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11岁孩子外耳道塞满黄豆大耳屎

  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11岁小瞳(化名),最近总感觉耳朵又肿又痒,有时候耳朵里还会流出脓性分泌物。他只要一闲下来,就忍不住掏耳朵,但却还是奇痒难忍,甚至还会疼痛。

  妈妈带着他来浙江省中医院看专家门诊,耳鼻喉科丛品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原来大量的耳屎在小瞳的外耳道积聚,导致外耳道堵塞出现耵聍栓塞,医生说幸亏看得及时,不然可能会出现外耳道发炎等更严重症状。

  耳道内掏出黄豆大耳屎

  因为小瞳的外耳道较小,耳屎不容易自动排出,因此一直堆积在他的外耳道。小瞳平时也会掏耳朵,经常掏出很多耳屎,但从没影响自己的听力,他也不太在意。

  前几天,他突然觉得耳朵里流出了脓性分泌物,而且特别痒,听声音也模糊不清,妈妈知道后,带着他找了医生。

  小瞳回忆,最近放暑假了,他每天都会和同学去游泳,游泳后还会再洗个澡。每次水都会进到耳朵里。大约两周后,小瞳就逐渐感到耳朵内时常会有肿胀感,还会流出脓液。

  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有块很大的耳屎,堆积在小瞳的外耳道里。医生将小瞳的耳屎掏出来一看,竟然有黄豆大。

  丛医生说,耳屎堆积在耳朵内,有水进入后,就会导致耳屎肿胀,影响听力。

  耵聍栓塞可导致中耳炎

  “像这样的情况,现在入夏了特别多见,一天就能碰到十几例。主要是因为有些人原本外耳道的分泌物就多,加上又是油性,有水进入耳朵,就出现了这种被称为耵聍栓塞的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中耳炎等。”

  丛医生说,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呈黏稠样的物质,俗称耳屎,医学上叫做耵聍。耵聍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乙糖、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糖肽及微量元素铜等,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止灰尘、小虫等异物进入的作用。

  盯聍暴露在空气中易干燥,形成小片物,吃东西咀嚼张口时,随着下颌关节运动,多数会自行掉出耳外。

  有的人的耵聍是黏状的,俗称为油耳或糖耳,常被误认为是流脓,其实这并不是发炎流脓。有时过多的盯聍和外耳道脱落的上皮、灰尘混在一起,可形成大的硬块,阻塞外耳道。如外耳道瘢痕狭窄,耳毛过多,或有慢性炎症等原因影响其排出时,发生耵聍栓塞的机会就多些。

  耳朵痒了别用棉签掏

  丛医生说,耵聍栓塞会有一些症状,比如听力下降与外耳道分泌物堵塞有关,分泌物多呈棕色,质硬,也有的软如枣泥状;完全堵塞后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很多人习惯耳朵痒了就用棉签掏掏,这样不仅能止痒,还能清除耳道里面的耳屎。殊不知,这种行为对耳部健康有着很大的潜在危害。”

  她认为,儿童由于耳道比较细嫩,容易受伤感染,所以更应避免掏挖。成年人有少量的耳屎,也以不动它为好。如果耳屎过多,阻塞了外耳道,影响听力或有不适症状,当然应及早取出来。

  通常小儿的耵聍栓塞无自觉症状,但耵聍塞满外耳道时,可引起听力下降,刺激鼓膜可引起耳鸣和眩晕。如果外耳道进水,可使耳屎泡胀或感染,引起疼痛、闷胀,严重时可因局部刺激而引起外耳道炎症,甚至形成肉芽。

  丛医生提醒耳屎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潮湿和温度合适的条件下,细菌易生长繁殖,刺激外耳道皮肤发炎,所以耳屎应该及时让医生帮助清理。耵聍栓塞引起耳部症状者,特别是干硬的耳屎,可以用5%碳酸氢钠(小苏打)滴耳液滴耳,每日3至4次,每次2至3滴。3天后待耳屎软化,由医生用特制的钩子或钳子取出来,或用温盐水冲洗出来。切不可自己擅自掏挖,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害。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