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自由而热烈地向上生长

  我有一个会爬树的女儿。

  七岁了。

  不仅爱爬树,她还爱不知疲惫地奔跑和跳跃。

  她不爱奶油蛋糕,她说有奶油在肚子里不舒服。她爱面条,无论地球哪个犄角旮旯的风味。大家都爱冰淇淋,她宁可吃西红柿,生的、熟的、做调料的西红柿,她全喜欢。

  她最遗憾人还得睡觉,觉得睡觉浪费太多的时间了。她睡得有点晚,起得有点早,没有半梦半醒的状态,醒了,就是一下清醒了。

  她一年四季只喝凉水,冬天只穿一条单裤。

  她挺皮实,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感冒了,发高烧了,也从未使用过抗生素,慢慢自己就好了。

  她不喜欢城里车水马龙的热闹,她说太吵,她喜欢乡村野外,因为那里很安静,可以听到鸟叫的声音。

  在人面前,只要不是熟透了,她固执地坚持着无表情、不讲话,一副酷到让我下不了台的样子;私下里却可以拉着小伙伴滔滔不绝,可以狂热地玩儿角色扮演游戏,直到小伙伴累得睡着。

  要是没人一起玩,她就趴地上趴床上画画,两三个小时,静悄悄地让人忘了还有这么个小姑娘。

  她不看电视,不认识明星,让我意外的是,她喜欢认字,走哪问到哪,文字版无插图的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她闷了一整天居然看完了!

  我像她这么大时,住在北京二环路边,每天沿着长安街去全市闻名的重点小学上学。没有节假日,别人放假我苦练才艺。四岁起就吃力地抱着比我还宽的手风琴,拉琴拉得汗流浃背,五线谱上的一首首世界名曲,在我看来就像是枯燥无味的数学作业,我从来没欣赏过音乐,也没体会过这琴声有多美,只是气喘吁吁,觉得贝斯听起来真像噪音。甚至,我都没想过这样拉琴为了什么,为了谁。反正,爸爸妈妈让练,就埋头苦练吧。

  当我现在和女儿抢着钢琴弹的时候,我才发现,简单的几个音符,就可以幻化成那么美好的旋律,原来音乐可以抚摸到我的灵魂。而我女儿,也把钢琴看成是她奇妙的玩具,每天都会去玩儿上半个小时。

  除了拉手风琴,我八岁就开始演电影。我的童年可忙了,被各种测评、试镜占据着,心理倒是在不停的紧张之后,慢慢变得强大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学习从未耽误,练就了自学的本事,并且天赋异禀会考试,后来轻松考上了传媒大学,我一直算得上品学兼优。

  我收获了很多赞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一直闷闷不乐到我女儿降生。

  我们让自己的女儿,过着一个慢悠悠的自然成长的童年。她压根儿就没往起跑线上站,她甚至还傻乎乎的不知道什么是赛跑,因为她的学校没有考试。

  北京有一条自然河流——温榆河,在郊区河边的村子里,一所只有泥沙操场没有塑胶跑道,里里外外都透着股农村拙朴气息的华德福学校,成为我和女儿共同的选择。一年级的主课是吹竖笛、做编织、学木工活儿、画湿水彩;识字课不如叫“画字课”,每个字都不怕麻烦地“看图识字”,从象形文字开始画起,一直画到这帮孩子认为天下什么事都可以画出来。

  老师带他们在树林里散步,鼓励孩子和每一棵树做朋友,和树说悄悄话,感知不一样的生命。数一数树上的枝丫,观察枝丫交错的造型,这就算是深深浅浅地开始了自然科学、算术和几何等好几个学科的启蒙。

  她目前没参加过一次考试,更没参加过任何比赛。

  甚至,她在四年级前也没有家庭作业。

  她曾经觉得有一点孤单。因为,上幼儿园时,吃过晚饭去公园走走,她会认识好多一样大的新朋友。当她上了小学,特别是到了二年级,晚饭后,公园里依然有小朋友,可是她往里面一站,至少高出人家半头。她倒真不想当大姐大,实在是因为别的学校的二年级小朋友都忙着学习呢。偶尔碰上一两个年龄相仿,或者比她大点儿的,走近一看,都是他们学校的。

