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儿童期疾患的目的是什么?

http://www.sina.com.cn    《儿童健康指南》 

  儿童期疾患的目的是什么?

  父母带着孩子来看医生时,有时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属于一个更大的架构下,需要长篇回答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些是关于某些特定疾病的意义或目的。本章我们将通过典型的儿童疾患来探讨这个议题。

  1.意义和发展

  疼痛和受苦的经验能够丰富人类的生命或是指向新的发展可能性,这在动物身上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成熟动物的行为,几乎完全顺应它所处的环境,所以生病或是经历痛苦并不能让一头狮子成为更完美的狮子,或是让一只狗变得更像狗。相较之下,生命旅程中所遭遇到的疼痛和苦楚却能为人们指出新的发展可能性,让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够持续地变得“更有人性”。因此,虽然自古以来我们的做法是在无法快速帮助正在受苦的动物时,就协助它们脱离苦海,但基于人道立场而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的辅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却是有待商榷的。安乐死的概念或“无痛致死”说明了人类生命史上,对于人类灵性本质及疼痛和苦楚角色的极深误解(请参阅9.3“处理身心障碍或慢性病童”)。虽然医师的工作就是要极尽所能地纾解痛苦,并带来痊愈,但是忍受痛苦的经验,就像死亡一样,是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不同的疾患影响人体的部位和过程不同,而且对在此物质身体内的灵性生命所带来的经验也不相同,所以反思不同种类疾患的特定意义和目的是有道理的。

  2.疾患和人智学架构下的人体组成

  人类的自我活跃在温暖的环境中,我们的情感则是以气体的型态在身体内运作。同样地,植物的生命过程发生在液体的状态中,而具备个别体态的物质身体则是以固体的元素呈现。支配物质三态(亦即固体、液体、气体)和温度(遍布于物质三态中)的法则使人类展现出不同的可能性。鲁道夫·斯坦纳称这四种在每个人身上以独特方式互动的法则组合为四个人体的组成结构。兹将斯坦纳的说法概述如下:

  ●支配固体结构——“物质身体”——的法则复合体,居中协调出在空间中的形体和结构。

  ●支配活跃于液体功能——“生命体”或“以太体”——的法则复合体,居中协调出生命历程的样貌和时间的连结与顺序。

  ●支配活跃于气体功能——“意识体”或“星芒体”(Astral Body)——的法则复合体,居中协调出情感、动态及意识的表达。

  ●支配活跃于温暖功能——“自我”——的法则复合体,作为个人灵性的载体,居中协调意向的发展。

  这些组成结构对于人类心和灵的意义在本书的其他部分也有提及,在本章中,我们将着重人类的心和灵对身体的影响,因为儿童期是一个心—灵存在正专注于“转化进入此身”中并学着在身体里面感觉自在的时期。这个身体越合身(或是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变得越合适),这个过程就越容易。当今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像个陌生人,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身体里并不全然舒适,或无法通过身体表达自己?医学和教育的角色就在于创造出一个环境,以容许有最健康可能的“成人”的过程。所谓的儿童期疾患,在个别化与活化身体的特定部位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疾病伴随着高烧,主要在于显示这个“自我”及其温暖活动正在比平时更强烈地干涉生长性功能、影响新陈代谢过程,并引发导致发烧的免疫过程。另一方面,一个患了百日咳的孩子,这个“自我”采取一种新方式掌控自己身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让心灵,或称“星芒体”,能强而有力地工作;导致淋巴结或是腺体会明显肿胀的疾病,则让孩子能重新掌握他们的生长力过程——让“生命体”或“以太体”变得更活跃。水痘中充满液体的水泡,含有必须从生命领域中去除的“内因性物质”。这些水泡和接下来的一些小疤痕的发展会稍微改变这个孩子的外观。儿童期疾患的症状所产生的推力可能被往外(像皮肤的症状)或是往内(像是和血液或是个别器官有关的疾病)引导。两者最明显的差别显现在天花(现已绝迹)和白喉的对比。

  身体对每种疾患的反应,是这个孩子的“自我”所召唤来的一个片面或是不平衡的活动,目的是要改变其四个组成结构之间的互动。如果我们将症状全归因于病菌,而康复全归因于病原消失,那么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没有被回答。那就是某个特定疾患和这个病人的存在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同样一个疾患对别人有不同的影响或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此病原和此疾患的重要本质之间又有何关系?每个人的医疗病史都是独一无二的。某人得过严重的麻疹,但只得过轻微的猩红热,而另一个人的状况则可能完全相反。有人从来没有得过百日咳,有人则从没得过腮腺炎。这种个别差异透露出各人存有的状态,这是我们常会忽略的资讯。但是,为什么我们容易受某种特定疾病的感染呢?针对该问题,因着鲁道夫·斯坦纳在灵性科学研究中涵盖死后生命以及转世法则的一些洞见,我们也将从疾患与这方面的关系做简短的讨论。

  3.死亡之后的生命

  依斯坦纳对此过程的描述,物质身体在死亡时被放置一旁,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间(在世界一些地方仍举行守灵),生命体也会逐渐地从逝者的其他组成结构中解离出来。因为生命体具有似思想的特性(请参阅14.4.3“最初期的纯思维活动迹象”),并包含了此人从受孕到最后一口气的整个发展范围;因此经历解离,就像是观看一场宏伟壮丽的记忆画面,它涵盖了整个刚刚才结束的尘世生命;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细节都被再次重现。三天三夜之后,以太体被吸入宇宙的整体思维物质中,就像尸体的物质被物质世界的整体所吸收一般。在整个概观回顾中,所有表相的或是无足轻重的面向都会全部消失;留下来的精华则是此人在一生中所做的每件真能与他的存在相结合的事物。

