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7种小儿心脏病早发现早治疗

  个案case

  小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相当活泼懂事,只是从小就瘦瘦小小的,和同龄人比起来身材小了许多。父母也很纳闷,小小平时饮食很正常,食量也不小,也不挑食,可是为什么就是不长肉呢?爸爸妈妈也给小小买了好多营养品吃过,但是都没有效果。慢慢的,他们也就习惯了小小瘦小的样子。

  有一天学校进行体检,医生发现小小有心杂音,让小小做进一步的心脏超声波检查才发现,小小患了一种名为心室中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这种病使得小小的心脏没有办法将血液有效地供应到全身,造成了小小身材矮小、瘦弱。

  心脏病,在一般人眼中认为只有超过40岁的成人才会因生活习惯、饮食、环境、年龄或血压的因素罹患心脏病。“小儿心脏病”对大众而言,实在是个陌生的名词。其实不然,婴幼儿发生心脏病的几率并不比成人低。更因为小儿心脏病多为先天性的,意即受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障碍所致,所以更是会大大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状况。

  正常的心脏和血流

  正常心脏包含4个腔室,其中接受血液回流的腔室为心房,将血液打离心脏的腔室则为心室,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心房和心室。

  宝宝出生后的血流是身体利用完的低氧血从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经过三尖瓣流入右心室,心脏收缩时再从右心室将血液打入肺动脉,再流向肺部进行换氧工作。换氧后的充氧血则从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经过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打入主动脉,将充氧血供应到全身。

  两种分类

  小儿心脏病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种。所谓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在母体怀孕第4~8周发育受阻或失常所造成的心脏缺损。每1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5~7个患有此病。

  1.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细分为“青紫型”与“无青紫型”。青紫型也就是皮肤、指甲、嘴唇呈现黑(或蓝紫)色的意思,其发生原因是因心脏有不正常的右心至左心的分流,使左心含有氧气的动脉血掺杂了缺氧的静脉血,使原有动脉血里的氧气浓度降低,血液变得较为黑紫色所致。

  常见无青紫型是指心脏内没有异常的左右之间的分流或动静脉之间的分流,常见于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可造成行经肺部的血流增加而使肺充血,患儿多有呼吸急促、心跳较快等现象,容易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原因不明,可能综合了环境与遗传的各种因素,加上怀孕初期某些因素(如受药物或病毒感染等)互相影响到某个程度,综合在一起使胎儿心脏发育受阻而造成了畸形。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含以下4大类:

  (1)室间隔缺损

  当左右心脏大出血时,表示心室之间有破洞,称为“室间隔缺损”。因为左边心脏的压力比右边要大,左心室的充氧血会进入右心室中,再次被送到肺部去,即无效循环。此时,肺部会承受过多的血液而容易造成充血,心脏也会因为长时间的收缩增强而造成心室肥大甚至心力衰竭。

  症状  呼吸窘迫、无法进食等症状通常在出生后几周才可能会出现,假如这个破洞很大,宝宝往往无法正常长大,而是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治疗方式  小的室间隔缺损往往不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大的缺损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2)房间隔缺损

  当心脏左右边接受血液的心房之间的隔膜有破洞时,称为“房间隔缺损”。

  症状  大部分患有房间隔缺损的小宝宝并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但是若能及早发现、及早补救,可以避免将来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比如脑血栓等。

  治疗方式  小于3毫米的房间隔缺损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大的缺损则需要手术修补,一般在宝宝3~5岁时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有开心手术修补和心导管技术修补两种,目前心导管方式以其伤口小、恢复快,受到大部分患者的欢迎。

  (3)动脉导管未闭

  在胎儿时期,有一条动脉导管将肺动脉的血流引到主动脉,然后流向脐动脉。这条动脉导管在出生后几小时到几天内应该自然关闭,最晚一年可关闭。如果没有关闭,并产生病理改变,就称为“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因为组织未成熟,常常会有这种情形发生。

  症状  如同室间隔缺损一般,假如这个未闭动脉导管管径很大,宝宝可能会很容易感到累,发育不好,呼吸急促、咳嗽、喂养困难等,还会时常被呛到,这些症状往往在出生一两周后才会发生。

  治疗方式  对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不需要打开心脏,对于大一点儿的宝宝则可以利用心导管方式治疗。

  (4)法洛四联症

  法洛四联症包括了四种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于左、右心室之上、右心室肥厚。因为肺动脉狭窄,血液不易流到肺部换氧,所以患儿常有突然发绀、呼吸急促的表现。

  症状  这种病症可出现在刚出生后、几个月大或者几岁后。宝宝可能会突然发绀、呼吸急促、没有意识。大一点儿的宝宝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呼吸短促、突然晕厥的状况。

  治疗方式  有些有严重法洛四联症的小婴儿必须早期接受手术治疗,一般手术预后都不错。

  2.后天性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乃是非先天性心脏病的早产儿开放性动脉导管的统称。如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遭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或不明原因的心血管发炎,使心脏的瓣膜、肌肉层、心包膜或冠状动脉受损。通常需要长时间治疗后才可以恢复,有的还会产生不可逆的永久机能障碍。

  (1)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指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和间质炎症,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约半数患儿发病前几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无自觉症状,仅有心电图异常。婴儿如哭闹伴面色苍白时,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较大。年长儿可诉说头晕、胸闷、心悸及心前区不适。极少数患儿除了上述症状外,可在1~2日内出现心功能不全或突发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患儿感冒后,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让患儿多休息。

  (2)风湿热

  风湿热一般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的,它可以引起全身结缔组织病变,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以心脏损害为最多见。小儿风湿热出现心脏受损者达40%—50%,年龄越小,心脏受损的机会越多。初次发作大多为5~15岁的儿童,约1/3患儿近期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病史。

  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发烧、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膝、踝、肘、腕等)痛。心脏受累时,患儿常有心悸、气急、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因此,预防重于治疗,从小给予孩子母乳喂养,进行“三浴”锻炼,避免寒冷潮湿,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十分重要。

  (3)川崎病

  小于5岁的患儿占发病人数的80%,1~2岁为高发年龄。

  症状  该病以急性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多数可自然康复。若未经及时诊断和治疗,15%~30%的病儿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心肌梗死是其主要死因。故本病的早期诊断对能否及早治疗和预后是否良好至关重要。

  心脏病的治疗与居家照顾

  1.内科治疗

  内科药物治疗在外科手术前后非常重要,部分较轻微的心脏病患儿,可先使用药物控制心衰竭症状。常用药物有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有时亦会使用氧气来提高青紫患儿的血氧浓度。

  2.外科治疗

  手术的年龄由疾病状况来决定,而手术的方式(采一次或分次完成)则由医师配合患儿情况,与家属商量后确定。有时药物无法改善患儿状况,则应考虑尽快接受手术。

  3.营养

  对有心脏病的婴儿来说,吃奶相当于是一种“剧烈运动”,不仅使病儿氧气消耗增加,且容易疲倦。所以其喂奶原则要少量多餐,或是喂食中间略加休息,不可一次喂完。患儿饮食则以均衡为主,并多吃低钠高钾的食物。

  4.运动

  患儿多半会自我限定,当他们觉得不舒服时就会自己停止运动。开过刀后6~8周内应限制运动,之后可慢慢恢复。文/王庄林(儿科主任医师)(妈妈宝宝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先心病  儿童疾病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