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素质教育 > 人际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附图)
 2006年03月08日 09:43 《妈妈宝宝》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团体,也是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家长该如何协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天生气质、遗传、父母个性及管教方式等都会对人际关系有所影响,但是后天的教养方式肯定比先天个性和遗传的影响力更为巨大。

  3个叮咛,打造人气宝宝

  沟通,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成年人也清楚,遇到难以沟通的人,往往会令人为之气结。

  那么,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呢?以下3个叮咛只要家长肯用心,花点时间就能轻易做到。

  叮咛1 多倾听多对话

  练习“听”和“说”,对孩子的语言发展相当重要。因此当孩子还小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经常说话给孩子听,刺激孩子的听觉神经,等到孩子渐渐会说一点话了,更应该多和孩子聊天,并鼓励他多说话。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是在反复的听和说之下完成的。

  因为家庭的育儿责任多是落在妈妈身上,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与妈妈的对话比与爸爸的多,所以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妈妈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孩子小的时候,虽然语言表达能力不很成熟,不一定能完整表达心中的想法,但是孩子还是很希望有人能够了解他们。家长应该主动地关心聆听他们,如果家长不在意孩子发出的声音,孩子渐渐会变得退缩,不愿意开口说话,也就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机会。

  叮咛2 练习表达情绪

  能否适当表达个人情绪,这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关键。有些孩子受了气闷不吭声,有些被欺负立刻给予反击。过与不及都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因此,父母平时就应该多注意孩子的情绪表现,当发现他不愉快的时候,要问他为什么难过?难过的感觉像什么?需不需要爸妈帮助?开心的时候亦是如此,让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与痛苦。如此一来,不但让孩子从小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帮助孩子适时宣泄负面情绪。

  叮咛3 培养人际自信

  希望孩子活泼、开朗、勇于与人交往,平时就应该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因为与其他人的对话交流可以让孩子了解为人处世的方式。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可以带孩子到邻居和朋友家中作客或邀请别人家的孩子来家里玩,以此促进孩子与同龄幼儿间的交流。通过分享食物、送给别人礼物及一起玩玩具等行为,都可增加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与人交往的自信。

  孩子发生人际冲突 应冷静处理

  看到孩子哭丧着脸,说自己在外面被人欺负了,这时,爱子心切的您该如何处理?

  专家表示,孩子口中说的“被欺负”实际情况不见得如此。有时还可能是另一种情况:孩子欺负其他小孩,被老师反映给家长,或是其他家长找上门来。建议家长先安抚孩子得情绪,问清原委后再做处理。

  状况1 孩子被欺负时怎么办?

  1. 先安抚孩子情绪,让孩子知道你能理解他受伤的心情。

  2. 仔细检查孩子是否受伤,以便及时处理。

  3. 问孩子是否先动手打人,或说话挑衅别人

  4. 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其实大部分是孩子之间得摩擦,是不小心造成得误会,而非刻意挑衅。

  5. 问孩子是否报告老师。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如果老师已请对方道过歉了,就没问题了。

  6. 教孩子学会分辨“不小心”和“故意”的差别,并教导孩子要懂得原谅别人。

  状况2 孩子欺负别人怎么办?

  1. 先安抚被欺负小孩的情绪,让对方知道,自己对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很抱歉。

  2. 了解对方的身体、心理有没有受伤,优先处理。

  3. 告诉对方,自己一定会做出适当的处理,处理方式要让对方感到满意

  4. 问清楚孩子事情发生的经过,但不要用兴师问罪的语气。

  5. 让孩子知道对方的妈妈很难过,如同自己被欺负时妈妈也很难过一样。

  6. 陪孩子想办法解决,家长可提出一些建议,让孩子自己决定。例如隔天让孩子送对方及家长一个小礼物;或让孩子挑选一个自己心爱的小东西如糖果、粘贴等送给对方。

  对于孩子之间的小冲突,家长不必大惊小怪过度紧张,一些小动作便可轻松化解。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仍要谨慎处理。

  不管老师反映了什么事,家长回家后一定先和孩子沟通,先听孩子怎么说,再试着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学着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老师告状,别紧张!