  下一步即是星芒体的释出。这个过程会花比较久的时间,大约占此人过去生命1/3的时间(也就是等于此人一生花在睡眠的全部时间)。在文学作品和许多宗教文献中,这段死亡后的生命被形容为“涤罪”或是净化的阶段。在此我们重温所有过去这一世的心灵经验,但不是如同我们活着时的经历,而是体验别人因为我们而经历到的一切(我们每晚睡觉时都会无意识地有类似的经验)。举例来说,一个人不会重新经历当初公开指责别人错误时所得到的满足感和自认为“正当”的愤慨,而是会经验到对方在此事件中所感受到的全部细节。我们在净化时期所得到的经验不但会使我们过去的心灵经验变得客观,也会成为我们形塑下一世天命的起始点。如果我们因不知事情的全貌,而在前世冤枉某人,我们会决意平衡这个行为。在下一世命运的发展过程中,当我们再度和此人重逢时,我们的命运会纳入做好事的可能性。

  天命如何发展的这个面向,也关系到未来我们较容易感染哪些特定的疾患。例如,一个在上辈子没有发展出爱的关系的人,会在死后觉得这是个缺憾。经历到他的行为曾如何影响别人,并造成别人的痛苦,会深深地铭印在他的存有中。虽然他在上个尘世的生命中有理由保持沉默,但现在他能以不同且客观的观点来看待此事,并了解自己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是有限和不足的(宗教传统称这个过程为“审判”,或是从正确的角度看待过去的事件)。在他从去世到再生的旅程中,这个铭印在他存有上的新领悟,可能会使他倾向来世感染某种特定的疾病。

  4.健康与爱的能力

  我们曾经说过,健康表示能带着兴趣、能自在地面对世界的种种现象。然而有两种情形可能会造成脱离常轨:一种是,为了沉思而自外在世界引退,并相信真正能改变世界的真理只能从我们的内在中找到。另外一种则是,完全屈服于日常生活的诱惑,并逐渐地放弃自我的主张,而且就像风中的叶子般被事件主导。在此,第一种案例的内在完整性,以及第二种案例的自我牺牲性——若不进入极化,两者皆有正向属性——因为失衡了。健康,意味着人能视情况需求,弹性地使用可能的选项,就像Schiller所谓的“游艺”的特质。当人们失去自我控制,或是太固执于己见,以致再也无法由得自己改变自我的状况时,我们即可称此为疾病。他们与世界的关系受到严重的干扰,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充分严肃地面对这个世界(上述第一种案例)或充分严肃地面对自己(上述第二种案例)。不管是自我牺牲者或是自我中心的独行侠,都失去爱的能力了,而这能力却是人类健康的内在基础。这表示,一方面,我们能带着兴趣参与世界的事物,并容许环境中的人事物能在我们自己的心灵中活泼热闹;而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我们能克制自己而让别人自由。

  在基督教教义中,爱,被称为新的诫律(约翰福音13:34),成为人类发展的目标。为了显明遵守这条新诫律有多困难,以及我们还必须走多长的路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暴露在许多感染疾患的可能性之中。人心在寻求一己的人道时,不断地摇摆于自我中心和自我牺牲的危险之中。当我们首度经验到这种重大的事实时,我们可能会质疑,对于偏离正轨,我们可以追究责任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是被迫成为现在的自己,并且被迫如此行动的吗?”“我们不能逃出这副臭皮囊,不是吗?”在这点上,人性自由的议题被放到最重要的地位了。在环境上、体质虚弱,或别人身上,也就是说,除了我们本身,在任何人或任何事之上,归咎我们的无能和问题,有许多好处。

  5.天命中的自由与必须

  自由地去做一些事,或避免去做某些事,和我们做事的能力有密切的关联。只有当我们能在选项中做选择,而不是在必须费力地取得能力时,才能谈及自由。当我们必须学习某件事时,我们都会觉得“不自由”。例如:在准备考试时,多么缺少自由?我们有人曾经不遵守数学法则做算数的吗?然而,一旦我们通过了考试或是学会了算数,我们的自由度就增加了,因为我们的行为能力已经被扩展了。天命的任何要求也是一样的,它仅定义了获取某项特定能力的必要环境。一旦获得此能力,我们会达到一个新的自由度,使我们更成熟、更完整。因此,个人的自由预先设定了“个别的要求”,也就是一个由特定条件所组成的个人天命。认清这个事实是基督教的核心关怀,其本质可被总结为自由和爱的两种理想合而为一。其中自由是学习之后的成果,而爱是对他人产生兴趣并接受他人之后的成果。从这个观点来看,每种疾患也代表了一个必要性,其状况让我们得以学习到日后能自由使用的能力。相同地,疾患也可以被视为上天及我们的天命伙伴,也就是上帝本身所给予我们的“私人课程”。因此治疗疾患的首要法则就是尽可能地让这位患者从病痛的经验中获利,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被导向痊愈。毕竟,疾患唯一可能的意义和目的是要再度获得健康——带着新的意识和增强的能力,在身心灵上都得到健康;而医护的任务就是要支持这个过程。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儿童  疾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