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活得不如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家里二哈一袋天然狗粮299,我一袋小饼干9块9,心血来潮尝了一下二哈的狗粮,果然比我的饼干好吃!

男人活得不如狗?多么痛的领悟
日前一份大数据排行榜上,投资人心目中消费价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换句网络上的话说,男人不如狗。

买买买里都是关爱,为什么狗比男人排名高?
有人说,是男人赚钱都给女人、孩子花了,而且男人的消费都在房子、车子啥的,不在日常的网购花销里,没法比。

但更多的男人表示,无力反驳,男人活得不如狗说的太对了!要不然双十一、618怎么会有那么多男人肝肠寸断?要不然,我们这些大老爷们怎么没钱买手串?
有网友强调,这只是中国国情,跟性别和家庭都没关系。事实是酱紫吗?
日本的网友坐不住了,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家庭平均每月伙食费用为59905日元,从那时开始,日本的家庭主妇就在不断压缩丈夫的零用钱以及在外午餐费等。
一位35岁的游戏公司职员表示,他每天只能从妻子手里领取300日元,只能吃最便宜的299日元的三明治午餐。而领居家的狗一个月饵食就13000日元,感觉过得还不如一条狗,一…条…狗…

事实是,不只在投资人眼里,男人不如狗,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地位也是不如狗!
在看到上面那份大数据刷屏的时候,小编就想起在一档亲子节目里,编导让孩子将家里的人进行排名,孩子想了想,认真地排起来:“妈妈、姐姐、狗狗、爸爸……”毫不留情地将爸爸排在狗后面。(心疼爸爸,小编猜他自己应该也排在爸爸前面吧~)
看看下面几则故事,闻者伤心,见者落泪,男人看了会沉默。
喜欢爸爸吗?不喜欢
近日,沙溢胡可带着可爱的鲫鱼兄弟参加节目圈粉不少,网友也羡慕道,大概幸福的家庭就是如此吧。
然而,在鼓浪屿站的时候,胡可问小鱼儿:“喜欢爸爸吗”,小鱼儿居然毫不犹豫的说:“不喜欢”。


这个结果让胡可也很尴尬,看了一眼沙溢后,再问小鱼儿:“你仔细考虑下,喜不喜欢爸爸?”小鱼儿调皮地看了看爸爸:“还是不喜欢”。
额,求沙溢的阴影面积……
连狗都讨厌爸爸!

早在前两年,男人不如狗就在网上热炒过。一个医生的儿子写了篇作文,称家里的狗都讨厌爸爸。这个8岁的孩子在作文里一本正经地写道,“爸爸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爸爸……!”
这样的处境也或多或少反映了爸爸们的苦楚:为了换更大的房子、为了让娃上更好的学校、为了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外拼命工作,在家里却地位不如狗。
上面那位连狗都嫌弃的爸爸,其实是一位工作了11年的外科医生,看到儿子写的作文,他也只能淡淡表示,“我也很自责,平时对孩子关注太少,但是工作特殊也无可奈何。”

一句无可奈何道出了许多中国家庭的问题——爸爸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位,造成父爱缺失。
有一所幼儿园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育中,妈妈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了爸爸,有近七成爸爸基本淡出幼儿教育,只有33%的爸爸经常亲子共读。孩子病了,只有25%的爸爸会带孩子去医院,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去做。而在遇到困难时,69%的孩子会选择找妈妈,只有30%的孩子会求助爸爸。
有幼儿园老师表示,“开家长会,来的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家长。”
一位做了爸爸的朋友说:“听到孩子说爱妈妈,不爱爸爸时,胸口就好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可是,我该怎么办呢?”
沉默式的父爱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总说“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在外打拼充当超人,在家庭教育中却没有过多言语,没有母亲的关怀入微,有爱不轻易表达,有苦也不轻易言说。这就是中国爸爸“沉默式的父爱”。
然而沉默不一定带来默契,更多可能是“隔阂”。沉默久了,爸爸也许就会变成不负责任的爸爸,不招人喜欢的爸爸,甚至还没有和狗狗那么亲近……
现代生活竞争激烈,爸爸承受了一个家庭更多的压力,忙碌在所难免,但有机会还是要把爱说出来。在空闲的时候抽时间陪伴孩子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
此外,妈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家庭,数落爸爸的缺点,要跟孩子解释爸爸在为这个家庭做什么,让孩子正确认识爸爸的工作,并体谅爸爸。如果一个家庭里,妈妈都瞧不起爸爸,那孩子的态度可想而知。

总之,孩子的生命来自父母双方,孩子的教育也来自父母双方,“爸爸在家地位不如狗”只是一个伪命题,爸爸妈妈要一起努力撕破它!(新芽)
新浪育儿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