  后来,她和同学就相约好晚饭后一起玩儿,他们经常会观察虫子,玩儿沙包,用石头在地上画画。

  她现在看上去,不太像一个好好学习的小学生,更像是一个自由疯长的生命。

  在中国,成绩是衡量一个小孩成长的核心标准。大人跟小孩说话的开场白不是“吃了吗?”而是“考试了吗?考第几?”。学习是为了考试,恨不得吃饭睡觉玩儿,都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养成习惯了,经常自己还没弄清楚状况,就抑制不住要和人PK一下。

  其实考试和比赛是会上瘾的,会让人学会很多的小聪明,最开心的事,应该就是碰巧考到了自己会的,蒙个高分儿就像中了彩票一样手舞足蹈。时间久了,只愿意琢磨考试的套路,早没有了想弄明白世界是怎么回事儿的好奇。

  现在周围很多与女儿同龄的小朋友,比我的童年还要忙碌,因为现在升学竞争更激烈,各类辅导班到处都是。家长们无须像当年我的父母那样,拿着张报纸满城找特长班。小朋友们七八岁开始补数学补语文,考奥数,参加国际竞赛,还有的在苦练游泳或者跆拳道,希望在比赛中拿个名次,作为升学的砝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这些小朋友付出的努力定有回报。

  有一天,打开朋友圈,看到一位不知因何事有了感触的妈妈发帖子说,要努力挣钱,打点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每个老师,让孩子眼前都是微笑的脸。

  本以为我们搬到五环外,住在二十年前我姥爷带我坐火车来过两回的郊区,是离群索居。但是,这位妈妈住在摩肩接踵的城市核心地带,却孤单到令人心寒。如果孩子是被这些空壳一样的笑脸陪伴长大的,他会有一颗怎样怯懦脆弱的内心呢?

  我宁愿她健康又结实,吃了树上没洗的果子,踩了深秋寒凉的河水也不会生病,头发上沾着树叶,脸上还有泥土,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刚长出的新的大门牙。她可以自由地奔跑,有灵活的身体,自如的双手,有快乐的能力,充满好奇的眼光,这有多好。

  这样让她自己疯长,有点像我们做的一个实验。结果我们才知道,如果没有要求,也没有训练,一个孩子也会把很多事情做好,那水到渠成的过程,就像换牙和长个儿一样,自然而然,甚至你想拦都拦不住。

  她渐渐开始爱读书,马上要看《海底两万里》,而这本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名著,我自己好像是三年级才读。她喜欢探知宇宙的秘密,也关心动物的世界。这个小女孩儿不戴项链,却经常在脖子上挂个望远镜,手里拿个放大镜,那遥远的、微观的世界,对她充满了魔力。昨天,她对我说了潜水艇如何沉下去和浮起来,我反思了下自己为什么小学时从没关心过这些问题,为什么我曾经那么讨厌自己学的每一项特长,根本不想多看那架昂贵的手风琴一眼,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学习”是一个带着嘲讽意味的词语。

  同样,我们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从数树叶、枝丫、石头,到学会了加减法。她说,同学们经常在课间做数字游戏。上一次去书店,她一定要买一本《二年级数学思维》回家,因为上面有很多数学题。做题,是她玩儿的一种方式,一会儿就写出很多答案。我们试着出几道奥数题给她,她又掐手指头又闭眼念念有词的,竟然都答对了。有一天,她入睡前迷迷糊糊地对我说:“妈妈,明天我醒了,再给我出一道题。”

  我没对她说过“去学习吧”,怕“学习”这个词伤害到她。她却总在学着很多东西,尽管她都把这些叫作“玩儿”。

  没有一点的勉强,不为任何人的期望,她就学会了这些,虽然看上去很拙朴,但是我们很为她骄傲。

  很感恩与她在这个世界相遇,使一个麻木疲倦的生命,被一个全新的生命叫醒了。她的到来,使我开始思考,一个生命要如何长大才好,也让我有机会和她一起成长。

  我终于体会到,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可以退让,因为生命已经被造就得如此美丽,在生命的光辉里,其他一切都黯然失色。我不想自作聪明地去栽培她,只想守护着她,让她在好的土壤里,凭她自己的力量,自由,疯长。

  本文摘自《自由疯长》作者瑶淼 由北京长江新世纪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健康 学习 成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