总带有小心翼翼的敏感,过分注意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任 性
独生子女的任性似乎无可避免,家长早早就使他习惯于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和迁就的对象。
恋 物
对物质的迷恋其实来自于孤独感,由于缺乏倾诉的对象,使独生子女们更多地从物质依赖上得到安全感。
嫉 妒
过于强烈和集中的关爱,使独生子女成长于索取而非贡献的环境,属于自己的关注和利益不愿分享和奉献,也不容许受到挑战。
浮 躁
缺乏竞争对手和学习对象一直是独生子女成长的最大问题,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不客观,导致了面对环境改变时孩子的浮躁心态。
孤 独
在成长的过程中,独生子女们缺乏年龄相近的亲密兄弟姐妹分享内心悲喜,童年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与自己对话、玩耍的经历。
Part two:个性脸谱背后的秘密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家庭成长环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塑造。一般来说,亲子关系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放纵型
这种类型中,家长俨然是孩子的奴隶,家里唯一的宝贝就是全家的主人,有绝对自由,目中无人,不尊重他人的需要,不能承受任何挫折,家长唯命是从。
造成这种关系的根源多数出在家长身上,或是因为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而产生补偿心理的结果,或是因为孩子从小被祖辈宠坏的缘故,等等。
专制型
这种类型有点像旧式的家庭,家长仍将自己摆在家庭权利中心的地位,自己的决定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从不倾听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对于孩子的淘气往往是以暴力解决,家庭气氛趋于紧张、压抑。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大多没有自由,没有主见,唯唯诺诺,不能独立思考,不敢表达自己,沉默寡言,自我形象塑造差,个性退缩胆怯,缺乏自信,压抑情感。
权威型
家长关爱孩子,接纳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有原则,也有家规。孩子接纳家长制订的标准,以家长的价值观及身体力行的榜样作为学习对象。当孩子逐渐懂事长大时,亲子之间的关系也逐渐从权威型演变为亦师亦友型。
无疑,权威型亲子关系最适合独生子女的成长和性格塑造,那么,家长如何在生活细节中创造这样的亲子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专家建议:
从“爱”到“管教”的艺术
明确对孩子解释家长所规范的内容,让他理解原因及后果
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身边没有可以随时参照和比较的标准,家长的所有命令和管教,对他而言都带有强制性质,因此,如何有效地训练,使孩子接受家长的要求,成了一门教育的艺术,而这门艺术的入门就是从沟通开始的。
小明脾气暴躁,不管在哪里睡着了,醒来后都要大哭大闹一场,碰上妈妈开车的时候也是如此。妈妈常常被他弄得心烦意乱,精神紧张。于是,在小明2岁半时,妈妈就告诉他这么一个规矩:“妈妈知道你睡醒后很不舒服,但是你的大喊大叫使妈妈不能专心开车,妈妈要帮助你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下次醒来大哭,我不会理你,哭得越大声、越久,不理你的时间就越长。”半年下来,小明哭的音量和频率都显著减低了,有一天,家人甚至欣喜地发现他醒来后不再哭喊了。
管教不可半途而废或前后不一
4岁的艾丽常在妈妈打电话时吵着要吃零食,因为她知道正在通话中的妈妈不会限制她。一次如此,两次如此,每逢妈妈拿起电话,艾丽就趁虚而入。最后,当艾丽再次逮着妈妈通话的机会要零食吃时,妈妈对电话那头的朋友说:“对不起,我先管教一下孩子。”然后用温柔而严肃的语气对艾丽说:“平时这个时候不可以吃零食,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也一样不可以。”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察言观色的教育,很会抓住家长的弱点,知道家长在不方便的时候会放松管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要有持久性,不能因为时地改变而有不同的标准,以免误导孩子。
互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养成习惯
据研究,任何习惯最少都要30天才能养成。很多家长通常只给孩子布置任务,却没有示范和教导,看见孩子不会做,或者做得不够好,就忍不住接过手来帮忙,这样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妨碍其自信的发展。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早上起来铺床,可以先跟孩子一起铺,示范几天,确保孩子可以亲力亲为(不止是家长,孩子也要明确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才放手让他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共同分工完成,比赛谁今天做得更好,并常用正面的语气鼓励孩子:“很好!”“很不错!”“下次再努力一定会更好!”增加在学习中的沟通,使这些学习和习惯变为生活中的乐趣。(文/贾艳滨)
日常家庭护理:留心孩子性格缺失症的四个信号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就成了一个特殊符号,被冠以这个名号的孩子们,张扬而富有个性,但同时又脆弱敏感,始终处于一个令人关切的位置。传统的眼光通常将独生子女的性格缺失归咎于孩子本身,这是消极的角度,事实上,决定孩子个性品质的主要因素不在于独生与非独生,而是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您的孩子懂得爱吗?
“全托型幼儿园”、“双职工家庭”的出现,使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或许孩子在幼儿园、社区中有不少伙伴,但伙伴代替不了亲情,孩子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导和爱,个性发展才能更健全;孩子发自内心感受到家长的爱,才能学会付出爱。家长不妨多告诉孩子你爱他,给他拥抱和亲吻,倾听他的心声,建立彼此的信任,这些交流会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心灵温暖,性格温和,同时学会表达爱的方式。
您的孩子内心感到安全充实吗?
当家长无法留在家中陪伴孩子时,不要把孩子锁起来,面对着四面墙壁,他只会变得孤独而不会变得乖巧,真正的乖巧不是强制发生的。鼓励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去寻找同龄伙伴,让孩子在伙伴中学习成长,尊重孩子的活动圈子,见证他们互相帮助、进步的过程。不要以为这是浪费时间,与同龄伙伴沟通的过程是孩子迈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这会使孩子会变得主动和勇敢,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学会冷静思考。
您对孩子的快乐有正确认识吗?
家长们也许倾尽所有让孩子生活无忧,为他计划周全,铺好道路,孩子只需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实现家长的期望即可。但请不要忘了,美好的人生来自于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成长于完整的生活,体验生活乐趣带来的好处有时候出乎家长的想像。试试让孩子跟你一起做简单的家务,让他们面对挫折和失败,给他鼓励和安慰,从旁指导他如何体验失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有机会从跌倒中自己爬起来。也许日后孩子面对困难最大的勇气和力量,就来自年幼时一次小小失败后的体验。
孩子知道他的角色吗?
不必让孩子总是享受到最好的,苹果挑最大的,鸡腿总是摆在他自己碗里,过多的宠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以为得到最好的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而不去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这样下去家长永远不必期待孩子会关心他人,报恩家长。家庭成员的爱和责任是循环而非单向流动,家长如此,子女如此,告诉孩子每个时期他的责任与义务,让他明白自己的角色,教他体贴与理解的意义,赞美他的大度,让他知道分享的快乐。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美好品格和良好习性,“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虽然为孩子提供了更周到、更集中的栽培机会,却也因此给孩子的性格塑造带来了一定局限,成为“独生子女性格缺失症”的根本成因。孩子是一株嫩草,怎样栽培就有怎样的长势,及早发现孩子的性格缺陷,积极地从教养方式上改变策略,才是现代家庭塑造孩子优良品性的正确方式。(文/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