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妈妈团里有姐妹咨询:哪位妈妈给孩子用过学步车?学步车用好还是不用好?有人说用学步车的孩子长大会变成“O”形腿、“内八字”,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对此,育儿专家郭建国教授说,学步车只是家长照顾孩子过程中遇到无法兼顾情况时使用的临时工具,它和宝宝学习走路没有太大关系,如果用的时间过长不利于孩子走路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实在无人看管孩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但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有人看管孩子,能不用就不用。
家长误区1
早用学步车早点儿学走路
有些家长爱子心切,为了让自己的小宝贝更快跨出人生第一步,早早就把孩子放进学步车中。
郭教授说,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规律。“三翻六坐八爬一岁走”,爬行对其身体各部分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爬行能促进大脑及各个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起通畅联系。由于婴儿的前庭功能发育较早,所以视、听觉最先与前庭统合,宝宝向一个目标物爬去,将引起视、听的兴奋,使宝宝的爬行前庭与感觉系统达到统合,并使身体灵活,促进脑的发育。另外,爬行还加大了宝宝的接触面,可以扩大其认知范围,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和记忆的锻炼。
如果宝宝还在学爬的阶段,就让其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可能导致运动发育迟缓与骨骼畸形。学步车固然能保护宝宝不会摔倒,但也因此使其失去了对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锻炼,今后更容易摔跤。
家长误区2
用学步车孩子走路学得快
欧洲儿童安全联合会呼吁家长慎用婴儿学步车。该会负责人凡森腾说:“学步车并不是一个学习工具,不是说婴儿使用了学步车就学会了走路。”
郭建国教授说,从婴儿生理发展来看,其实并不需要外力辅助就能学会走路。孩子学走路是一个探索过程,在学走路的过程中经过摔跤才能学会掌握平衡。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应多练习爬行;十个月时才可以练习站立;一岁左右才能蹒跚学步。孩子在学走路过程中,肯定会有磕碰,但在磕碰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锻炼,走路的体验得到加深,摔倒后再爬起来也是一个克服挫折的过程。爬、走、摔倒、站起来,这也是一个大脑发育过程,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如果过度依赖学步车,孩子无法练习平衡能力,离开学步车后,反而不知所措,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学会独立行走。
家长误区3
在学步车里孩子很安全
学步车能让宝宝在还不会走路时增加自由活动的范围,而由于宝宝自身危险意识差,很容易发生意外。由于宝宝的生理特点,其头部所占比重大、较重,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一旦从楼梯上翻下或因地面不平而翻倒,头部很容易受伤。此外,学步车使孩子的活动范围更大,危险指数也大大提升,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食物中毒等,令妈妈猝不及防。
专家观点
学步车影响
宝宝大脑发育
郭建国教授说,大脑的成长是由人体对外界的感受形成的,宝宝自主探索周围的世界,对外界的感受多,大脑的神经产生就多,结构就复杂,功能就强大;反之,早期婴儿的探索经验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少,大脑的神经产生就少,结构就简单,对孩子一生身体智慧的成长带来阻碍。郭教授建议家长,让孩子自主探知世界,学步车是帮助家长照顾孩子的临时工具,孩子实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但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有人看管孩子,能不用就不用。
郭教授提醒,即便妈妈做家务时把孩子放入学步车中,也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记者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