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阅读 “诵读”胜于“编读”

2017年08月17日 06:05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陪孩子读书时,我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地诵读,可是跟同事交流起来,发现他们很多都是按照画面用口语给孩子编着讲,请问哪种方式更可取呢?您是怎么给桐桐读的呢?

  在早期阅读的答疑或者日常交流中,类似的困惑非常普遍,值得专门谈一谈。为方便表述起见,姑且把开头提及的两种阅读方式分别称为“诵读式”和“说编式”,并结合我陪桐桐阅读的实践说说我个人在这个话题上的主张。

  给桐桐读书,我选择的是“照本宣科”的诵读方式。最初选择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自己编故事的能力不强,也比较懒得动脑去编,就直接按照绘本上的文字读了。一开始就这样给女儿桐桐读,她听起来也没表示过什么抗拒,习惯就这样延续下来。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这种偷懒的亲子阅读方式,其实暗合了实证研究推荐的做法,可谓歪打正着:

  有研究者曾对“诵读式”和“说编式”阅读的母子进行了追踪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前者的孩子在语言丰富性和表达准确性上要比后者的强。进一步追踪,还发现这些幼儿在看图说话以及后来在看图写作的能力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我在给女儿桐桐诵读的过程中,对诵读之于语感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其中最让人欣慰的就是桐桐对书面语特别有感觉,接受起来非常快,在她的日常语言表达中书面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很小的时候,就会用“太阳火辣辣的”“我迫不及待地下了床”等文绉绉的表达方式,而且信口拈来。在幼儿园期间,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比较出众,现在她上小学二年级,看图作文写得明显很轻松,经常一气呵成,每次考试都几乎是满分,最近的一次期末考试,她的语文总分第一名,作文一分也没扣,还被老师大大表扬并推荐班里的其他小朋友课后看看她考卷上的作文。

  在一次早期阅读微课上,一个朋友也在留言中分享了她坚持诵读的理由,给我很大启发:

  其实关于编读和诵读,一直以来我也是倾向于诵读的,因为我认为优秀的绘本,里面的文字也都是作者反复推敲过才写上来的,而且自己看图说话编故事的水平不行,每次编肯定也会有差异。但诵读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反复诵读,孩子保不齐哪天就会给我带来惊喜。

  ——一个微信昵称“陈晓”的朋友留言

  然而,说起诵读这种方式,很多家长也会有所顾虑,最主要的是担心孩子太小,怕直接诵读书面语他们听不懂,其实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就像孩子刚刚生下来的时候,连我们讲的口语都听不懂,我们依然不会放弃跟孩子说话,结果,说着说着,有时候甚至早在一岁左右,孩子就把听到的话给再现出来了。为孩子读书面语也是如此,一开始可能他们也不大懂,但只要他们愿意听,就不妨读给他们听,听着听着,他们对语言的丰富性和准确表达就更有感觉了。

  事实上,我从女儿桐桐11个月左右起就一直坚持诵读的方式,她非常享受,而且极少发现她有明显的理解障碍,后来会讲话了,偶尔遇到不懂的词句,她就会及时问我,每每此时我就会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给予解释,但这种情况并不多,绝大多数情况下,听我诵读的桐桐都是一脸愉悦的表情。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给孩子诵读,只要选择的阅读材料适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就不会遇到太大的理解障碍,孩子还会因此收获一个纯粹美好的语言环境。

  当然,研究表明诵读好不是说要大家在给孩子读书时这样一刀切,虽然诵读的效果更好,但孩子的偏好更为重要,毕竟书是读给孩子听的,孩子不喜欢,理论再推荐的方式也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具体的阅读实践中也可以有所变通。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说编式的亲子共读方式,或者孩子比较抵触照本宣科的阅读,那么父母就不妨继续采用或尝试采用“说编”的阅读方式。不过,“诵读”还是“说编”的选择没必要一下子固化下来,孩子的偏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同的阅读材料所适合的阅读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家长不妨根据自身的实际灵活变换。

  本文摘自《“读”出一个好宝贝》作者桐桐妈 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