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儿疝气是小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要想根治疝气,杜绝嵌顿疝发生,惟一办法是手术治疗。那什么时候才是小儿疝气做手术的最佳时机呢?看看本文的介绍。
小儿疝气是小儿最多见的一种外科疾病,许多家长也许并不陌生,但在临床上,仍然有很多家长对于疝气患儿平时应该怎样照护,应该选择在什么时机做手术等问题颇为迷惑。在此笔者对此问题作一阐述。
疝气发生的原因
发生疝气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先天性发育缺陷,二是后天性原因。婴幼儿期发生疝气,通常是由先天性发育缺陷所造成。先天性发育缺陷主要是指腹股沟结构发育缺陷。因为构成疝气的通道——腹股沟管是由内口、外口和通道三个部分组成。正常情况下,直接与腹腔相通的腹股沟管内口,在婴儿出生时就闭锁了,只有部分婴儿,包裹着睾丸下降的残余腹膜(称为鞘状突)在内口处的关闭延迟或不关闭,使这一通道呈开放状态。当婴儿呱呱坠地,伴随着第一阵哭声和以后的哭闹或者引起腹压增高的一切活动,都可以使腹腔内的脏器如小肠、结肠和阑尾等,从内口经腹股沟管的外口疝出,坠入阴囊内,于是,就形成了人们称之的疝气了。
疝气会导致什么后果
疝气一旦形成,它就不会或很少有自行消失的可能。相反,它可能发生如下几种可能:
1.发生疝气内容物嵌顿,即嵌顿疝,它是令患儿最痛苦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并发症。发生嵌顿疝通常由两个因素引起。第一个因素是疝的内口小,疝出的肠管不能自行回纳;第二个因素是疝出的内容物多,在疝囊内停留过久,相互挤压后,组织发生水肿,肠管就不能回纳腹腔,或者疝出的肠管内的粪便有异常改变,就会造成嵌顿。女婴疝气,常为卵巢附件疝出,卵巢疝出后,最容易发生嵌顿。疝出的组织一旦发生嵌顿,就有发生肠管坏死和穿孔的可能,随之而来,患儿就会产生腹痛、呕吐和发热等一系列肠梗阻的症状。当然,不是每一个疝气的患儿都会发生嵌顿疝。
2.“小疝”变“大疝”:初发疝,固然因为疝口小,疝出的内容物少,疝也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儿的疝口会逐渐变大,疝出的组织逐渐增多,“小疝”就会变成了“大疝”。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如拳头样大小的疝,并不鲜见。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其认识和保健意识提高,治疗时间提前,现在所看到如儿头样大小的疝块已变罕见了。
3.难复疝尤其是嵌顿疝发生时,疝囊旁的精索血管会严重受压,可引起该侧睾丸血供不足甚至缺血,导致睾丸萎缩,临床上因嵌顿疝导致睾丸萎缩的病例约占5%。
疝气患儿如何护理
那么,平时应该怎样护理有疝气的小儿,以减少嵌顿疝的发生和防止“小疝”变“大疝”呢?疝气,它虽然是属于局部性疾病,但是,它的转归却与全身健康状况有着很大关系。比如,一个营养不良和缺钙的患儿,由于全身肌肉“单薄”,腹股沟部的肌肉和韧带松弛无力,疝出的内容物经过内口遇到的阻力小,内口也不断扩大,疝袋也随之扩大,即形成所谓“大疝气”了。同样的道理,如患儿身体瘦弱,常患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症或患儿有习惯性便秘,都可直接地成为诱发疝气的主要原因。因此,平时应注意补充营养,注意预防和治疗各种引起咳嗽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生,这是治疗疝气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平时,疝出机会少的那些小儿,由于疝内口比较小,疝内容物一旦出来,极易被嵌顿。对于这类“小疝”的呵护,应注意及时将疝内容物挤压回纳,不让疝出时间过久为宜。挤压时,应令患儿平卧降低腹压,在比较安静的情况下,家长采用右手五指同时对疝囊(阴囊内)做持续性向上挤压,约3~5分钟,疝内容物多半被挤入腹腔中。若家长反复挤压,疝囊不缩小,患儿因疝痛躁动不宁,应及时送医院,让医生处理,以免发生嵌顿疝。对那些已经自由出入的疝气,就没有必要急于挤压回纳了。值得一提的是,既往提倡在婴幼儿期使用疝带来治疗小儿疝气,实践已证明,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方法,近年已不提倡,因为使用不当还有发生嵌顿疝的危险呢!
疝气如何治疗
根治疝气,杜绝嵌顿疝发生,惟一办法是手术治疗。那么,小儿疝气应于何时手术为好?小儿疝气的手术时机,应遵循下述三个原则:
1.择期手术:根据小儿腹股沟解剖特点,小儿疝气选择在1岁左右手术为宜,因为新生儿期的腹股沟很短(1厘米左右),肌肉薄且多半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过早的手术治疗,疝气易于复发。随着小儿年岁增长,至8个月龄以后,小儿耐受麻醉的能力良好,这是医生们常选择在1岁左右施行手术的原因所在。况且在这年龄段内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快,疤痕小,术后容易护理,因此,有人称1岁左右为施行疝手术的“黄金年龄”。
2.急诊手术:当小儿疝气发生嵌顿,经挤压回纳失败时,进行急诊手术是正确的,不受年龄限制。不过,新近许多小儿外科专家都不主张对小儿嵌顿疝采用急诊手术法。因为小儿疝气发生嵌顿时,组织水肿,手术时,即使缝合得很牢靠,待组织水肿消失后,疝气却易复发,因此,除了反复回纳失败或者嵌顿时间太长,才考虑实施急诊手术。
3.术前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严格地说,存在习惯性便秘时也不是选择手术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