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家长需要了解的知识

  核心提示:新生儿黄疸在我国相当常见,足月婴儿在第1周时,约50%有黄疸;早产儿出现黄疸的比例,高达80%,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接受治疗自然就会转好。少部分的则为“病理性黄疸”。这时父母就应提高警觉,并注意是否为胆汁滞留症、胆道闭塞等问题引起,及时送宝宝去医院诊治。

  宝宝的诞生总能给家人带来无尽欢乐。但是,如果新生宝宝出现了黄疸,还一直不退,就会令全家陷入担心之中了。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产生较多,而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不能被及时代谢出去,导致血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额头、胸部、四肢的皮肤以及白眼珠等部位发黄。

  新生儿黄疸过高或持久不退警惕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3天,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14天后基本安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宝宝出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不属于疾病,属于新生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状态,对宝宝健康没有影响。病理性黄疸属于疾病状态,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

  如何诊断和应对几种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诊断: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3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

  母乳性黄疸:因宝宝吃母乳而发生,新生儿黄疸中约1%为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推测可能是因为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多而引起。多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

  诊断:宝宝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消退一些后,可以继续喂母乳。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母亲应注意少食含黄色色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桔子等,禁食辛辣刺激性及生冷食物。如果黄疸严重,就需要采取人工照射蓝光等方法进行治疗。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诊断: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

  应对: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严重者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换血治疗。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诊断: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应对:查明感染原因,对症治疗。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的孕妇,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

  诊断:宝宝出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应对:谨遵医嘱,对症治疗。

  新生宝宝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宝宝出生后,按照医生的要求尽早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

  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宝宝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观察新生宝宝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宝宝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新生宝宝的液体摄入量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在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量情况下,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新生宝宝出现黄疸,家长该如何护理?

  1.黄疸不重的新生宝宝,多晒太阳,也能起到退黄的效果。但要注意几点:要在阳光充足时隔着玻璃窗给宝宝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照射时间以上下午各半小时为宜,注意变换体位,以免晒伤。

  2.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宝宝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家长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最好的方法是充分喂养,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泄。家长也需特别留意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

  3.若宝宝出现以下症状,例如活动力软弱,食欲减弱,嗜睡、呕吐、发烧等现象时,应立即就医。

  4.平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

  小知识:胆红素的检测数值是判断黄疸类型和程度的重要指标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是5.1~19.0μmol/L

  -判断黄疸程度:

  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疽

  轻度黄疽:34~170μmol/L

  中度黄疸:170~340μmol/L

  高度黄疸:>340μmol/L

  -判断黄疸的类型

  溶血性黄疸:一般<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

  肝细胞性黄疸:一般<20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

  阻塞性黄疸:一般>3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文章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