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育龄妇女对一种名为“多仔丸”的药物趋之若鹜,据说此药可让育龄妇女生双胞胎和多胞胎,妇产科专家对此表示担忧。
“多仔丸”几成“夺命丸”
“多仔丸”是克罗米芬等促排卵药物的俗称,大多用于治疗不孕不育。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妇女保健医院生殖教授黄荷凤教授说:“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多胞胎的出生率有所上升,其中,医源性多胎是主要原因。”一些地方的育龄妇女为了能够生育双胞胎甚至多胞胎,频繁服用“多仔丸”,造成不良后果。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药剂科主任虞和永说,“多仔丸”一类的促排卵药物最早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由于早期的辅助生殖技术泛滥开展,用药水平不高,一些基层医师、药师和治疗不孕不育的机构滥用“多仔丸”,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多胎现象的增加。
受利益驱使,不少药店竟公开出售“多仔丸”这种受医生处方严格控制的药物。药店在出售这种药物时,不仅不索要处方,甚至可以出具这种药品的注册证明和检验证明。
专家说,服用“多仔丸”可以改变育龄妇女的排卵状况,从而提高怀上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几率,但早产、死胎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山东菏泽李先生的夫人曾因服用“多仔丸”,多胞胎过早夭折。
去年12月3日李先生的妻子入院时向医生介绍病史说,她怀孕前服用了一种据说可以生双胞胎的药物,没想到一下子怀上了四胞胎。12月8日,四胞胎降生,但全部出现严重器官发育不全,只好送入新生儿监护室抢救,最后四个婴儿夭折。
滥用危害巨大
“自然受孕的双胞胎发生率为1/89,三胞胎的自然发生率为89的二次方分之一,四胞胎的自然发生率为89的四次方分之一。”黄荷凤教授列出这样一组数据。
她说,一般育龄妇女每月只排出一个卵子,服用促排卵药物后可以促使一次排出多个,如果这些卵子同时受精,就会怀多胞胎。但单纯以多胎为目的滥服促排卵药物,排出的卵泡数无法控制,且服用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黄荷凤教授说,盲目服用“多仔丸”,可能引起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使雌激素明显上升,引发代谢异常,甚至出现胸水、腹水、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因为颅内血栓成为植物人。
滥用“多仔丸”除增加孕妇的危险之外,还可造成胎儿发育迟缓、体重过轻、智力发育滞后,容易发生畸形,出生后的婴儿易患上脑瘫、视网膜病变、听力障碍、癫痫等疾病。
子宫承受能力有限,多胞胎分享母亲的一个子宫,容易使子宫超出承受力,此时胎儿便容易流产、早产。即使顺利出生,也多数是低体重儿,孩子的身体、智力发育情况会受到影响。
调查表明,滥用“多仔丸”,将导致孕妇流产率增加10%,早产率增加20%,胎儿死亡率达135%。。
呼吁自然生育
由于一些育龄妇女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促排卵药物,造成“多仔丸”类药物流行。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药学会继续教育与科普部周颖玉主任说,近年来,医院里生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的人数在增多。尽管很多夫妻想多生孩子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这种人为药物干预的办法不仅有悖于我国相关条例,更严重的是,它违背了自然生育规律,如果滥用,后果严重。
首届全国妇产科药学大会4月中旬在杭州召开,主题为呼吁关注和解决“多仔丸”等药物滥用问题。周颖玉说,作为主办方,中国药学会希望借本次会议,召集全国正规医院的妇产科医师、药师,以“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更新他们的医药知识,共同探讨怎样规范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合理用药。同时希望医院的医师、药师可以成为宣传合理用药的“志愿者”,引导公众自然生育。
周颖玉说,辅助生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具备了多样性、系统性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也就是说,在正规医院接受辅助生殖的治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在这个周期内,用药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同时,在一个变化着的周期内,用药不能出现纰漏。因此,公众如果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治疗,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专业医师,不可随便在一些非正规的治疗机构、小诊所接受治疗,更不可滥用“多仔丸”一类的药物。
黄荷凤教授认为,除了规范市场上的促排卵药物,规范辅助生殖技术也刻不容缓。她认为,辅助生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回归自然:即采用不孕妇女自然周期的卵子培育,每次只移植一个胚胎,保证单胎的健康成长。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孕妇,也保证了新生儿素质,有利于人口素质提高。据新华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