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宝宝睡眠是否健康的五个标准
让我们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开始:你的宝宝有健康的睡眠模式吗?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判断:
夜晚和白天的睡眠持续时间
小睡次数和时间长短
睡眠固化
睡眠安排,睡眠时间的掌握
睡眠是否有规律
如果以上五方面相互平衡,那么,孩子睡眠就足够充分、质量足够高。我们先逐一分析一下这五方面因素。然后我再向您解释,为什么这五个因素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健康睡眠”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育儿行为,如喂食,是不会影响大脑发育的。在睡眠成熟的过程中,有五个转折点:孩子6周大时(夜晚睡眠时间延长);12~16周大时(白天睡眠规律化);9个月大时(夜里不再醒来嗷嗷待哺,也没有了第三次小睡);12~21个月大时(不再有清晨的小睡);3~4岁大时(午后的小睡变得越来越少)。
随着孩子大脑的发育,孩子的睡眠模式和节奏一直在变化。如果你能相应地调整育儿的行为,孩子就能睡得好。如果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或者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孩子就容易出现过度疲倦的现象。而要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需要了解造成这些变化的两种生理调节机制。了解这两种生理调节机制,不但有助于纠正认识误区,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第一种调节机制是控制孩子睡眠需求的,即“自动平衡控制机制”。简单地说,你不睡觉的时间越长,你就越需要睡觉。如果你缺乏睡眠,这种生理机制会试图使你进入睡眠状态,尽量确保你有足够的睡眠。这种自动调节的机制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就像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一样:一发热,就会出汗。如果摄入水不多,出汗少,我们就会因为脱水而生病。而如果我们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使得睡眠短缺,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睡眠需求一直在变化,所以父母必须密切关注,及时跟上变化。
第二种调节机制叫“生理节奏定时系统”,也称“体内定时系统”。它就像一个精密的调节程序一样,随着白昼变换而开关体内的某些基因。体内这个开关装置是分子钟,它可根据阳光指向正确的时间。这个自动调节机制可以确保人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睡眠,并且进入每一个睡眠阶段的时间点和时间长度都恰当。大脑的某个区域会发出信号,让我们感觉欲睡或欲醒。在婴儿发育的过程中,这些信号的作用模式可能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变化一次。在婴儿出生后前几个月,这些信号模式的变化时间间隔很短,父母很容易就跟不上节奏。当你刚琢磨明白宝宝什么时间应该打盹、什么时间该上床睡觉的时候,宝宝的睡眠节奏又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