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治
初秋时节,2岁男孩晨晨着凉感冒了,晚上在家发高烧,测量体温达39℃,突然发生抽风,表现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口吐白沫,面色及口唇发青,手脚一阵又一阵抽动,持续约2分半钟后缓解,家人不知所措,未做任何处理,于是赶紧“打的”送孩子到附近大医院诊治,门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立即让孩子住院治疗,五天后病愈出院。
高热惊厥(俗称高烧抽风,简称FC)是儿科最常见的急诊之一,多发生在6个月~3岁小儿。约2%~4%的儿童出现过高热惊厥,其中半数发生在1~2岁之间。典型病例都是先热(测量体温38.5℃~40℃或更高)后惊厥(在发热初体温上升时出现)。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12小时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还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
抽风的严重程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这种病常有家族史。临床上分为两型:
1.简单型高热惊厥 多见于生后6个月至3岁体质较好的孩子,惊厥发作为全身性,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1日内仅发作1次。抽风后孩子很快清醒,恢复知觉后昏睡,但无神经系统异常。惊厥发作两周内做脑电图结果正常。
2.复杂型高热惊厥 多见于半岁以内或4岁以上儿童,1日内发作多次,持续15分钟以上,已有4次以上的高热惊厥,少数人非全身性发作,呈部分性发作(如单侧肢体抽风)。发作后有暂时性麻痹等神经系统异常。发作后两周内做脑电图检查有局部性癫痫放电改变。此外,多有癫痫家族史。
高热惊厥发生家中该怎样急救?
小儿高热惊厥约3/4发生在家中或在孩子求医路途中,家长掌握急救方法,现场采取必要的急救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必须沉着镇静,不要大声喊和晃动孩子。
若是婴儿更不要将其紧紧抱在怀里,也不要强行控制患儿正在抽动的肢体。应立即将患儿平放于床上,不用枕头。轻轻扶住孩子的身体,以免造成关节损伤或摔伤。把患儿头偏向一侧,以便唾液或呕吐物可以顺利流出口腔,快速解开衣服扣子,然后用大拇指按压患儿“人中”穴位(在鼻唇沟中点),较强刺激持续1~3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当患儿停止抽风并清醒后,喂一次退热药,再喂一杯淡盐开水,此后急送附近医院进一步诊治。
注意:孩子抽风时,有的家长和医生会强行撬开患儿的口腔,迅速将压舌板或棉签放入患儿口腔上下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殊不知,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抽风的孩子已经不省人事,此时他的舌头不能吞咽,强行的做法易造成口舌损伤。
首次高热惊厥出院后注意什么?
据统计,高热惊厥患儿中,1/3有第二次惊厥,其中1/2有第三次惊厥,大约1/10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复发。其中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有:1.首次发作年龄小于1岁;2. 首次发作为复杂型FC;3.有家族阳性癫痫或FC史。FC复发均发生于首次发作2年内。
首次高热惊厥患儿出院后,应在家中备好一切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退热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苯巴比妥(又名鲁米那,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剂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4~5毫克)。
预防高热惊厥再发的3种措施
1.由于高热惊厥常见于体质较差的小儿,因而平日要加强孩子的体质锻炼,增强肌体免疫力。
2.气候多变的季节需给孩子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常备退热药,及时观察测量体温,一旦体温达38℃即口服退热药物,以防高热引起抽风。
4.喝点盐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者,若处于感冒初期,并伴有发热(体温≥37.8℃)口渴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可喝两杯淡盐冷开水(一次饮水量100~200ml,间隔1~3小时),以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
母婴用药指南
针对已有两次以上的FC患儿可口服安定(一种镇静催眠药)可以预防FC再发。短程安定具体用法是:每次0.4~0.5毫克/公斤体重,在首次使用8小时后再重复使用第2次就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只有个别患儿才考虑使用第3次,吃药时间不超过3天。对所有FC患儿来说,在口服安定的同时,必须使用退热药以求快速降温,并积极选用抗生素以控制原发病。
*用药需谨慎,在用药前应征询儿科医生意见。文/王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