  面对老师告状的第一个反应,家长最好能欣然接受,而不是立刻大动肝火。因为一般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孩子有偏差行为时,不会急着告诉家长,而会先观察一段时间,并设法解决问题。除非老师无法矫正孩子的行为了,才会跟家长反映。家长又不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所以应静下心来详细追问事情的经过并多向老师打听孩子平时的情况。老师如果知道妈妈能够冷静地对待孩子存在的问题也才敢说出她对孩子的看法。在互相配合的情况下,孩子的问题才能够妥善解决。

  不管老师反映了什么事,家长回家后一定先和孩子沟通,先听孩子怎么说,再试着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学着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种“伤脑筋性格”的对策

  每个孩子都有其先天气质与独特的行为表现,只要不是严重到影响他人,身为家长,与其急着去纠正改善,不如试着去接受,理出一套应对方法。

  1. 内向又害羞

  特征:孩子平时不常外出,与人交往时显得比较害羞,也比较怕生。在熟悉的环境里,自己跟自己玩,即使想跟别人玩也不知道如何加入。

  对策: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参加活动,让孩子多接触人群,可以从与亲戚朋友间孩子的交往开始。

  2. 好胜输不起

  特征:好胜心强的孩子经常担心在团体游戏后会被其他孩子嘲笑,所以总是站在一旁看着别人玩。

  对策:家长平时要找机会灌输孩子“输赢不是重点”的观念,教育孩子即使游戏输了,也要保持风度。

  3. 不懂得融入

  特征:这类孩子缺乏与别人一起玩的经验,不知道该如何加入团体游戏,经常爱哭或依赖性很强。他通常会选择跟大家一样的玩具,以表示他愿意和大家一起玩。

  对策:父母或老师如能在一旁鼓励他加入团体活动,或请其他小朋友带领他一起玩,将会有不错的帮助。

  4. 攻击性太强

  特征:这类孩子动不动就好抢别人的玩具,说起话来很霸气、很大声,也经常会动手动脚的,比较不受欢迎,也容易被排斥。

  对策:利用同理心,让孩子知道自己东西被抢走的感觉,也让他知道别人被自己碰撞的时候并不愉快,并且多加强礼貌教育。

  学习分享与回赠

  家长有时候可以准备一些小饼干、小糖果,让孩子带到学校分送给同学,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分享的意义及喜悦。

  如果孩子常吃别人送的东西,而让妈妈也为他准备一些小点心时,妈妈千万不要拒绝,因为孩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代表他也开始懂得回赠别人的给予。

  家长的关心是改变孩子最好的方式

  孩子遇到人际问题该如何面对?听听雅娟妈咪和淑娟妈咪怎么解决……

  案例1 让孩子把不愉快说出来

  宇珊是个不错的孩子,平时活泼、开朗,但遇到不开心的事,从来不会主动向父母提起,这点经常让雅娟妈咪感到担心。

  曾经有一段时间,宇珊回到家时总是闷闷不乐,妈妈问她是否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她总是回答“没什么,还好”。但是妈妈知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所以一直旁敲侧击地问她有关幼儿园的事情,也不断地向老师打听宇珊在学校的情形。

  追问了好久,宇珊才告诉妈妈,原来班上一位同学,每次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动手拍打别人,这点让她感到很不愉快。妈妈告诉她如果以后那位同学说话时再动手打人,你就立刻制止他,并告诉他“你在说什么我知道,但是请你不要动手打人。”经过宇珊几次提醒之后,同学已经渐渐改掉打人的坏习惯,宇珊也不再为这件事烦恼了。

  雅娟妈咪(职业:保险公司经理)的建议:

  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先不要急着去追问老师是哪个孩子欺负人,也不要急着找对方的家长理论,应该先询问自己的孩子是否先挑衅别人,因为自己的孩子不见得都是对的。

  案例2 耐心引导,化解孩子的暴戾之气

  峻桦是隔个性有点急躁的孩子,有时会迫不及待想表现自己的想法、情绪,可是只要一紧张就会口吃,反而没办法把话说清楚,一急之下就开始生气,甚至会气急败坏地哭闹或乱摔玩具。

  淑娟妈咪面对峻桦的急性子,总是耐心地听他发完脾气,再告诉他这样地表现是不对的。同时告诉他被摔的东西会很难过也会很疼。峻桦也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只要有其他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他就会马上还手反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淑娟妈咪利用一些小游戏,让他知道身体的轻微碰撞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并且教他分辨“摸”、“拍”、“打”所用的力气不同,还学习辨识各种面部表情。

  峻桦现在已经渐渐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了。当他被别人碰到的时候,虽然手还是举起来好像要打人,但他会试着去分辨对方的表情和碰撞力的大小,而且他也知道不可以动手打比他年纪小的孩子。正因为有淑娟妈咪细心耐心的引导,才能让峻桦原本一触即发的脾气,逐渐得到改善。

  淑娟妈咪(职业:服务业)的建议

  处理孩子问题时,坚持自己的立场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说得到做得到,孩子才会正视家长所做出的决定。(撰文/书轩)



    关键字:交往  人际关系  沟通  冲突  分享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400,0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