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高危因素
1. 既往早产史。
2. 早产胎膜早破。妊娠后期频繁的性生活,易引起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的较常见原因。
3. 孕妇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阑尾炎、支原体肺炎、高热、风疹等急性疾病。
4. 子宫容积增加(双胎、羊水过多)。由于子宫过度伸展,常导致分娩提前,早产率是一般妊娠的10~15倍。
5. 宫颈机能不全。
6. 子宫畸形、子宫肌瘤。
7. 孕妇外伤。腹部直接撞击、创伤、性交或手术操作刺激等。
8. 年龄(小于20或大于40岁)。尤其是小于20岁者,早产发生率是20~34岁组的11倍。
9. 社会经济状况。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过长、过累可使早产率明显增高。如长途旅行、气候变换、居住高原地带、家庭迁移、情绪剧烈波动等精神体力负担等。因为情绪经常波动或精神过度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收缩,易致早产。孕妇吸烟和过度饮酒,也与早产密切相关。
早产该如何预防
预防早产,关键是加强孕期保健,从妊娠早期开始,定期做好产前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
1. 保护腹部。
不要拿重东西或拿高处的东西,以免碰到腹部;
不要让腹部紧张。长时间持续站立或下蹲的姿势,会使腹压升高。子宫受压也可引起早产;
不要碰撞腹部,避免跌倒。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或上下班高峰时外出。被人碰一下,就有跌倒的危险,特别是上台阶时,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地走稳;
严重的腹泻可刺激子宫诱发宫缩,引起早产。
2. 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各种妊娠合并症。
3. 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增加休息时间。怀孕后期应多卧床休息,并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循环。
4. 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紧张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5. 要合理膳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鱼、肉、蛋及豆类食品,多吃些新鲜蔬菜及水果。
6. 妊娠期间要节制性生活,妊娠7个月后应避免性生活。发现产前出血(主要是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和先兆早产征象应及时请医生诊治。文/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